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动的惩罚还是无邪的本真情感流露

2020-07-13李惠云

读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痴情女方诗经

李惠云

摘 要:《氓》是被学界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大胆热烈,纯真执着,婚姻中奉献隐忍,无私无畏却惨遭休弃,为什么美好纯洁被践踏,痴情者惨遭抛弃?孔子在选编《诗经》的时候,《氓》的入选其意义何在?是对女主人公逾越礼法的不理性的批判谴责还是对其纯真大胆的热情性情的记录?本文意在结合古代婚姻制度理性思考女主人公悲剧原因,重新审视选篇的意义。

关键词:诗经:氓;爱情悲剧

《氓》是被学界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她纯洁美丽,善良勤劳,她奉献隐忍,无私无畏,那么美好的女子理应得到幸福。然而她的痴情被弃的悲惨命运却令人唏嘘不已,为什么美好纯洁被践踏,痴情者遭遇背叛,惨遭抛弃?为什么默默奉献者收获的只有血泪与辛酸?为什么命运给爱情理想主义者这样的安排?

作为《诗经》中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我想老祖宗一定不仅仅是让我们对痴情女掬一把同情的眼泪,也不仅仅一味去谴责那个负心汉的男人氓。思量古今,现实中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时有上演,不得不让我们学会用另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爱情与婚姻,去思考付出与收获,坚贞与背叛,美好与邪恶。去拷问人性之善恶?坚持付出有错吗?纯真善良有错吗?奉献隐忍有错吗?该篇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篇目,每每上到该篇,学生们对采桑女的悲剧命运讨论莫衷一是,慨叹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奇怪的是每一届学生思考的角度却是大不同的,笔者总结了这么几个争论点。

第一种结论:将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归结于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认为采桑女的悲剧归根到底是社会的悲剧。

第二种结论:将采桑女的悲剧原因归结于遇人不淑,是痴情女子薄情汉的悲剧!

第三种结论:理性的反思这场失败的婚姻,将矛头指向女主人公采桑女——认为是女主人公逾越礼法的不理性导致的失败。言之凿凿,来势汹涌,直将女主人公的伤痛层层剥落,无疑是在女主人公的伤口上撒盐。理由如下:

一、 所托非人,轻许终身

采桑女涉世未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傻白甜,在爱情面前显然是被甜蜜的爱情蒙蔽了双眼,冲昏了头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嬉皮笑脸的氓主动出击,不出聘礼,自己抱一捆布借贸丝的机会就敢向她去求婚的,采桑女不够矜持,轻易中了小伙的圈套,掉入温柔网中无力自拔。“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面对氓的粗暴强横,她竟没有半点脾气,爽快地私定了婚期。

二、 为爱痴狂,放弃自我

婚期定下后,采桑女的心与魂,喜与忧就完全交给了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日日夜夜翘首盼望心上人,完完全全成了爱情的奴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采桑女恪守妇道,苦守贫寒,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却不懂得取悦自己。爱情需要痴情,但如果过于痴情不能自拔,不讲策略地为爱疯狂,结局往往都不太妙。试想,一个不懂得取悦自己,珍爱自己的女人,怎么敢奢望男人的珍爱与呵护?

三、 一意孤行,缺乏后援

古代婚姻按照礼法应行六礼,六礼中的第四礼“纳征”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这涉及女方家庭的切身经济利益,《氓》中女主人公是私定终身,并没有收到聘礼。古代聘礼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花费,没有聘礼女方家庭便相当于遭受了经济损失,这自然会招致自己兄弟们的不满,所以当女方受到婚姻伤害时便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中能明显看出她家人的态度。女主人公落难被弃后,兄弟们没有为其鸣不平伸张正义,反而嘲笑讽刺她。

至此,三千多年前的采桑女除了忍受被丈夫休弃的悲惨,被家人的耻笑,还要忍受千千万万读者的批评与谴责。身为女性的我不禁要替采桑女翻案叫屈了!纯真善良怎么就错了?大胆追求真爱怎么就错了?对爱真诚热烈她怎么就错了呢?比起生活中无数玩弄感情的心机女来说,采桑女是否更真诚呢?反观孔老夫子选编《诗经》的初衷,我们是否更能理性看待这篇诗文的意义呢?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说的就是纯正,因为纯正,才铸就了《诗经》的爱情核心:自由。孔子作为诗经的编撰者,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一切无邪和健康的情绪没有理由被拒绝,生活的美好与残酷应该真实的被记录。《诗经》时代的官媒制度规定,每年春天二月,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对象、自由同居。统治者实施这种制度,目的是为了繁育人口。

氓中采桑女和氓的结合是必然的。采桑女对爱真诚,不耍手段,不計得失,不问富贵,恰恰是她善良纯真的体现,她大胆追求爱情,恰是她性格火辣秉性纯正的一面,她在婚姻中任劳任怨,选择了亦不后悔,恰恰是她果敢勇于担当的一面。这样的女子怎能不叫人喜欢?采桑女身上的真善美,代表了古典先秦时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从自主决定婚姻大事,到结婚之后勤勤恳恳,再到发现感情危机之后的毅然离去,都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女性精神。这样的女子怎能不令人钦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多么响亮的一句呐喊,历尽千帆,采桑女果敢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失败婚姻的阴影,其决绝态度所体现的自尊、刚毅和坚强,硬是令人肃然起敬,在那个男尊女卑,女人依附男人的时代,不可谓是令人傲娇!而这首诗的悲剧意义,在春秋时期便达到如此深刻的程度,就弥足珍贵了。

参考文献:

[1]余冠英.诗经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2.

[2]蔡守湘.先秦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痴情女方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海 鸥
雨后玉兰花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巧用《诗经》解难题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