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功能浅析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2020-07-14施丽佳
施丽佳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学科服务工作是各类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而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对于艺术类专业高校来说,将图书馆资源与其自身专业有效的结合,对其学校科研学科的发展有着弥足重要的意义。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一所综合类艺术高校,在多门类艺术学科的自身背景之下,其同样面临着如何做好学科服务的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探索之后,图书馆对于其人员分配、空间结构、文献资源建设、资料库、学术对接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调整,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分析
学科服务,又称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后来,在欧美国家广为盛行,逐渐发展形成了新的服务模式——学科服务。[1]比较于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而由于艺术类高校的特殊性,其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更是较为落后。在经过了长期的学习探索与经验借鉴之后,艺术类高校的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
1.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移动网络的不断普及,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也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作为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纸质资源仍然是艺术类高校图书馆最为重要的馆藏基础。而相较于其他综合类高校,采购经费对于艺术类图书的绝对倾斜是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一大显著特色,这一举措也是从源头上保证了艺术了学科服务的理论基础。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2019年度艺术类五大一级学科入藏图书合计占据馆藏图书比例为84%,远远超过了人文社科类;艺术类书籍更新了15572种、28179册,其更新指数相比于其他学科是遥遥领先的。
其次,对于艺术类高校而言,其图书馆除了需要做好普通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之外,更由于其艺术类学科对资源要求的特殊性,对于音频、视频等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比普通高校要严格得多。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高超的电子信息化手段为复刻保存美术、音乐以及影视类等艺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这无疑为其学科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其下设的影视资料馆中,几乎收录了所有民国时期的相关影视作品,并对其进行了高清分辨率以及原画声音的修复;与此同时,图书馆还收录了同时期报纸、期刊等的电子资源,为民国电影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依据。此外,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除了引进例如CKNI、超星、畅想之星等常规的电子图书资源库,还大量引进了例如艺术博物馆图片库、库克音乐图书馆、邦丰多媒体资源库、ASP世界音乐在线数据库、世界艺术鉴赏库、设计师之家资源库、中国基本古籍库、雅昌艺术图书数据库等艺术专业数字资源库,共计73个数字资源库。海量的数字资源弥补了纸质图书资源在音、画、影等各方面的先天不足,其不仅是纸质图书资源的拓展,更为艺术类专业的研究及学科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另外,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下,移动网络的普及打破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渠道的单一性,使得其学科服务不再因为时间与空间而受到限制,学科馆员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以往的定时定点的线下咨询模式转变为随时随地的网络互动模式,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便利性。自南艺图书馆开设微信公众号以来,其学科服务的效率得到了相当的提升,读者不仅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查询本馆图书、数字资源、通知公告等相关信息,还可以与学科馆员之间进行实时的互动以获取最新的学术科研信息。
2.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问题
当然,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迎来机遇的同时,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最值得注意便是其学科服务的普遍性与精准性问题。就学科服务这项工作而言,尽管国内多家艺术类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开展,但其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而已经进行了学科服务的高校,其服务的学科在总体学科中所占据的比例相较于综合类高校而言仍然处于劣势。另外,就学科服务的精准性而言,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初步搭建起了学术咨询、学科资源、学术动态信息等的大体框架,并没有提供针对各个学科的精确化服务指南。除了以上两点,对于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中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展开,普遍图书馆员的学科专业素质并不能满足读者较强的专业要求,这样的一个专业素质落差也使得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一再遭遇瓶颈。
二、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对策略
在分析了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以后,笔者对于其学科服务的工作也便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在充分发挥现下优势的前提之下,尽量解决学科分布不广泛、学科对接不精确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
1.学科馆员合理安排
在上文有提到过,“学科服务,又称学科馆员制度”,学科服务也是由学科馆员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因此,在学科服务这项工作中,学科馆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也可以说是学科服务最为核心的部分。从1998年我国高校图书馆从国外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科馆员队伍。[2]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也在这一期间建立并完善了这样的一支学科馆员队伍,首先,在图书采访部门,其分别在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五大艺术学类一级学科中配置了专门人才,通过对学科的分类采访来保证资源建设精确专业性;其次,在图书编目部门,其安排经验丰富的图书馆老馆员对学习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新馆员进行图书馆的业务培训,根据其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对艺术类文献资源以及综合文献资源中与艺术相关的文献进行重新编目,以更好地适应艺术类专业的要求;最后,在图书流通部门,其安排管理、统计类专门人员对上架书籍进行定期的周转更新,汇总统计相关学科的科研数据,通过对各类读者的调查反馈,追踪分析各学院各专业的科研动态,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学术科研类信息。这样的一种运作模式,其不仅在学科服务的专业性上得到了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科研究的实效性。
2.图书馆空间利用
对于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也是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同于普通高校图书馆,艺术类高校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上会有所差别。而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其学校专业中包含了艺术学门类中的所有一级学科,因此其除了单独设置了美术设计阅览室和音乐表演阅览室之外,将历史地理类文献从综合文献中区分开来。在阅览座位的安排上,其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扩大了美术设计的阅览区域,并将电子阅览区与音乐表演阅览室相结合,更加满足了不同专业读者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其分别开辟了美术设计活动室以及音乐表演活动室,为美术类、音乐类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空间,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当然,在阅览、交流空间之余,艺术类院校图书馆也应该为读者提供适当的创作以及休闲的空间,不同于严谨的科学研究,放松的创作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有利于艺术灵感的迸发,这也不失为一种学科服务的途径。
3.数字资源库的大量引入
丰富的专业资料库是高校图书馆进行学科服务的必备条件,而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其对于资料库的专业性要求就更高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引入了包括多类型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多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源库,例如CNKI知识资源总库、汇雅电子图书、全国报刊索引(民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此外,除了这些综合类的数字资源库,其还引入了大量的艺术图片、音频视频、数字光盘等艺术类专业的数字资源库,例如艺术博物馆图片库、KUKE音乐图书馆、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等。这些数字资源大多是具有限制性的学术资源,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时间以及使用的场景上,由于该类型资源被限制使用,但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可将其作为延伸学习的重要信息资源[3]。
4.精准对接专业学科
针对专业的多样性,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应当满足不同教学、科研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相较于综合类高校,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设置相对较少,其指向性也更加的明确,因此其对于读者的需求应当进行更加细化的统计分析,通过数据量化读者需求,以便为读者提供总结与预测的定制化学科服务。而对于数据的来源,图书馆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一,可以通过图书馆本身的电子信息库获取相关的访问量以及借阅量来获得数据;其二,可以安排学科馆员设置不同专业的调查问卷,对馆内读者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其三,可以让学科馆员深入二级院系的各类专业,实时沟通院系科研动向、信息,对于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追踪反馈,充分了解院系专业教师、学生的科研动态及需求,并为其科研教学提供实时的资源导航服务。此外,各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是本教研模块的主体,学科馆员应当与其保持定期的联系,除了及时告知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信息以外,在其需要本学科科研方面的相关帮助时积极配合,最大程度上缩短其获取资源信息的时间,尽可能地为其提高研究效率。
三、结语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致力于高校教学、科研等多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并不只是图书馆中某个部门所能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共同实现。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根据其综合类艺术高校的专业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馆情在学科服务这一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空间布局、学科专业精确对接等多个方面进行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完善其学科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