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时期的风格比较

2020-07-13商蕤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奏鸣曲风格贝多芬

摘 要: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贝多芬的音乐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十分具有代表性,这些钢琴奏鸣曲充分展现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也展现出其在各个阶段内对音乐以及人生感悟变化。结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早期、中期及晚期。每个阶段贝多芬创作出的音乐作品都具有特定的背景和风格。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时期的风格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风格;比较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是德国最著名的钢琴家,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在西方音乐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被人们称为“乐圣”。贝多芬在幼年时期就展露出胜于常人的音乐天赋,并且在音乐启蒙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对其的期许是将其培养成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天才,每天都会要求贝多芬练琴。于1787年,贝多芬就已经展现维也纳的舞台给莫扎特演奏过钢琴曲,并且被莫扎特预言说以后其定会前途无量。贝多芬的音乐特点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当时情境下,音乐通常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演奏的,这些音乐作品在风格上更具有诙谐、淳朴等特点,不具有个人特征。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则更多的抒发其当时的内心感受,具有较强的个人特点。与此可见,贝多芬音乐的出现,给西方音乐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贝多芬奏鸣曲的三个时期划分

在贝多芬创作的众多钢琴鸣奏曲中,其创作过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00年之前的音乐作品。在此阶段中,钢琴演奏曲具体展现出了贝多芬的古典传统风格,不管是创作风格方面,还是在内容上,都展现出了海顿等著名音乐家的影子。第二个阶段是1801年到1814年。该结论是贝多芬创作钢琴演奏曲最旺盛的阶段,并且在此阶段中,贝多芬创作了诸多独特性的音乐选段,例如,《葬礼进行曲》,该钢琴曲具有梦幻特点,充分展现出了作品已经脱离了古典形式的约束,让钢琴奏鸣曲更具有创新性和戏剧性特点[1]。第三个阶段是1814年以后。此阶段贝多芬一共创作了5首钢琴奏鸣曲,不管这5首中哪一首钢琴曲目,都可以将其作为经典乐曲,这些对人的生活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也充分展现出钢琴乐器性能,让复杂情感和深刻哲理得到全面体现。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一)早期

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创作时间是在1800年以前,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十分动荡的时代,音乐家们的遭遇、处境也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和平时期的欧洲古典音乐倾向于恬静、闲适,但并没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但在动荡的年代中,古典音乐开始朝向热情、绚丽的方向发展,加入了音乐家的思想感情,及个性表达。贝多芬也受大环境的影响,在这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元素,还加入了很多个人的主观意识,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贝多芬追求自由、博爱的崇高理想。贝多芬这种极富个性的风格,也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引领了全新的风格与表现形式。比如早期创作的Op.2No.3这就是他典型的早期奏鸣曲代表作,这个作品的风格表现为富有朝气、坚毅、严峻,反而很少有前人常见的抒情元素,这个作品的技巧也十分华丽,体现了贝多芬心中的英雄气概,自始至终都带有明快、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变化,即包括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或者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在传统的结构框架下,贝多芬把自己的情感内涵注入其中,在结构上依然保守,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新颖大胆。总体上有着鲜明的创作风格,即强而有力、细腻、明快、在严肃伟大的基调下,又偶尔流露出一丝甜美与幽静的情感,庄严又富有诗意。这种风格也和贝多芬当时的状态息息相关,那个时期贝多芬正处在富有活力的青年时期,精力充沛,在乱世下富有理想与抱负。从结构上,这是其的奏鸣曲是依照先辈的传统,沿用海顿以及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古典奏鸣曲格式,但在旋律的设计上有着自己的创新,兼收了海顿与莫扎特的手法,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节奏变换更加频繁,通过切分以及休止营造出张力与不平衡感,加大力度的起伏变化,配合和声和调性的不稳定,形成了贝多芬式的感染力。这也是贝多芬将其思想注入作品中的表现,师徒利用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倾注其中,使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戏剧性,更能营造出英雄史诗般的波澜,激进且又富有浪漫的诗意。

(二)中期

从1801-1841年,这期间是贝多芬奏鸣曲的创作中期,这时期也固定了古典浪费主义的风格。在这一阶段贝多芬达到了创作的顶峰期,大批优质的传世精品问世,真正从一个模仿前人的后辈正逐渐蜕变成一个音乐大家,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入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音乐作品中的主要内涵,体现出自己追求真理、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②在加入自己创新的同时,仍不忘对传统的继承,依然保持着古典音乐的严谨以及理性,但是虽然整体上继承了维也纳音乐的唯美与浪漫,但也做了自己的改良,唯美与浪漫的风格过于虚幻,不似人间,贝多芬把这种风格向现实中拉近,把这种艺术风格拉入到对于真理的探寻中。③在上述的创新中,又有一定的反思,在早期的奏鳴曲创作中,可以感受到激进与庄严,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贝多芬开始沉淀与反思,更加趋近现实,逐渐回归严谨和理性。

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热情》就是中期钢琴奏鸣曲的典型代表,以下就以这一作品为例,探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期风格。单从作品的名字来看,可能会理解为是早期激进、波澜富有张力的风格,但在欣赏作品后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贝多芬无论是在思想还是音乐作品上,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早期的风格,内涵更加丰富,富有层次。作品的篇幅宏大,对音乐作品的主题起到了带有戏剧性的衬托作用。作品以明快的节奏开始,之后快速起落、手法频繁变换,趋近于早期的风格。但在之后的衔接处以及结束部分又都加入了逐渐趋于理性的回归,更加富有深意。整个作品篇幅宏大,情节具有戏剧性,同时也带有维也纳音乐的浪漫美学基因。传统的结构框架是外在,仿佛这个固定的框架又是一种束缚,中间快速的手法变换与起伏是想突破束缚追求真理的自我。而这一自我又逐渐趋于平稳,又开始进入到巴洛克式浪漫唯美般的享乐与豪华感,仿佛原本追求真理的那个自我向现实妥协了一般,但在最后部分又突变为快速起落,极具张力的手法变换,仿佛想要最后一次突破束缚,探求真理,然而音乐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在这首经典作品中,每个结构都富有鲜活的表现力,堪称传世精品,体现出更具内涵与层次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贝多芬仍然始终渴望探求真理的核心内涵。

(三)晚期

1841年之后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晚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五首经典奏鸣曲作品,这几个作品甚至是每个作品中单独的一个乐章都堪称经典。这期间的创作加入了贝多芬的沉思默想,沉思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活着的意义,加入了更加丰富的感情以及深刻的哲理。李斯特曾对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阶段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评价,即少年(早期)——大丈夫(中期)——神(晚期)。也就是说在早期阶段,贝多芬的奏鸣曲风格更像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到了中期如同为了责任不得不对现实做出一些妥协,但依然怀揣抱负的男子汉,在晚期则进入了神的境界,有了更高的思想,对生命的沉思。从这一评价中,不难看出贝多芬在乐坛中的成就与地位,更可看出晚期贝多芬作品中流露出更为丰富、超俗的境界。此时的贝多芬其创作风格也更加细腻、优雅、沉淀。

在贝多芬晚期创作过程中,具备的主要特点在于对复调的使用。如果巴洛克时期复调使用方法是一种音乐创作形式,而贝多芬创作中使用的复调,则充分展现了贝多芬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事实上,贝多芬不管是在早期创作上,还是在晚期创作上,均使用复调技巧,如在第9首奏鸣曲第1乐章中,已经使用了复调。而在其晚期创作作品中,贝多芬对复调的使用比较广发,如在第29首第3乐章中,贝多芬创作了一个新风格的复调形式,这种形式和原来比较,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让其原有主题更加多样。此外在贝多芬晚期创作中,也加入一些之前没有出现的即兴乐段,如Op.101慢板乐等,这些即兴乐段的出现,让贝多芬奏鸣曲更有独特风格。第31首《降A大调奏鸣曲》(Op.110)作为贝多芬一生最后创作的作品,其在曲式结构上,更具有自由性特点,通过采用赋格和咏叹调等方法,让古典奏鸣曲式格式发生了改变,让主题之间关系更加紧密。

这其中的赋格也是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的重要手法。赋格最早流行在巴洛克时期,由音乐家巴赫发挥到极致,但之后逐渐沉寂,后世的贝多芬又使这种手法复活了。但要注意贝多芬的赋格和巴赫是有显著差异的。巴赫所采用的赋格主要是一种形式构成手段加入到创作里,而贝多芬的赋格则是用来表现贝多芬的情感,渲染其作品风格。例如在op101中的第四乐章中,主要主题由双手卡农式的动机形成,然后以左右手互换主题并转调反复。副部主题是以单音手法形成,并扩大到四声部。在展开部中有独立的赋格曲构成,将主部主题以四声部赋格加以处理。以赋格为手段在感情上做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总结全曲意义的结局,以此来深化主题,体现贝多芬富有感叹的沉思与顿悟。

结  语

总而言之,贝多芬在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大部分作品都给人留下了珍贵的瑰宝,并且这些钢琴奏鸣曲不仅是贝多芬一生的心血,更展现出了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不但展现出当时背景下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也体现了一个音乐天才的创作才能。这些巨作都展现出贝多芬在一生中对音乐的执着,其巨大价值促进了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钰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處理特征[J].北方音乐,2019,(13):17+19.

[2] 郭舒淳.形式意义与观念驱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结构形式改革路径[D].武汉音乐学院,2019.

[3] 李婉晨.浅析不同时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7,(02):72-73.

[4] 赵玺雅.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探究[J].北方音乐,2016,(24):69.

[5] 王梦瑶.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J].北方音乐,2016,(03):52-53.

作者简介:

商蕤(1986-),女,天津人,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奏鸣曲风格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饥饿奏鸣曲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呼噜奏鸣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