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角下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方法研究

2020-07-14

山西建筑 2020年14期
关键词:纪念性符号学纪念馆

李 成 佳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0 引言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纪念性园林景观作为历史的传承者,体现出独特、浓厚的园林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期有着差异化的纪念对象与主题,纪念性景观园林会呈现不同的场景空间。建筑应与景观交相呼应,设计师往往会注重室内的空间设计,却忽略外部景观空间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外部空间设计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呈现单一趋同,过于讲究表现形式而缺乏人文特色及精神内涵,景观符号的模仿及滥用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设计逐渐被降低了艺术表达情感与创新力。纪念性景观设计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在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重新回归本心,秉持传承创新的理念,既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又要保持设计特色,推动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的融合及渗透,营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纪念性园林景观。

1 符号学与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定义

1.1 纪念性景观介绍

纪念性景观目的是为满足人类纪念精神层面的需要,激发群体记忆或传承历史文脉的区域环境的综合,其中包含区域内周边环境和景观构筑物,其具有强烈的精神文化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形式有陵墓景观、纪念碑景观、纪念雕塑景观等实体景观,还包括宗教景观、民俗景观等抽象景观[1]。

纪念性景观其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纪念性的表达需要符号的艺术化参与,通过符号对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抽象或具象表达,将纪念性符号融入景观设计中,赋予景观以丰富的情感特质,参观者情生于境,引导人与景产生共鸣。

1.2 莫里斯符号学阐释

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认为世界是由符号组成,他把符号学划分为三个研究层面,分别为语用学、语义学、语构学三个维度,奠定符号学初步的理论。语用学主要以语言意义研究符号的来源及运用;语义学又称“词义学”,主要研究符号不同表达意义的方式,讨论研究符号的意义;语构学主要探讨符号的组成方式,涉及形式美学与语构学的内容[2]。将莫里斯的三分法理论运用到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能够更清楚把握其中的设计过程与意义的表达过程。

2 符号学视角下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方法

2.1 语构学表达

景观语义表达方式受符号学的影响颇深,设计师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基于自然环境要素进行设计活动,能够使设计思路更为条理化与科学化。语构学为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思路,其主要研究符号的结合形式与相互关系,随着景观符号的任意组合与排列,景观的语义也随之变化[3]。

景观语言符号主要分为形式层结构与意义层结构。形式层结构主要包括景观的色彩、形式、材料等,而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形式层结构具有共通性与规律性。纪念性景观呈现出秩序的特点,设计多采用中轴线的形式,构筑物并无多余装饰,整个空间的色彩语言则呈现深沉的黑白灰色调。而在景观表层结构外,景观通常会展现出深层次的意义与内涵,需深刻挖掘其抽象符号的意义,纪念性景观设计若抛开其历史文化,所营造的空间意境也会变得毫无品读内涵。

2.2 语义学表达

纪念性景观由诸多关系组成,其中涉及到景观元素的形式与空间,两者在纪念性景观意境营造时相互作用,景观形式是有主观情境存在的意向,可以创造承载更高层次的人类情感世界。语义与纪念性景观具有对位关系,纪念性景观并非只是展现物质景观的载体, 它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序列意象, 其中裹挟隐性的景观内涵与历史文脉关系,所造之景体现建造者的意图,并饱含观赏者内在情感精神的投射[4]。在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中,语义学的表达方法可分为设计符号的修辞、抽象和具象化两种。设计语言的单纯直白难以体现其中纪念性意义,需从引用、夸张、象征、隐喻等方面营造纪念性景观的表现力。从纪念性的主题出发,运用符号抽象化的表现手法,通过更加简洁的符号形式,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继而达到延续历史记忆的作用[5]。

2.3 语用学表达

语用学在景观设计中强调语境。符号的意义与使用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有直接联系[6]。人们对于符号的理解与使用者的所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有关,随着时代的变化,纪念性景观的形式及其符号组成,包括景观语义都可能发生变化。纪念性景观作为社会时代的产物,设计师在营造过程中应注重把握景观内部不同符号要素的变化规律,将其时空变量为营造纪念景观始终坚持的思维模式,充分吸收当地历史文化,把握符号变化发展的规律与方法,解读不同时期的纪念性景观符号意义,用符合时代环境的符号语言融合于景观设计中,让人获得深层的情感体验,营造独特的文化纪念记忆,使纪念景观意境中的纪念文化与精神情感呼之欲出,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纪念景观园林内涵[7]。

3 符号学视角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景观设计分析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附近,总占地111亩。纪念园以展现“战争与和平”为主题,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方法,展现自然与历史相结合的纪念性景观。纪念馆展馆外部景观的区域造型基本为几何块状,场址形状近似正方形,产生强烈的空间感[8]。

3.1 纪念主题立意的确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1985年,现已成为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的地标。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记录与描述,室内与景观空间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历史真相做出完整的阐述与情景再现,并承载着祭扫、纪念、教育等功能。

纪念馆外部景观以纪念“一段国耻、民族血泪史”为出发点,通过对主题、造型、空间布局的设计,既要强调烈士陵园的纪念主题,又要体现当地居民与陵园自然的和谐统一,重现纪念馆景观设计作为南京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体现,提取南京人民的群体记忆,通过物化手法进行记忆重现。设计通过对南京大屠杀场景记忆概括、抽象和提炼,运用暗示、隐喻和象征等设计手法形成特定的纪念性符号,融入到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形成纪念性景观空间语言,引起游人共鸣,继而达到纪念性景观意境的生成及主题的升华。

3.2 纪念符号的构成与表达

纪念馆景观设计采用构图设计手法,在景观空间中,运用符号化的点、线、面、体等元素组合排列。设计采用轴线规划布局方式,分为“一轴、三心、五段”空间,以游览线路将建筑和景观串联,采用景观雕塑、景观墙、水体等景观元素营造多元的精神文化空间。

首先,纪念馆的点状元素主要为银杏树与纪念性雕塑,在冥思厅出口种植银杏树暗示幸福吉祥。纪念馆沿着游览线路有5组雕塑,依次分布在主入口广场、纪念广场、和平公园,雕塑分别代表着屠杀、逃难呐喊、抗争再到胜利、最终归于和平,将艰难历程展示给游人。其次,整个纪念园多处采用折线形的道路,尺度适宜,将场馆的各部分相连,避免造成入口拥堵。而置于广场中的幸存者脚印指向万人坑遗址,设计师在暗指多数百姓已被残害,幸存者在战争中慌乱逃亡(见图1)。最后,在纪念性景观中,主入口广场、纪念广场、和平公园为面状元素,而墙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面状元素之一,通过不同的质感及围合大小,引导游人的参观路线,并分割不同空间。

3.3 纪念符号的类型与意义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存在大量的图像符号,例如纪念水池中的主题雕塑,国家公祭鼎,通高30 m的“和平女神”像、浮雕墙等。此外,除了图像符号,纪念馆景观设计中也包含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例如灾难之墙上刻着“遇难者300000”醒目的数字,指示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死亡人数(见图2);纪念馆侧面好似一个断裂的军刀,暗示日本的军刀折断,战争取得胜利,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和平之舟,寓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4 结语

本文以符号学的视角去研究分析纪念性景观的语义表达方法,着重分析纪念馆外部的景观空间设计,设计师基于符号学理论进行景观设计,功能分区合理,景观要素紧密相连,可以从中看出设计师对纪念性景观语境的合理把握,基于符号学理论,设计师通过人为的梳理和创造,运用保留与转化、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以景观构筑物形成映射介质,深入游者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

纪念性景观需体现其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师首先需针对历史文化及地域环境进行充分的解读,提取较为特色的景观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其次,纪念性景观的语义表达不仅单从符号学角度去分析研究,更需运用多种交叉学科参与景观设计;最后,纪念性景观需紧跟时代步伐,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给予人们高质量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构建正面能量的纪念性园林景观。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需运用不同理论分析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方法,总结归纳更多的方法与理论,设计师应秉持初心,为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纪念性符号学纪念馆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萧军纪念馆
全国应用符号学与多模态研究论坛征文通知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研究及当代启示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