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
2020-07-14惠洋
惠 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一、引言
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舞蹈的音效和舞美设计已经成为舞蹈编导时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作为视听觉艺术的综合,丰富成套的动作编排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中占据主体地位,舞蹈作品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编导的影响。舞蹈综合能力是舞蹈编导必需的,同时它要求舞蹈作品通过动态、形象化的肢体语言体现出内在含义。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充满迷人的独特魅力,既要有难、新、力、美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也要具有时代特征的丰富的艺术价值。
二、将民族元素融入舞蹈作品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舞剧创作的数量连年攀升,但是表面的繁荣却无法掩饰高质量作品的匮乏。尤其是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作品缺乏精神和人文的内涵,也没有可以触及人心的叙事立场及舞台表现。传统的舞剧编排其重心用在了技法的追求,舞蹈的“跳、转、平衡”成为作品的重心,演员的艺术水准也以技术技巧作为评判优劣的主要因素,情感诠释的准确度和投入度为辅。但是缺乏艺术精神的舞蹈作品注定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体验,更不会与观众在心理和心智上达成共识。如果想要创作出一个独特新颖的舞蹈作品,可以在舞蹈编导过程中融入别具一格的民族元素,使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在整个舞蹈作品中体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震撼。舞蹈编导人员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将一些充满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融入舞蹈动作中,如将充满民族特色的小调、歌曲引入舞蹈伴奏中,也可以在舞蹈演员表演舞蹈作品时穿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装,尤其是可以借鉴吸收民族舞蹈的特色融入作品,让舞蹈作品充满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杨丽萍的《孔雀舞》这支舞蹈作品,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国内深受无数观众的喜爱,而到了外国舞台上也毫不逊色,凭借美丽优雅的民族舞蹈特色斩获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有利于中国在全世界推广优秀的舞蹈艺术。此外,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舞蹈作品时,应适当学习国外优秀民族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努力结合中外优秀民族文化并将其融入舞蹈作品中,使创造出的舞蹈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这样的舞蹈作品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都有可取之处,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以享誉百年历史的现代芭蕾舞《春之祭》为例,这部作品已经超载了时代和民族,自1930年在美国首次亮相以后,在世界各地被改编演出数百个版本,每个国家都将其融入了本国特色的民族元素重新演绎,其中2013年中国雷动天下舞团的《满江红·跳莎行》和佟睿睿的《舞美·大地》以及中国台湾舞蹈家张晓雄创作的“台北/柏斯/北京《百之祭》”、摇滚教父崔健改编的《春之祭》,都注入了人类共同性和民族性,分别从文化母体的行为与意识方面进行舞蹈编导的创新,舞蹈编导的创造与欣赏决不能超越自己的文化线体而直接和社会存在相联系也是艺术 创新活动中文化精神领域的思想、理论和艺术审美的基础。[1]佟睿睿的《舞美·大地》是在2009年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对因地震而逝去生命的祭奠,作品通过“与祭、与敬、与生”三个部分,在舞蹈中融入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探讨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及对生命价值尊严的慨叹,这是一种精神原乡。
三、在舞蹈编导理论指导下进行编导创新
舞蹈编导人员首先要具有过硬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对舞蹈动作的视觉特性及个性化运作方式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以20世纪舞蹈自律理论影响下拉班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为例,这一理论指向舞蹈本体,研究中心和对象就是人体动作,从动作自身的研究中指向舞蹈艺术最本质的表现特征。拉班的动作理论也被称为“空间和声学”,开拓了对动作形式以及舞者与空间变化关系的分析,他通过与人体同样大小的二十面体模型,研究各种动作运动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的摆动。理论有助于舞者形象地认识到自己动作中来去的各个点,动作中的阳刚与阴柔两种主要的动阶延展为无穷的可能性。这些理论知识帮助编导熟练掌握舞蹈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手法,让舞者在演绎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能借助肢体动作展现相应的情绪、情感。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要遵循程序和层次的认知,努力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舞蹈编导人员要想让舞蹈作品更加新颖,在进行创作时应避免使用或者少用高频率出现的舞蹈动作,人们看到非常熟悉的舞蹈动作时会失去新鲜感进而逐渐出现视觉疲劳,让创作舞蹈这个过程降低艺术价值。所以对于一个舞蹈作品来说,具有自己特色的舞蹈表现手法与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让人们喜欢的舞蹈作品。拉班的研究中,动作的力效与节奏速度深入剖析了舞者表演时时空与力的结合与交叉。之后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成为现代舞蹈剧场表演的开创者。她的舞蹈编排中从选题就直击人性最直接的思想与情感,舞蹈编排中注重舞者的情感体验,让不可见的内在意象变成可见的艺术形象。同时她也在舞蹈的三大要素“时间、空间、力”的结合中,让舞者打破身体在空间的局限,以外貌和动作流畅的姿态进入到无止境的意象中,在舞蹈中完成失去自己意象与空间合而为一的表演。在创作中她也注重人体动作和舞蹈动作间的松弛规律,往复的松弛基于对身体结构 的充分理解,舞蹈动作中对肌肉冲动的高涨与低落、松弛与紧张,都成为现代舞蹈编排的要素。技法中的“法”是编舞技术和形态状态的创造,它的艺术语言以一种结构的元素成分适应舞蹈中不同角色的任务和层次。[2]所以舞蹈编导人员应对舞蹈手法及表现形式大胆做出创新,创作出更好地舞蹈作品。编舞中的创新要注重时空分类,物理性时空可分为舞句、舞段、结构的客观时间,它对应着舞者和观众的心理时间及心理空间,心理时间包括对于舞蹈动作的感觉安排、布局安排,对舞蹈的风格性影响,对作品风格的印象。而心理空间则包括思维意识、身体意识、人的感觉及感受、联想、意象等。编导中舞蹈技术难度的体现,主要是外形动作的展示,它作为舞蹈的艺术语言和人物角色的代言,以人与人之间形成力运的“承接”重心和重量的运动方式彰显舞蹈作品的风格和舞种风格,它能展示出舞蹈的特性技术难度,通过对滚动承接、多处承接和抛接等技法,更好地开拓“承接”的原地性和流动性。[3]在双人以上舞蹈的编排中,分步性和同步性是常用的技法。分步性是借双人重量关系形成人体结构后第三者参与,同步性则是多位舞者间的重量平衡。
四、创新舞蹈主题与叙事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审美理念也在随之变化,从事舞蹈编导的人员也要让自身的思想观念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舞蹈观念及主题,通过专业的舞蹈技巧呈现更加新颖、精彩的舞蹈,同时不断充实自我,了解最新的舞蹈知识与资讯,为创作舞蹈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舞蹈编导人员负责组织整个舞蹈结构,同时也要通过各类舞蹈展现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蹈动作直接影响着一个舞蹈作品的质量,但舞蹈作品的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舞蹈动作,还包括其他许多因素,舞蹈编导人员需协调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让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发挥,将舞蹈作品完整地演绎出来,才能给观众带来不同凡响的舞蹈艺术魅力。舞蹈编导人员需全身心沉浸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又能将自己脱离在外,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点评舞蹈作品并做出适当的改进。与此同时,舞蹈编导人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应熟悉故事主题及作品中各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不断思考,探索前人未曾开拓的领域,大胆尝试并不断总结失败经验直至成功,对舞蹈作品的叙事结构做出创新。舞蹈编导人员在决定舞蹈主题时,应努力创新舞蹈主题,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出这一主题。此外,舞蹈作品的含义与舞蹈的表现手法也应独树一帜,争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观众,为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五、追求舞蹈在继承中的创新
舞蹈编排也可以借鉴兄弟艺术,如《依依山水情》这个舞蹈,舞蹈编导人员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新颖,整个作品中体现了舞蹈与杂技的完美融合,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刘三姐》这一舞蹈作品既展现了漓江山水的美好风光,又以歌舞的形式演绎出来,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一个非凡的创新,所以这个作品的成功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舞蹈编导人员要对舞蹈表现形式做出创新,编排新奇具有特色的舞蹈动作。舞蹈编导人员如果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则无法胜任舞蹈编导工作与创作事业,创新的舞蹈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继承中创新可以帮助舞蹈编导人员推动实践、发现目标,舞蹈编导人员在调动丰富想象力的情形下才有可能捕捉到舞蹈的创作灵感,用舞蹈的形式完整地展现出舞蹈作品包含的内在情感。舞蹈编导人员应努力让自己的舞蹈作品在一众作品中独树一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舞蹈作品时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要汲取传统和优秀作品的营养,结合现代编导新的理念和精神做出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践表明,舞蹈编导的创新能力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以王玫的舞蹈编导为例,她在2009年“舞动无界”中所推出的作品《却道天凉好个秋》,以后现代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试图通过舞蹈动作分享她对文化历史 的理解与情感束缚,从动作的角度看,舞者坐在或躺在地板以规定的节奏重复简单的动作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寂寞、悲伤、无助、失望和呐喊等,都有着强烈的叙事性。[4]她所创作的《洛神赋》也更多关注了对于曹植生命的关注,融入她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在剥掉其外在尊严后,把一个苟且偷生灵魂以舞蹈的动觉和视觉的观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结语
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中要想使舞蹈作品更加新颖,可以通过创新舞蹈主题、将民族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中、从经典编导理论中借鉴、做好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完成舞蹈作品编排的过程。舞蹈编导人员应努力创新舞蹈表现形式,通过编排的舞蹈动作展现出自己想表达出的内心情感,秉持新颖独特的创作理念,给整个舞蹈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让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的艺术美,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