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舌尖上的中国Ⅰ》为例
2020-07-14王静
王 静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300)
一、影片内容概述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也享誉世界。《舌尖上的中国Ⅰ》是一部以中国地方美食为主,向全世界展示中华饮食,让观众感受中国的深厚传统文化、领会中国人的百味人生的纪录片。该片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地区,各地特有的食材和生活方式都向观众展示着部分中国人精湛的烹饪技艺、他们与故乡的羁绊。这部纪录片耗费了13个月才终于制作完成,拍摄的标准是:记录承载了中国人精神的食物。因此在这样特殊又细腻的角度下,呈现中国人辛勤劳作积极生活的同时也在精神方面积极探寻。前人做过关于本纪录片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对于菜名的英译策略,在这一点上政府外事办公室就发表过《美食译苑—中文菜单的英文译法》,随着这样的书籍和论文出版,菜名的译法正逐渐规范。除了菜名还有许多中国文化负载词出现在纪录片中,复杂多样的中国元素成为翻译的难题,巨大的文化差异无疑是对译者的考验。如何准确翻译这些负载词,让海外观众能正确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外宣的效果,就需要译者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讨论。
二、翻译目的论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莱斯和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Vermeer(1987)[1]此理论说明了在原文基础上翻译应是有目的和结果的,翻译时需要遵循三个法则,而目的的法则就是最高法则,译者要明确在对应语境中的翻译目的,再选取与之匹配的翻译途径和策略。第二个就是连贯性法则,译者要确保译文的可读性,让接受者理解该语境中文化使之有意义。第三是忠实性法则,也就是忠实原文,起关键性作用的是译者对原文的看法和原文的目的。后两个原则必须服从目的原则。
目的论注重根据翻译的功能选取翻译手段,语言对等的禁锢因为目的论而得到革新。译者进行翻译时,要将受众群体和文本功能放在首位。翻译是有清晰意图跟明确目的的,在整个翻译的进程中,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文化负载词
在某种文化中独有的事物的表达方式就是文化负载词,这些用语映射了一个民族在朝代更替中逐渐丰硕、聚积起来区分于其他民族风格迥异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2)[2]奈达声称作为译者,应充分了解五种亚文化:即物质和生态文化,语言,宗教和社会文化,若不考虑语言文化的背景,我们是无法恰当理解任何文本的。Nida(1993)[3]
回顾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国文化中衍生了包罗万象的文化负载词,从典故、成语到隐喻、称谓、固定用语等。文化负载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别的文化中是完全空白的,它是最能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的语言,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深厚文化,而它也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最大的障碍。由于中西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如果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可以减少信息的流失,深入理解双方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提高海外观众的观影体验及传播中国文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前人研究过不少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但相关研究都是有关菜名的,少有人选择语言类的文化负载词。因此本文将该纪录片中出现的语言类文化负载词分为顺口溜成语和俗语三类,并分析译者对该类词的翻译策略,是否达到交际目的且符合目的论原则,总结出遇到文化负载词可使用的策略。
四、语言文化负载词
1.成语。语言精简且有固定的说法和形式,多为四字格,也有三字、五字甚至7字以上的。大部分成语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背后一般有典故。比如千金买骨,骂坐灌夫等。在本片中共出现了216个成语。若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的表达,直译法是最好的,但是成语大多言不尽意,所以片中大部分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高频词进行研究。
例1.这是古代传下来的那不能差。这不代表着年年有余嘛。
We must abide by the long-lasting tradition.It represents a wish for an annual surplus.
年年有余往往用来形容生活饶富,是中国的一种吉祥祈福,代表着每年都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成语中有时会出现数字、时间等词,例如九牛一毛,其中的数字就是虚的,这时应采用意译的策略。而年年有余中的年为实,是有实意地所以用直译的方式比较合适。陈文伯(1982)[4]译者就采用了直译和解释的翻译方式,annual surplus一词常用的意思是年终结余。当然如果直接译为It represents an annual surplus也会产生歧义导致译文上下脱节,一个简单的词组a wish for便能解释了这是一句祝福语,达到了跨交际的目的。类似的特色鲜明的中国词汇,如果选择直译的翻译方式,不仅能保留汉语词汇的语言特征,而且不会使受众群体产生理解误差,简短直接又契合目的原则。
例2.吃豆腐的人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
Those who have tofu are content with a simple life,it’s best to let life take it course.
顺其自然一词,出自丰子恺的《自然》,指拥有美的姿态的人都顺其自然,随天性而动都值得礼赞。若是每个成语都解释其文化背景,那便会失去精炼这一特点,所以直接译出其意是最合适的策略。冯庆华(2002)[5]顺其自然有知足安命的意思,与其不择手段让这件事成功还不如顺其自然。文中想表达的就是人们在做豆腐时细致和安静的状态。Take course本意是上课或参加学习,译者用了意译的方法将这个词翻译成—让生活去学习,来形容做豆腐的人平和的心态。译文虽比直译要略长一些,但站在目的语读者的角度,用更贴合他们语境的语言表达了剧情且流畅连贯,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
例3.中国的酱在人类的发酵史上独树一帜。
The sauce of China stated a trend in human being’s history of fermentation.
独树一帜出自《随园诗话》,比喻自成一家与众不同。虽然在本部纪录片中,大部分的成语都使用了直译的方法,但这个词在语境中直译的话会让读者产生理解偏差。在牛津词典中有一个相似的例子是:评论家称赞这部作品独树一帜,译文用了praise something as highly original这个词组,译者在此处用了相似的手法,也就是意译来解释这个成语。Highly original和start a trend都是表明了一种创作者的意思,即自成一派。在原文语境中便达到了强调中国人是酱料独一无二的开创者。虽然线上词典有独树一帜这个词组develop a school of one’s own,但此译法放在该语境中很突兀,因为school的常用意思是学校或学派,不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会造成读者误解school的意义。
2.顺口溜。顺口溜是一种民间口头韵文,它念起来很顺口,且具有文化特色,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在这部纪录片中挑选了很多代表性的地区人民,从日出起就拍摄记录他们的一整天,或者他们制作美食时的完整流程,出现在烹饪和种植时的谚语顺口溜有7个。译文的处理考虑了中文格式,尝试将它们独特的韵味和内容表达出来。
例4.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韧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After passing by the tip of the tongue,the combined taste reaches deep in heart.
译者在处理这个例句时使用了直译法,直译法的优点便是能同时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对于舌尖和心间这两个词特地保留了尾韵,使用了tip和deep这两个词,在朗读时便可感受到音律的起伏。下和上两个动词用了pass by经过和reach抵达这一对反义词。虽是字对字的直译,但在有限时间内,读者可以体会到家乡独有的美食,已经不是食物这一简单的层面了,每一次的品尝都会让人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即又上心间达到了目的论的连贯原则。这样的直译不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感从而造成理解负担,也和目的原则相匹配。
例5.中国人有一个说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生存之道。
The Chinese say:one has to make use of whatever resources available,which is not only a flexible way to adapt the local conditions,but also is the Chinese way to survive conforming to the nature.
这个例句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译者没有考虑格式和韵律,译文中没有出现山和海,只简短用了resources来概括。这样的翻译策略避免了重复连接性很强,也很好地达到了交际目的,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若是采用直译的策略可以将该俗语翻译为Backer has mountain,rely on water draft.同样简单明了,但忠实度更高,后面紧跟的台词直接解释了这个顺口溜的意思不会给读者造成理解压力。因此,此处若想契合目的语读者的期盼,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那直译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的。
3.俗语。俗语大部分是劳动人民所造,因此这些语句具有口语性强、简练等特点。俗语映射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期望,十分形象化。纪录片的拍摄地遍布中国各个城市乡县,各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都千差万别,影片在记录他们耕种和打猎等劳作生活时,共出现了21个俗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例6.这种技巧叫作镬气,也就是锅气。
This skill is called wok hei,meaning "Breath of the wok".
镬气是广东的特色烹饪方式,指利用猛烈的火力烹调并且快速翻炒食物。原文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译者没有拘泥于普通的拼音音译成HuoQi或GuoQi,而是译作wok hei,这个译法十分特别,wok特指中国的锅,hei是粤语中气的中文发音,可以让读者在观看时感受到这个特有词的粤语发音以及它是一种独特的广东烹饪方式。传播了中国文化的同时,后面的解释也直白简单的传达了源语的意义,不会造成外国观众因文化认知不符合而产生误解,符合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
例7.湖南人的口味就像当地的花鼓戏一样浓烈刺激,草根性很强。
The taste of people in Hunan is just the same with the local Flower-drum Opera,strong,exciting and rough.
草根文化的意思是在生活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平民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在陆谷孙主编的词典中,草根性的第一个意思是群众的,基础的。第二个意思是乡村地区的。陆谷孙(2007)[6]译者在此处选用的rough一词,常用的意思有:①不平滑的、粗糙的;②不确切的;③粗暴的,和前面坚强的、刺激人心的两个形容词无法并列在一起,虽然湖南的花鼓戏曲调风格大多粗犷且豪爽,但该词常用的意思中贬义较多,例如:They complained of rough handing by the guards.意思是他们投诉警卫动粗了。因此不符合原文想要传递的内涵,造成了剧情冲突,不符合目的原则。若不用rough改用rugged也可以,这个词有强健而富有魅力和粗犷等意思,常使用的语境也是褒义的。Grass-rooted这样的直译方法也可以采纳,是契合原文含义的。
五、结语
翻译的整体行为目的是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让读者最大程度上理解剧情文化负载词类型众多,在不同的题材中都有所涉及,译者在翻译时应注重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目的,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在《舌尖上的中国Ⅰ》中,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因此选择直译和音译便可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地方色彩。张培基(1980)[7]而意译的翻译策略也许会牺牲掉一些比喻形式,但可以避免烦琐的解释,缩小阅读障碍,最大可能的传递原文内涵。总的来说,在本部纪录片中,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达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虽然有少部分的翻译不恰当,但大多数词汇都忠实原文值得译者借鉴学习。中国文化正在不断向外输出,这个过程就离不开翻译,也是译者的考验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