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融合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7-14朱蘅初

大众文艺 2020年2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

朱蘅初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基本在同时开始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科开始趋于完善,教学的方向也开始比较明确了。”①然而针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市场、传统与创新、技术与艺术、学科方向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依然是长期研究的内容。而针对融合教育所进行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的改革则显得更为复杂。

一、设计艺术专业工作室教学现状分析

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多元化、弹性化的特征,介于艺术设计本身具有的交叉性、综合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诸多特点,即使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呈现出多元特色发展的场景。另一方面,艺术教育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因此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应该处于一种持续变化与发展的状态之中。

国内外大部分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始于美术教育,事实上这正是美术教育在面对社会市场需要的一种自我革新与发展,在原有的美术课程基础上不断拓展出艺术设计的系列课程。中国大陆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依然处在一个不断革新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快速发展的当下,针对高等特殊教育中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需要在结构层面根据受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与本土实际情况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中,面对愈来愈多的针对聋生等特殊人群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思考,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等特殊院校建立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结构与教育管理结构的改革实践就显得尤其实际与重要了。

二、构建适合于融合教育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策略

现代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院校开始逐渐忽略对传统技法程序的忽略,由于当代艺术对观念的过分强调,技法训练以及工艺流程已不再是很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而早在1953年建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U1m Institule of Design,U1m,Germany,1953-1969)就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摇摆稳定于严格科学的范畴,使艺术设计朝科学方向进行教育的改革与试验,从而形成崭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并成为全世界艺术院校借鉴学习的模式。②艾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分析的能力和勇气,而这种分析是基于工业生产程序、方法论、设计原则、完善的功能和文化哲学观点之上的。” 另外,“艺术设计研究的主题是实物之物,而非纯艺术。”③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结构上院校培养的应该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专业人才,设计思想与设计技法都必须要牢牢掌握,除了需要具备观念设计思维,通过大量理论学习对艺术设计拥有深刻的理解之外,还必须具备设计表现与制作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无法落实到市场应用的表面设计以及一味拘泥于工业技术缺乏设计美感的劣质设计。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与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在设计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论以及设计文化哲学的基础上还需牢固掌握设计工序、设计方法与设计表现等诸多实践内容,需要将理性主义与艺术设计表达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与设计实务应用能力。

1.内涵与特征

不同区域、国家的设计教育体系可能完全不同,其艺术设计的工作室模式存在着更为广泛的多义性。当然,在谈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元化与弹性化的同时,亦无法否认设计教育依然存在着稳定的结构性与规律性。尤其是包豪斯作为集大成的中心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之成为国际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标杆。而融合教育强调环境与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更广泛的自由性与包容性,这与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默契。例如在工作室教学中展开分组教学,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的特质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期间可以安排不同授课对象进行设计合作,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安排其各自负责的设计环节,这既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学生的特点,发挥其专业环节优势,又能够在实际的设计任务中通过其交流沟通与合作来实现融合教育中包含的策略与目的,使聋生等特殊学生也能很好地被包含在设计教育与产业分工的适应之中。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室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课堂有效示范,通过主题教学、实际方案项目的渗透与分组合作互动的方式增进特殊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探索,更好地理解设计过程,同时自然地帮助其建立或改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特殊学生被关注和强化的应该是其专业能力而非其身体的残障,这对特殊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2.课上与课下

常规的工作室教室往往单一的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课下的运用率并不高,这大大降低了工作室的有效利用度。事实上,课下往往更能够发挥工作室的优势,成为学以致用的工作实验场。首先,在课下时间,工作室可以成为学生借阅相关专业书籍的小型图书阅览室,可以安排个别特殊学生负责书籍的借阅与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根据艺术设计的不同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籍借阅服务,在课下时间也能同时促进这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二,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殊性,经常需要课程作业的打印与输出,包括各类图纸、展板、书籍的打印喷绘以及装订,因此,工作室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完成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这些打印输出等重复性计算机操作工作任务能够被特殊学生较好地掌握,他们不仅能在课下通过此类业务强化专业操作知识,还能熟练行业技术规范与专业沟通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提升专业自信心与沟通能力。第三,工作室中配套的相关设备、网络、工具与材料能够成为学生们完成毕业创作的设计与制作场所。相较于其他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需要相应的场地空间与设备设施,因此工作室能够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与创作的良好场地。第四,推进网络化教学形式,深化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分享教学资源,提高协同能力。第五,工作室可以成为学生作品的日常专业交流与展览的区域之一,例如课程作业展览,小型艺术沙龙,学术讲座与会议等,这些都能够为学生们进行设计创作提供一个较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最后,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工作室模式都将增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特殊学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3.跨界与管理

工作室模式需要拥有科学的配备、管理与运行方式。首先,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在艺术设计工作室中展开融合教育的关键要素。艺术设计拥有多个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因此在建立工作室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室环境与设施的创设和布置,使专业导向更为明确,甚至可以构建集群工作室环境,充分利用与优化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学。基于设计的共通与跨界,若干个专业方向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也需要有交互与整合之处,这不仅扩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跨界设计思维以及跨学科的立体化知识结构,更将进一步增强特殊学生的沟通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团队设计与合作意识,将原来被动型接受灌输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型的知识探索,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研究、分析与实操能力,进而提高综合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工作室模式还可以成为高校创收的方式之一,在日常管理上以特殊学生为主,普通学生为辅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模拟了产业运行模式,使学生们提前适应简单的产业化管理,获得行业操作的直观感受和专业归属感,为实习与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艺术设计工作室融合教学模式的深化建议

工作室模式能够打破封闭式教学环境,实现开放式教学,然而其课上与课下的运行方式,如常规的分区域管理、分时间段管理等都较为传统、刻板和僵硬,若是能够将工作室的课上与课下进行无缝衔接、同时进行,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的优势则是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在这基础上还可以另外设置若干个子工作室,以保证常设的师生教学团体学习与工作的私密性。当然,除了实践类课程,在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类课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展开融合教育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又可从一个侧面窥见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更重要的是艺术设计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且不断进行的课题。无论如何,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工作室模式能够提供最少限制的教学环境,其融合模式无论是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要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为有力。当然,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还有诸多环节与细节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耕耘,例如建立结合教学评价与市场评价的综合性科学的评价体系、展开多元化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方式等,以满足学生的长期需求,建立共同的信念。

注释:

①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31页.

②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第6页.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35页.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UBA台灯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