氹仔碼頭併入澳門機場共享資源是否可行?
2020-07-14馬群芳
馬群芳
新屆政府上任以來,重視加大公共資產監督工作,年初成立了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社會普遍關注特區政府優化及完善對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管,強化問責機制,增加運作透明度。近期,民航局官網公佈將氹仔客運碼頭部分設施改建澳門國際機場輔助候機樓計劃。初階段將分流至少4間航空公司作日常運營,配備12至16個值機櫃臺及4個登機口,面積相當於氹仔客運碼頭候船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可接待150萬至200萬航空旅客。引起坊間對氹仔碼頭和澳門國際機場的極大關注。
一是,氹仔碼頭自2017年運作至今,坊間無從得知其運作、營運甚至有否盈利這些根本的問題。二是,本月審計署批評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也是存在“行李自動化安檢系統一直被閒置、不考慮風險草率投資興建臨時公務機庫”的狀況,社會嘩然。究竟,澳門氹仔碼頭這座世人皆知的大白象工程的出路在哪?而澳門國際機場是否解決氹仔碼頭遺留問題的最佳選擇?相信,坊間對此疑問重重。為此,本期聚焦“氹仔碼頭併入澳門機場共享資源是否可行?”,並邀請了來自本澳不同界別的權威,包括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葛萬金會長、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林家全副理事長以及洪榮坤大律師,分享各自不同的立場和見解。
本期時事辯論圍繞以下議題展開: 載客量達每天40萬人次的氹仔客運碼頭如何物盡其用,一直是全民關注的議題。政府提出將氹仔碼頭部分設施及地段撥歸日趨飽和的澳門國際機場使用,您是否贊成?這種公共資產的轉移做法合理合法嗎?當中會產生哪些問題?有哪些顯見的問題要解決?需否透明化?氹仔碼頭一成設施及空間撥給機場,能為碼頭分擔哪些問題?對碼頭的運營帶來正面的影響?還是微不足道?對機場未來發展有何意義?未來氹仔碼頭併入澳門機場共享資源是否可行?最近審計報告批評機場存在對自身資產管理不善,您對碼頭資產撥歸機場使用及管理是否有信心?對氹仔客運碼頭及澳門機場未來的出路各有何建議?現有多個客運碼頭是否需要整合?氹碼剩餘空間有否必要給政府其他部門、社會機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