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分析
2020-07-13张笑晓
张笑晓
摘 要:每个学科中都会渗透着人文素养,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中教育者不能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育的全面发展,如今音乐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在职场中具有竞争力。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质
为满足时代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求,给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艺术性质的学科,音乐教育中含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德智美综合素养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音乐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出现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重视对其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音乐技能的培育
音乐学科在传统的教育中只是一种副科性质,作为学生放松的学科,可有可无,学校不够重视音乐学科,使其边缘化。而高校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忽视了音乐学科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美学意义、审美教育)的培育。使学生不能够全面的理解音乐学科,只是苦练自身技能,不利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会唱歌或者跳舞就是学好音乐了,不了解其中的人文素养,使音乐学科自身的多元价值减弱。
(二)音乐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俗话说:发出的声音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高兴的手舞足蹈,当用肢体不能表达我们的感受时,我们就会放声歌唱。音乐是可以体现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真实情感的一门学科,在语言文字还没有出现以前,古人用不同的声调和强度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乐符和声调能够由心而生,高校不能只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而忽视情感培养。目前大部分高校音乐的教育方式都比较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也不够丰富,学校只重视技巧、形体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体悟到音乐自身所包含的人文美和行为艺术。
(三)教师忽视人文意识的培育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也会影响人的行动,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教育者的意识具有很大的关系,但当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将人文素养这种意识贯穿在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传授给学生与音乐相关的专业知识,只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音乐教师本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在课堂中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美,陶冶情操,从而促进人文素养的增强。假如,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那么在表演的时就不会有极大的感染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提供给大学生一个音乐交流的平台,丰富校园生活。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情感,表达自身的心情,可以使歌唱者在演唱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实现人生价值。在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生的气质,音乐能够修身养性。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人文情怀,所以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时,要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和社会道德知识,以及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念,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要全面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系,学校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美学素养和劳动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以人为本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方式太简单化,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不利于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俗话说: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植根于内心的,在面容上表现出来,通过动作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人文素养是个体在人文和思想方面的综合体现。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健康的西方文化传入我国,诱发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使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被淡化,因此学校要加强人文教育,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能力。人文素养重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境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首先要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贯彻人文素质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积极参加一些人文素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导学生,做学生的灵魂导师。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为高校学生音乐教育培养人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造能力
音乐具有动人的音符和优美的旋律,富有感人力的激情演唱能够激发听者的共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只有独特的个性才能抓住人的眼球。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增加人文素养,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增加音乐历史、音乐名人故事等情节,触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思考音乐的本质,探寻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发现自然中原始的音符。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在上课前要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收集古今音乐的相关信息,并将丰厚的音乐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欣赏音乐中的文化故事。
(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延续了多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师只传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增添音乐教学的活力。要给学生提供多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斷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不只局限于教室内,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到空旷的田野上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进而激发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
(四)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多首不同类型的音乐,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启发其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新的音乐教学模式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鉴赏音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感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结 语
将人文素养培育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首先学校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音乐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查阅相关材料,学校要创设一个浓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音乐教学内容和人文素养相关知识结合起来,重视探讨音乐中的人文内涵;最后学生自身也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读书、学习、健身、旅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冰,张永东.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7,(19):51.
[2] 黄慧.新常态下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实践价值与路径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7):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