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0-07-14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徐晓远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师生关系师生

■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徐晓远

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很多时候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在一个平等的姿态下,并在这样的姿态下进行适当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转变自身的态度,以朋友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去面对学生,为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提供更多可能。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师生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氛围。学生更偏爱于轻松、活跃的课堂,也更偏爱于和蔼、幽默的教师。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的方法也比较单纯。那么,通常情况下来说,只要教师能够营造出适宜的教学氛围,就能够建立起比较好的师生关系。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教师一下子改变过往的风格,还是比较难的。对此,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先从几个方面来尝试转变。

例如,我们可以把班级看成一个大家庭,在家庭中我们总强调长辈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家庭中。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进入教室后也要学习屏蔽自身的负面情绪。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像是互帮互助的朋友,一方面我们认为好的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好基础。那么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的好坏也是需要学生来进行评判的,或者说从学生的情况来评判的,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也在成就着教师,只不过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此,教师若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对自身,对学生都是有益处的,也能够改善师生间的关系。

二、尊重学生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

除了教学的氛围外,很多时候师生间的关系也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从长期的教学观察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和教师走得比较近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比较好的,虽然这类学生可能不善言表,但仍会在心中建立起与教师的默契感,同样教师本身也更偏爱于这类学生。那么,我们便可以简单理解为,师生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的。但是,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我们仍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教师一贯的教学方式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生,那么这种不适用性,就使教师难以和学生建立起这种默契感,并通过默契感改善师生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班级里总会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热衷于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在班级里他们是出了名的氛围活跃剂,一言一行都会引得其他学生哈哈大笑,甚至有些时候教师也会感觉好玩,愿意和他们多聊上几句,但是之后呢?想必便不再有之后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表面上的。那么,教师要想真正拉近和此类学生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前面谈到的建立好学习的默契性。对此,教师就需要在过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追加分层式的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让教学也能够照顾到此类学生,并让他们也能够得到进步。

三、相互尊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师生之间也是一样。但是从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在强调师道尊严,好像自己在学生面前要高上一块。并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在要求学生要尊重教师,要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可是学生在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后,又是否能够在教师那里得到应用的反馈呢?从目前大部分的情况来看,是得不到的,那么也就是说,目前的师生关系很难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更多时候都是学生单方面的、被迫的尊重。对此,我们认为,教师在受到了学生的尊重时,也要给予学生尊重,并将其表现出来,不要故作高冷,同时还要适当地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以此来达到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

例如,在走廊上,在操场上,如果有学生主动向教师打了招呼,教师要给出积极的反馈,微笑地回复道:“你好”。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多去观察学生,如果学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教师要尝试去了解学生,看看学生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身为教师以一个成年人的经验,又能够给予哪些帮助。而在生活里,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当我们完成了教学任务后,也可以聊一聊教学之外的事情,去听一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什么,都关注什么,或者是在思考什么、烦恼什么。所谓良师益友,既要做到好的教师,更要做到好的朋友,从生活和教学两种角度照顾到学生,以此来改善师生关系。

四、利用课程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内容之中包含了很多教师可以利用的素材,对此教师要强化课程内容的作用,通过课程内容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尝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说出真实的看法。叶圣陶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尤其是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我们强调了平等,那么这种平等不仅仅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实际事物中,还要体现在思维的沟通上,师生的关系并非强行捆绑,而是你情我愿的。那么,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至关重要。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节课“师生之间”,课程安排为两节,其一是“走进教师”,其二是“师生交往”。那么针对这两节课的内容,教师便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从走进教师来看,我们要对此进行适当的立意,将这里的教师定位成具体的人,而不是高大上的“教师形象”,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的也是自己,而非传统观念中的教师行业。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与学生聊一聊天,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教师的理解,或者是教师也可以讲一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包括经历中的趣事、囧事等,通过这种活泼的教师形象来加强对学生的亲和力,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也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解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同样在这个话题上我们也要杜绝“假大空”,我们不要用伟大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教师,而是鼓励学生说出有趣、记性不好、发际线有点高、长得像哪个明星等词汇。通过这种交流来打破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从而更真实地建立起师生关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相互尊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以及利用课程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待师生关系的态度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同时考虑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和素质教育大环境的具体要求。我们希望一改往日“不平等”“不和谐”的师生状态,真正使教师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都能够提供帮助,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并在和谐的、轻松的环境下,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师生关系师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