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学堂乐歌为“纽带”下国乐与西乐之“碰撞”

2020-07-13王娟娟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纽带

王娟娟

摘 要:20世纪初,学堂乐歌兴起,西方音乐逐渐传入我国,中西音乐得到了交流与融合。纵观学堂乐歌,虽历时不长,所涉及音乐内容也较为浅显,却起到了启蒙作用,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新活力,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关键词:学堂乐歌;启蒙作用;新血液;新活力

一、学堂乐歌的发展及成就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般综述

(一)学堂乐歌的发展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兴建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里开设的音乐课以及课堂上创作的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中西方文明碰撞的产物,是一种用西方的曲调填上中国歌词的形式。其所处的时期是我国新音乐发展的启蒙阶段,奠定了近代音乐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是仿照西方学堂的教育体制设立的。最初是学习日本人的办学方法,这个时期日本成为很多中国学生的留学首选地。

学堂乐歌的办学过程中,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三位音乐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都曾留学日本,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国外音乐文化的留学生,有着开阔的音乐视野和优秀的音乐修养,并且在音乐教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尽管三人的创作领域不是特别广,且主要集中于歌曲创作,在器乐与钢琴曲方面创作较少,但还是为我国音乐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脉络

中国音乐的发展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18支用猛禽腿骨制成的笛子,我国的音乐起源追溯到了约9000年前。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我国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划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背景、功能作用及存在意义。各种音乐体裁也互相借鉴,不断的交流融合发展。

不同时期的音乐具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原始社会音乐主要发挥了实用性,耕作劳动的时候,呼喊着充满激情的音乐节奏来激发了人们的劳作积极性。进入奴隶社会,音乐则成为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象征,供统治阶级来娱乐消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唐朝宫廷燕乐的高度繁荣,将宫廷音乐推向极致。之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品交换的日益密切促使了民间音乐的繁荣,说唱音乐、杂剧、戏曲等共同构成了我国民间音乐的主要体系。在戏曲音乐中,京剧的最终形成确立了戏曲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悠久的文化历史决定了我国丰富多样,充满历史积淀的音乐文化。

二、国乐与西乐之“碰撞”下的“火花”

(一)“碰撞”之音乐教育观念的补充升华

学堂乐歌是我国新音乐的最初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观念的发展。自古以来,学堂都是教授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再无其他课程。民间音乐发展中音乐的沿袭和传承以口口相传为主,因为个人行为习惯的不同,教学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场所以统治阶级所设立的音乐机构为主,如早在周代所设立的大司乐,秦汉时期的乐府以及唐代的教坊和梨园等,是专为供统治阶级享乐而服务的机构,其成员要经过精挑细选,门槛较高。

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以及学堂乐歌的发展使音乐的受众更为广泛,学生在新式学堂中见到了之前中国没有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听到了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不同的歌曲和乐曲,看到了中西音乐之间的差异,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绪。学堂乐歌开启了我国系统音乐教育的先河,大大增强了人们音乐传承和教育的意识,是国乐传统教育意识上的一次升华。

(二)“碰撞”之歌唱艺术的对比发展

五线谱是与中国传统记谱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种记谱法,学堂乐歌时期我国学生开始接触五线谱记谱。这时期的作品大多以西洋曲配以中国词的方式呈现,音乐和旋律形态较为简单,歌词内容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时代背景和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迅速得到广泛传唱,这促成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第一次交流融合。另外,李叔同所创作的三声部合唱作品《春游》开启了我国合唱音乐的大门,成为了音乐发展的又一大突破,竖立起多声部音乐的概念,是传统音乐发展的又一关键点。尽管学堂乐歌中的歌曲在今天看来只是一些初级难度的作品,但是却给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带来了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为国乐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碰撞”之音乐意识形态的丰富发展

由于历史特点,生活环境和社会属性等因素,我国音乐文化有着多样化的特点。政治上的失意以及战乱的频繁使一部分文人开始憧憬世外桃源的自由生活,这促进了文人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创办各种音乐机构,慢慢发展出宫廷音乐。民间,各地区人民气候环境、生活方式、生产特点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上述音乐都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不同价值观的音乐,我国幅员辽阔,封建社会那样的条件下,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沟通较难,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音乐缺少整体的把握以及系统的意识形态的认知。

在乐歌課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识了解并逐渐接受外来音乐文化。受国外音乐影响,新音乐兴起后,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相继出版了音乐理论著作,人们对音乐有了理性的认识,用西方音乐严密的逻辑理论来认识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规范了原有的音乐理论体系。国乐与西乐的交流逐渐得到了深化。学堂乐歌这一启蒙阶段过后,新的音乐在中国逐渐成熟,引起了更高的重视,因此也反映出人们的意识领域对新音乐的认可,这种国外传入的新音乐也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意识形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四)“碰撞”之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

秧歌、山歌、小调、花灯、鼓子词等民间歌舞为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我国广大民众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娱乐消遣的重要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可谓我国的民族瑰宝,延传至今。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像瓦子勾栏这种专供职业艺人表演的场所,可见在那时音乐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后,带动了学堂乐歌的不断发展,西方元素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歌剧,舞剧,音乐会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听着歌剧,来一杯红酒,别有一番滋味。

(五)“碰撞”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交流可以让思想碰撞,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我们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吸取西方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弥补自己的不足,探索出适合我们的发展之路,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学堂乐歌时期,人们开始接触传统国乐之外的西洋音乐,在音乐中也了解了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等,中国开始走进了“世界文明列车”,。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探索国乐的发展方法和路线。经过改编创作的国乐融入了时代的元素,焕发生机,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发紧密,我们可以更好的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不断交流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国乐与西乐间“纽带”的特殊地位

学堂乐歌在我们对新音乐,新文化的探索中产生,肩负着引领中国音乐向前发展,与世界先进音乐文化接轨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后的新的补充发展,为国乐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做了准备。尽管学堂乐歌只是一些音乐旋律形态简单的西洋曲调,仅是启蒙阶段,并且在当时的中国受众也非常有限。但这扇“门”已经向中国打开,其“纽带”的作用也就淋漓精致的体现出来,在这之后我国的音乐发展确实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学堂乐歌之后,我国出现了诸如萧友梅、黄自、刘天华等新一批进步音乐家,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反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明行》的问世,将二胡这一传统乐器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写作出来的二胡音乐作品赋予了这一乐器新的生命力。刘天华为我国国乐改革的先驱者,此曲用西洋进行曲的作曲技法对二胡音乐作品作了新的诠释,成为我国传统国乐改进的首次重大突破,为后世的创作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此后,我国音乐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闻名于海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都向世人展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碰撞”所产生出的别具一格的听觉效果,感受到文化交融所产生的美。

“新音乐”在学堂乐歌的推进下得到了发展。自此,我国音乐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国乐中运用西乐的表现手法,西乐中加入国乐的素材,两者的“碰撞”开辟出另一片音乐天地,促使人们深入地认识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尽管学堂乐歌距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其为中国音乐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牢记的,它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中西音乐文化沟通的道路,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国人音乐理念的升华。我国的音乐在也百年之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音乐表达的自由度、音乐形态的多样化等都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很多作品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颇负盛名。新时代下的我们更是要推动其再登新台阶,让音乐以其自身的属性去发挥它最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康宇丹.论学堂乐歌中的合唱[J].中国音乐学,2009,(02):97-100.

[2] 陈燕婷.学堂乐歌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04):13-16.

[3] 李冰.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38-39.

[4] 王玫.洋洋西水 淼淼渐进——学堂乐歌的兴起及其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98-100.

[5] 齐柏平.“学堂乐歌”及其意义研究[J].音乐创作,2014,(07):103-106.

[6] 崔東伟,房燕.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产生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S1):102-120.

[7] 黄炜.以学堂乐歌透视传统音乐之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76-180.

[8] 钟小勇.论学堂乐歌在近现代声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111-112.

[9] 严凤,翁晓宇.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09):66-70.

[10] 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408.

猜你喜欢

纽带
说『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说纽带
延伸才展 升华思想
说纽带
说纽带
说纽带(4)
说纽带(2)
组织派对、文化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