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恒压拓扑及恒压输出控制方法
2020-07-14李志超沈术凯
李志超,高 强*,沈术凯,李 栋
(1.天津市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天津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机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300384)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物理导线的充电方式,通过隔空的能量形式转换,就可使用电端得到发射端传送出来的电能[1]。当前研究最多的传输方式是2007年MIT(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技术,因其传输距离较远,传输功率较大且效率客观,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由于MCRWPT系统中传输线圈之间为松耦合,存在能量密度小、耦合程度低等问题,为了提高能量在空间中的传输强度,需要加入谐振补偿网络用来提升传输效率,所以谐振补偿电路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环节[2]。合理地选择补偿拓扑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简化闭环控制的设计。由电感和电容构成的简单串联或并联谐振应用较多,但是当负载或线圈距离动态变化时,简单的LC补偿拓扑不能产生恒定的输出,还会造成失谐的问题[3],在电池、超级电容等应用场合,无法满足恒压恒流的供电需求。
针对单一拓扑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中外的研究重点都在新型拓扑结构和闭环负反馈控制等方面。在拓扑结构方面:文献[4]设计了S/CLC补偿拓扑,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文献[5]提出了具有电压增益负载无关性的T/S补偿网络,但是都没有考虑互感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在闭环负反馈控制方面:文献[6]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原边移相控制策略;文献[7]提出应用定频移相控制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文献[8]提出基于直流变换器的阻抗匹配及输出调节。但是原边不能形成稳定的磁场,且控制方式都相对复杂。
为了改善输出电压不稳定的弊端,简化原副边的控制,提出一种LCL拓扑与副边恒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验证LCL-S拓扑的输出特性、负载特性和频率特性,同时设计基于副边Boost电路的PI恒压控制,要实现变互感条件下快速稳定的输出电压调节,为今后恒压或恒流输出型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1 MCRWPT系统及LCL拓扑分析
1.1 MCRWPT系统及原理分析
MCRWPT理论和技术综合了电磁场、电力电子能量转换、反馈控制等多个学科,分析方法也是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具有不同的特性。基于微扰分量的耦合模理论,可以准确地揭示能量场流动的过程;二端口理论通过散射参数建模,主要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9]。但上述两种理论不涉及具体参数,不能对参数进行优化和设计。而基于互感模型的电路理论能够对电路拓扑精准建模和求解,可以弥补参数设计的问题,并且比较直观,因此将采用互感电路理论对系统及LCL谐振补偿拓扑进行建模分析。
图1所示为MCRWPT系统主电路,由原边发射电路和副边接收电路组成。发射端包括直流电压源UDC、电源内阻RV、全桥高频逆变器S1~S4、原边谐振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自感LP;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自感LS、副边谐振补偿网络、整流环节D1~D4、滤波电容C1和负载RL。能量传输过程为:直流电源UDC经高频逆变器转换为交变电压,通过耦合谐振环节完成电能-磁场能-电能的转换,再经过整流滤波为直流电压,为负载供电[10]。
图1 MCRWPT系统主电路Fig.1 Main circuit of MCRWPT system
1.2 LCL补偿拓扑建模及分析
传统的WPT系统谐振补偿结构有串联-串联(S-S)型、串联-并联(S-P)型、并联-串联(P-S)型、并联-并联(P-P)型4种基本类型,这4种单极拓扑设计简单,但是对系统参数和负载的变化较为敏感,存在一定的不足[11]。而在实际应用的WPT系统中,互感和负载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阶LCL拓扑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种复合拓扑结构,其电路拓扑是在LC并联谐振的基础上加入电感L1,当元件参数满足特定的数值关系,就可以满足恒流输出的目的。下面以原边LCL拓扑为例,说明其恒流特性,图2所示为原边LCL等效电路拓扑。
图2 原边LCL等效电路Fig.2 Primary LCL equivalent circuit
系统由串联电感L1、并联电容CP、线圈电感LP和副边反射到原边的等效电阻Rf组成,输入为高频电源Ui,忽略原边线路的阻抗,则此等效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1)
式(1)中:ω为电路的谐振角频率。LCL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时,角频率满足下列条件:
(2)
根据式(2),可以计算后简化得出电路的输入电流为
(3)
根据分流公式,原边线圈电流为
(4)
由式(4)可以看出,图2所示电路的输出电流仅与输入电压、工作频率和串联电感L1有关,与互感变化和负载变化无关,当系统中参数确定之后,可以保证原边输出电流恒定,即高频发射磁场恒定,这样就能使副边的输入功率恒定,提高了整体电路的稳定性。
1.3 LCL-S型恒压拓扑分析
以LCL-S拓扑对MCRWPT系统进行分析,其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图中Uin为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与上一节相同,L1、CP、LP构成原边LCL谐振电路,R1为发射线圈内阻,Ii1和IP1分别为原边输入电流和原边线圈电流;两线圈间互感为M;LS与CS构成副边LC串联谐振,R2为接收线圈内阻,Req为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的等效阻抗,Io为输出电流。经过分析可得原边回路阻抗Z1、副边回路阻抗Z2和反射阻抗Zf可表示为
(5)
式(5)中:假定角频率ω1满足电路两端的谐振条件:
(6)
结合式(5)、式(6)可得到简化整理之后的整体电路输入阻抗Zin1的实部和虚部:
(7)
由式(7)可以看出,系统的输入阻抗虚部为零,整体阻抗表现为纯阻性,可以达到单位功率因数的输入要求,保证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接下来由式(4)可以得出原边线圈电流IP1的有效值,计算得出副边输出电流Io和输出电压Uo的有效值:
(8)
图3 LCL-S等效电路Fig.3 LCL-S equivalent circuit
由式(8)可以看出,系统原边线圈电流只与电路内部参数有关,与负载和互感无关,可实现原边电路的恒流输出,与前文分析一致。而且由于线路阻抗R2≪Req,副边输出电压Uo可以认为与负载无关,但与互感有关。
基于以上分析,LCL-S拓扑可以应用于变负载、磁路恒定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可以保证原边线圈电流恒定,并且输出电压恒定。如果在磁路不恒定的系统中,即互感会随时变化时,根据该拓扑的特性,可以仅仅在副边电路进行闭环控制,这样可以简化整体电路控制,免除原副边通信的延迟。
综上所述,通过对系统参数的合理设计,混合补偿拓扑LCL-S相比较于单一拓扑具有更好的性能:①系统的输入阻抗为纯阻性,传输频率不会发生较大偏移;②原边线圈电流与负载和互感无关;③副边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
2 LCL-S拓扑特性仿真分析
通过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LCL-S系统的电压增益Gv、输出功率Po和传输效率η。
(9)
接下来,利用图3的补偿拓扑结构,在Simulink中搭建相应的电路,设置电路谐振频率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频率85 kHz,对电路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仿真的元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参数Table 1 Simulation parameter
原边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仿真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相位差,验证了式(7)的计算结果,说明了系统的输入阻抗为纯阻性,能够保证工作频率稳定。
图4 逆变输出的电压和电流Fig.4 Voltage and current of inverter output
图5 负载突变后的原边线圈电流Fig.5 Primary coil current after sudden load change
2.1 负载特性
由图5可以验证,在定互感的情况下,系统原边线圈电流IP1在0.004 s时负载由5 Ω减小为2.5 Ω时,IP1有很微小的波动,基本保持恒定,原因可能为仿真过程中开关管的接入。
由图6的三维图可以看出,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输出电压Uo会随着互感M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互感M恒定的情况下,负载动态的变化不会改变输出电压Uo的大小,即Uo有很好的负载无关性,但是对线圈距离变化和位置偏移较为敏感,LCL-S恒压拓扑在磁路不恒定的系统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图6 Uo、Req、M三者的关系Fig.6 The relation of Uo, Req and M
由图7中两曲线可以看出,负载不断增加,输出功率一直是减小的趋势,但是效率在一直升高。这是因为在恒压输出的情况下,负载增大导致输出电流减小,也可以看出功率和效率的最优值不在同一点取得,需要考虑功效之间的平衡。
图7 Po、η与Req的关系Fig.7 The relation diagram of Po,η and Req
2.2 频率特性
定义负载的品质因数Q=ω1LS/Req,根据式(9)可以得到Po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通过Multisim软件中的交流分析仿真,可以得到图8所示的关系曲线。
系统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在谐振频率85 kHz处取得最大值且保持恒定,当系统的工作频率发生偏移时,Po和Uo的值会迅速降低,整体系统的效率也会很低,因此在控制方式的选择上,不能选择变频控制。并且受到系统本身耦合系数的限制,通常电压增益Gv较小,取值范围为0.1≤Gv≤0.5。
基于以上分析,LCL-S拓扑本身存在电压增益较低、输出电压对线圈距离和位置变化敏感等问题。当系统中的互感变化时,需要额外有效的方法保证输出电压的恒定,其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有通过改进谐振线圈结构和加入反馈闭环控制。例如新型双D型线圈在传输距离变化时,可以有效降低线圈间互感变化,但是由于系统对互感值较为敏感,此方法不太合适,所以采用了恒压反馈控制的方法。
图8 Po、Uo与f的关系Fig.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 Uoand f
3 LCL-S拓扑恒压控制策略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按作用位置可以划分为原边控制、副边控制和双边控制。其中,由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副边控制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优点是避免了原副边间复杂的通信环节,减少了反馈控制的时差和干扰[12]。
采用基于副边升压型Boost电路的恒压控制策略,由于DC-DC环节占空比的变化会改变等效负载,所以利用LCL拓扑作为原边补偿拓扑可以保证发射端电流恒定,副边加入反馈控制,保证输出电压可调且恒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压增益。
3.1 基于副边DC-DC环节的恒压控制
图9所示为副边的控制电路图,在之前分析的LCL-S电路的基础上加入电压反馈控制,图中Uz为经过整流后的电压。
图9 副边控制电路Fig.9 Subside control circuit
Boost电路的工作过程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模式,在充电过程中,三极管S导通,电压Uz为电感L持续充电储能,电容C为负载提供电能;在放电过程中,三极管由导通切换到断开状态,电压Uz和电感L共同放出大量能量转移到电容C中,为负载供电。通过对三极管进行分段控制操作,就可以对Uo进行调节。设D为占空比,可以得到Uo与D之间的关系为
(10)
图10所示为控制原理。首先通过电压采集模块获取系统中的输出电压Uo,并与电压的设定值Uref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值送入PI控制环节,然后将输出结果经过限幅环节,得到占空比D的值,最后利用PWM调制技术得到对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此信号控制Boost电路中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调节输出的电压值与设定值一致。
图10 控制原理Fig.10 Control schematic
3.2 Simulink仿真
图11所示为Simulink仿真中的副边控制器模块,40为输出的参考值,通过调节PI参数,进而控制输出量D的变化达到控制效果。
图11 副边控制器仿真Fig.11 Simulation of side controller
图12 负载突变的输出电压值Fig.12 Output voltage value of abrupt load change
图12(a)中负载值在虚线处由10 Ω减小到5 Ω,图12(b)负载值在虚线处由10 Ω增大到15 Ω。Uref设定值50 V,可以看出负载变化0.03 s以后,输出电压被重新调整到50 V,超调量较低,调节时间较快。
对比图6和图13可以看出,在原有的LCL-S型无线充电系统中加入副边恒压反馈控制后,在不同的互感条件下,设定Uref为40 V,输出电压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调节到与设定值相同,并且电压增益相较没有反馈控制时有一定提高。
图13 互感变化的输出电压值Fig.13 Output voltage value of mutual inductance change
4 结论
通过对LCL-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建模仿真,深入分析了该拓扑的电路特性,并针对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副边Boost电路的PI恒压控制策略,得到以下结论。
(1)LCL-S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入阻抗为纯阻性,传输频率不会发生较大偏移,并且原边线圈电流与负载和互感无关,副边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
(2)LCL-S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压增益较低,输出电压值对电路中互感的变化较为敏感,即充电线圈的位置偏移性较差,且频率对系统的影响较大。
(3)在LCL-S拓扑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副边Boost电路的PI恒压控制,避免了原副边之间的通信,LCL拓扑可以保证原边线圈电流不受副边占空比变化对负载的影响,同时输出电流可以在变互感条件下保持恒定,仿真验证了副边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4)但是本文的控制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受占空比取值范围的限制,只能保证输出电压在小范围内恒压调节。之后的研究将会在原副边都应用控制策略进行改进,扩大调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