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打細算過“緊日子” 聚焦財政“節流”“開源”促復甦

2020-07-14鐵山

澳门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設經濟市場

鐵山

2020年是澳門回歸以來第一個赤字財政預算的年度,也是財政支出壓力最大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衝擊,全球經濟面對衰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全球複雜形勢和動盪一面有所上升。同樣背景下,澳門經濟所受衝擊巨大,博彩旅遊業首當其衝,收益大幅度下降,無論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預計全年經濟較大幅度下降。

疫情令市民就業和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各界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內外形勢極為嚴峻,政府財政在收入低增長的情況下,需要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財政收支形勢嚴峻。這是當前與本澳經濟形勢變化相伴生的一個熱點問題,關注多、議論多,需要我們以新的理念和視角深入研究、正確看待。為切實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需要加大力度,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突出經濟、民生“兩條線”,做好支出的“加法”和“減法”,調整財政供給範圍。

節省政府本身開支,

賀一誠要求過“緊日子”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多個場合皆曾表示在疫情影響而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政府將更勤儉節約,要求各部門非人工開支至少壓縮一成,以應對當前的特殊環境。通過“過緊日子”,將該省的錢省下來,從而加大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業負擔,使財政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至6月22日行政長官批示對各部門編製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做出明確建議,其中第四條第三款第一項明確指出,“適用現金收付制會計制度的部門及機構,其預算金額不應超過第22/2019號法律《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通過的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扣減經常開支10%後的金額”,而人員開支以現行公務人員薪俸點計算,但扣減金額不包括各項風險準備金、折舊及攤銷、退休及撫卹、財務開支,以及銷售貨品與提供服務的成本。

根據特區政府去年通過的第22/2019號法律即《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總開支預計為1,006.8億元,今年以來,因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增加開支,預算總額增加至1,109.9億元,其中經常開支約為828億元,扣除人員開支279億元,退休撫卹開支757萬元,約有500億元適用於扣減,亦即明年度經常開支約為450億元左右,撙節約50億元。

毋庸置疑,財政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是因應了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2019年澳門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因短期和長期因素、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特別是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致使經濟運行形勢驟變,經濟面臨下行壓力。2019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為4,347億澳門元,全年實質下降4.7%;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約64.54萬澳門元(約8萬美元),實質下降6.6%。進入2020年,疫情已持續影響超過半年,據統計暨人口普查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受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澳門2020年前三個月的GDP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8.7%,創下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大幅度的下降。同時,由於澳門當局推出了15天旅遊封鎖限制,今年第一季度赴澳遊客數量同比下降68.9%,使得周邊行業的收入發生大幅降低。由此,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下,財政收入增速有放緩趨勢,凸顯了財政要過緊日子的必要性。

本澳行政成本過高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行政長官多番釋放論調,以及直接透過對各部門編製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的指導,樹立了財政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其實,財政要“節流”這一理念早已隱見於賀一誠的施政觀念裏。今年年初,賀一誠就曾表示,雖然目前澳門特區財政儲備充足,但仍要未雨綢繆,各部門在該節約開支的地方就應節約,不要浪費金錢。這是他對公共部門開支的基本態度,回顧在他參選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時也曾提出。過去特區政府每每在政策醞釀階段就進行各種諮詢調研,而且諮詢項目五花八門,調研方式種類繁多,但受人手不足及專業所限,只能將部分諮詢調研工作外判,結果花費數以億計的公帑。此外,在政府在基礎建設上的投入,由於制度不完善或監管不嚴謹等原因,造成多個大白象工程,超支嚴重,從輕軌建設到北安碼頭、路環監獄等,都是耗費鉅資的工程。除了大量公共工程無底洞的支出外,政府每年租用私人物業作辦公室的開支更非常巨大。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政府尚且如此,對市民的潛移默化必然不容忽視。近半年,政府推出“抗疫電費補貼”計劃以及水費補貼紓困措施,一時間兩項支出紛紛成雙位數增長,儘管有雲因應居家避疫的因素,但依然值得大家推敲,有無人因由補貼而恣意浪費?這些“大手大腳”花費公帑的例子枚不勝數,蔚然成風,從政府威信挫敗到整個社會風氣下墮都可深刻感知。行政長官賀一誠從參選到上任,毋論平常日子還是疫情下的非常時期,一再訓令各部門要厲行節約,是契合社會對政府的期望,更是澳門保持長期穩定的必然要求。大力壓減一切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包括所有的辦公運行、後勤保障、會議差旅、公務接待、出國出境,都是“應慳則慳”的方向,而且要完善制度規範,界定具體項目,量化指標,長期堅持下去。

財政資助切忌“大手大腳”,

共建節約型社會

在今年財政收入會減少的情況下,不僅政府部門要厲行節約,甚至包括公務員“凍薪”,而且所有公共財政支出都需要檢視每一分錢的去向。現今,許多社團幾乎都是依賴政府資源來維持運作,尤以傳統社團接受巨額資助而廣為大眾詬病,質疑的聲音亦特別多,過去不少立法議員、傳媒人士都積極提出政府應該建立有機制確保社團資金用得其所。對於受大筆資助的社團來說,儘管有公開賬目,但始終還存在花錢隨意、沒有效率的問題。

過去廉政公署就市民投訴特區政府在公佈對社團資助事宜上不作為一事展開調查分析,認同政府需因應社會的發展對現行發放資助的方式、程式及監管訂定更完善的制度。也透過分析報告指出,政府資助社團的數額近年大幅增長,尤其是澳門基金會更為明顯,以致市民對公共部門,尤其是澳門基金會資助社團/個人提出不少疑問,包括公帑是否有效管理及運用、有何社會效益、是否產生不公平情況等。這類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政府宣導“節流”,要自上而下、由內到外,過去看似恒常的資助,現時是否還“照章執行”?有沒有考慮相關資助的必要性?所起到何種社會效益?相關金額是否需要調整等等。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亦透露,澳基會資金來源與博彩收益緊扣,因應今年博彩收益減少,呼籲社團“應使則使”、“應慳則慳”,對於“錦上添花”的活動應節約。“大手大腳”的時代已過,社團應做好共度時艱的思想準備。此外,包括一些工資企業、公共基金等機構,都貫徹政府“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大監察、審批力度,要實現持續、有序的運轉,堅持社會效益導向的費用管控常態,要求各類機構要加強成本管控,加強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成本控制力度,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經費用到刀刃上,採取行之有效的舉措。

不僅如此,對公共行政部門勤儉節約的表率要求,相呼應的是公共行政改革,透過公共行政改革建立高效的、節約型的公共行政體系。建設節約型公共行政體系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關鍵,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政府帶頭節約,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和制度建設,不斷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的必然趨勢。只有在節約型政府的指導下,節約型社會才會順利健康地建設。如果失去節約型政府的指導,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就會流於形式,成為一句空話。

財政過“緊日子”,

還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財政過“緊日子”的另一內涵是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上,才能更好支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重任。財政資金屬於社會每一位持份者,管之有方,用之有效,惠之於民,是應有之義。無論是公共行政改革,還是推動政府部門勤儉節約,其落腳點都是如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或效果上、如何提高財政工作績效上。從這個意義上看,財政過緊日子,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上,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如何才能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當前澳門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所面臨的困難、風險和挑戰,固然在表像上主要體現為疫情衝擊,比如“封關”導致遊客量大降,旅遊及周邊產業經濟萎靡不振,同時,除了疫情衝擊之外,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因疫情而凸顯。持續超過半年的抗擊疫情鬥爭及一系列防疫措施帶來的影響,也引發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使社會各界領悟政府和社會怎樣行為才能更合乎理性?經濟復蘇需要從哪里方面入手?輿論逐漸形成一個認識,就是政府職能和財政功能需要轉型。政府要從經濟建設型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財政要由投資型財政轉向公共型財政。在這種理念之下,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透過公共財政提供了宏觀規劃和微觀措施,發揮財政調節手段的作用,採取逆週期調控措施,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開支,減稅費,擴投資,以實現“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目標。同時,著力穩定企業和居民就業,紓解居民生活困難,維護經濟金融穩健安全,各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逐步啟動,成為短期內拉動經濟迴圈的馬車。

在抗疫期間,政府還通過增加財政開支和減免稅費等措施,協助企業和僱員渡過疫情難關,保存市場主體的元氣和活力。當疫情稍為緩和後,政府加快審批200多項與民生和市政相關的中小型工程項目,使受疫情影響的本地中小型建築公司及僱員能儘快復工。同時,推出“街區美化支援工程”,創造就業機會。從提振經濟的願景,政府提出適度加大公共投資。重點加強城市交通、公屋、政府設施等工程建設;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複甦;鼓勵私人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扶助中小企業,紓緩中小企業困難,協助企業渡過難關並在疫情後儘快恢復發展。作為戰時之舉、非常規性操作,提高財政赤字率和增發抗疫特別國債所瞄準的目標在於“救助”和“紓困”,著眼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加強財源建設,擺脫“博彩財政”結構

在後疫情時期,加強財源建設,實現經濟復蘇,促進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已成為特區政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抓好新形勢下的財源建設,只有服務於民生經濟發展大局,探索和尋求財政收入增長點,財政經濟才能保持長久的活力。首先要持續優化改善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此前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要把“自己的刀磨好”,簡化行政管理,搭好戲臺。疫情衝擊,其實不失為政府推進改革和調整契機,透過“互聯網+政務服務”,減少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扎實推進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

其次是優化產業結構,培植、發展新型主體財源。數十年來,經濟結構單一的澳門一直依賴“博彩財政”,因此,疫情導致封關、旅客銳減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宛若一潭死水。由此,必須適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重點扶持科技創新型產業,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切實推進多元發展。同時,在“博彩財政”的格局尚未改變,市場作用日趨顯現的情況下,政府應在保證日常支出、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將有限的生產建設性投入到“市場失靈”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多元產業孵化建設中。配套完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增加科技投入,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產業升級。特別是要堅持集中財力,扶優壯強,著力培植和發展中小企業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銷路的龍頭企業,佔據某一方面核心技術的制高點,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幫助它們上規模、上檔次、創名優產品,拓展內地、國際兩個市場,培植一批穩定的稅源支撐點和納稅大戶。

其三,把握外延擴張與內涵發展的關係。內涵發展的核心是大力發展新型特色產業,重點發展旅遊、特色金融、債券市場、會展會議、資訊服務等產業;積極培育和完善跨境商品流通市場、技術市場、產權轉讓市場、資訊科技市場等。加快引進行業領軍、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生產團隊、管理團隊和研發團隊,加大產業鏈與集群化招商力度,爭取通過新增項目落地形成新的發展動力。同時要加大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服務,積極引入企業戰略諮詢、旅遊品牌策劃、綜合體項目策劃等諮詢服務機構,通過智力引進提速強化產業融合發展能力。對於外延擴大再生產,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以堅定的行動實踐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橫琴是澳門未來發展新的出路、新的機遇、新的希望”的戰略願景,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為澳門突破發展空局限,與之同時,大灣區廣闊的市場將為本澳中小企及青年創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猜你喜欢

建設經濟市場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I Love You, Dear China
开往香格里拉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