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高校网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0-07-14桂兵
桂兵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机遇。重大疫情下,高校网上思政课要用心挖掘抗击疫情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并将其融入网上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各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重大疫情下网上思政课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网上思政课获得感。
关键词:疫情;网上思政课;实效性;策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机遇。抗疫背景下,教育部、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别开生面、入脑入心,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此外,各高校也纷纷结合抗疫实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网上思政课,如重庆医科大学的“抗疫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福州大学的“空中思政课堂”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笔者试图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结合各高校开展网上思政课教学实践谈谈重大疫情下如何更好地上好网上思政课。
一、用心挖掘抗击疫情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并使之融入网上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重点是要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在抗击疫情的形势下,高校网上思政课必须牢牢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培养具有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的人才,真正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网上思政课要善于挖掘抗疫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并加以理论升华。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涌现出无数令人动容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统筹布局疫情防控工作,并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奋力拼搏,筑起坚实的抗疫堡垒;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抗疫一线,挽救了几万人的生命,成为“最美逆行者”;无数普通劳动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做好个人防疫工作,坚决不给国家添乱……数不胜数的感人事例再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中国价值,也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最美演绎。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真切的鲜活事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结合所教课程作出深刻的理论阐释,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例如,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程而言,授课教师要切实从抗疫事迹中概括总结出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学生的“四个意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外对待疫情的策略比较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饮食、电影等各种手段向我国青少年输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思想困惑,少数大学生渐渐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认为“国外的月亮也要比国内圆”。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与中国抗击疫情的决心相比,英国却放弃积极抗疫,提出所谓的“群体免疫策略”,并宣布不会对年轻的轻症患者进行检测。更过分的是瑞典,直接放弃抵抗,甚至连感染人数都不再统计。而一向自诩为“民主典范”的美国宁愿把大量金钱花在侵犯他国主权的挑衅上,也不愿为国民的生命健康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国内医疗物质缺乏,民怨沸腾。由此可见,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不过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极端利己主义,这与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然相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网上亲见亲闻的,思政教师要把事实背后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利于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深深厚植,激励他们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网上思政课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培養学生
科学精神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就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何谓“科学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任鸿隽先生在《科学精神论》一书中讲到,科学精神即是“寻求真理而已”。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至少涵盖理性怀疑、批判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然而,尽管目前大学生科学精神主体趋势是好的,但是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解读仍然不够全面,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正侵蚀着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导致大量学生仍然缺乏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极其淡薄。”新型冠状病毒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医学、伦理道德、社会与法、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重大疫情下的网上思政课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正视疫情、尊重科学,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迭代加快,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日益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疫情防控中,谣言四起,如“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病毒感染”“武汉爆发的神秘疾病已被证实为新型SARS病毒”“某某小区出现新型肺炎感染病例”等,造成人心惶惶,对抗疫工作十分不利。作为思政教师,在开展网上教学时要用事实说话,教育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明辨是非、分析问题,真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发声,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主旋律文化。此外,要引导学生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增强防护能力。
新冠病毒的爆发又一次给人类敲醒了警钟:践踏大自然必将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广大思政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针政策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双双再次“挂帅出征”抗毒,他们完全将被感染的风险抛在脑后,逆流而上,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前线。这两位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可爱老人才应是当代大学生无比崇拜的偶像,他们身上崇高的科学精神值得每位学生敬仰。网上思政课要将这两位院士的事迹巧妙融入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广泛共鸣,坚定大学生传承科学精神、投身科学事业的理想信念。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疑难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如“新型冠状病毒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理是什么”“治愈后是否存在后遗症”以及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预防病毒感染疫苗的研发等。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借助科学力量,需要科学家们的协同攻关。网上思政课要有效打破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中积极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三、加快构建重大疫情下网上思政课教学保障
体系
重大疫情下,面对师生不能亲自到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地实际以及学生自身情况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思政课教学,又要构建统一完备的教学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网上思政课教学保障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
首先,学校教务处、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要为网上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使用便捷、功能多样的教学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如超星尔雅、慕课网等,这些平台被广泛运用于网络教学中,效果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就网上思政课而言,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习惯了课堂现场教学,再加上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难以驾驭网络教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而对一些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信号覆盖面较窄、家庭条件较差等原因,接受网上教学困难重重,使得学生网上思政课获得感较低。此外,有些教学平台研发者对思政课研究不够,导致操作繁琐、功能欠缺,给师生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当务之急,学校相关部门必须要联合科技企业根据思政学科的特点和师生诉求等大力改进完善教学平台,保证平台使用便捷、功能满足师生需求,使网上思政课堂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建立有力的网上思政课教学监督和考核机制。疫情期间,教师在家“教”,学生在家“学”,“教”和“学”的时间、空间相比现场课堂教学更为自由,若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规范网上思政教学,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形式主义”的印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办好网上思政课需要学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顶层设计。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思政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等制定统一网上思政课教学的检查和考核机制并贯彻落实,确保网上思政课教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例如,学校相关部门要“细化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并配套奖惩措施”,要加大对学生网上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全面提升网上教学管理水平。
最后,要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将思政课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纳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疫情下的实践教学虽然不能让呆在家里的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研活动或亲自前往红色基地参观考察,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种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生动的实践教学课。例如,思政教师在网上开展实践课时可以精选疫情防控出现的争议话题,如“给医护人员子女考试加分是否公平”“華人感染新冠肺炎是否应该免费治疗”等,并梳理网上出现的各种观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讨论后得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又能够使他们自觉抵御网络错误思潮侵袭。思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些西方国家诋毁、抹黑中国抗击疫情的错误言论进行抨击,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体现“正能量”的人物,如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以及牺牲在抗疫前线的公安干警等,思政教师让学生就这些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写感想体会,并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平台公开展示,从而让学生在心灵的触动和震撼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四、结语
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淬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各高校要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办好办实网上思政课,提升网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激励当代大学生满怀报国之心、坚定报国之志,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N].人民日报,2018-09-11,(1).
[2]白春礼.科学精神百年弘扬[N].光明日报,2015-11-06,(10).
[3]杜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9,(16):73.
[4]卜晓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路径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20.
编辑/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