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0-07-13谭昆智

公关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公关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1997年,中山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2001年1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序列;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0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山大学位列中国第八。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历史沿革

广东是大陆公共关系发源地之一,由于廖为建老师在哲学系,1986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在哲学系正式设置夜大公共关系专科专业。1986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老师的公共关系专著《公共关系学概论》问世。

1987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开设了政治思想教育双学位班,在公共关系学课程就是最深受学生的课程。学生潘大庆 至今还保存着廖为建老师当时在上《公共关系学》课程时的笔记。

1988年王乐夫教授以从哲学系带过来的10多位教师为基础,联合学校的其他学术资源,成立了政治与行政学系。当时系里只有一个专业,就是政治学专业,后来,又有了行政管理专业。成立公共關系学本科专业,是廖老师的最大愿望,他团结了一批教学骨干,呕心沥血,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干出了令人折服的成绩。1994年,中山大学在政治与行政学系正式设置公共关系本科专业,成为大陆首家有权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的高校。

1994年,中山大学在设置公关本科专业的同时,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中山大学的政务公关研究生的培养获得成功,其毕业生在各自领域表现不俗,不少人已脱颖而出,成为各自领域的新锐。规范的公共关系学方向硕士的培养计划的推行,揭开大陆高层次公共关系教育的序幕。

2004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建立公共关系学硕士点;公共关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建立,将会促进公共关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设置了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志着中国大陆高层次的公关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主持制定了公关的职业定义,并将公关职业编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0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实施公关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并正式编撰出版了权威性的培训教材——《公关员职业培训和鉴定教材》。1999年12月26日上午在广州举行了“1999年公关员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广东分考场”试点统考。它标志着我国共关系已开始走向行业化道路。

1997年得到广州创意公共关系有限公司30多万元的资助,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基金。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居首,在海外亦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自1995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进入学校第三批重点课程建设以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院系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较好地达到了课程规划要求。

199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第三批重点课程。1998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重点课程。2001年9月30日由政治与行政学系 为主,组建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简称政务学院)后,廖为建老师又带领我们公共传播学系的八位老师再接再厉,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5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

公共关系学课程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公共关系学简明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长盛不衰的拳头教材。前者有配套的考试大纲和自学辅导书;后者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这两种教材在国内的发行总量约85万册,为几十所高校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采用。另外还编写了近10万字的《公共关系学概论》自学考试辅导材料。

2006年5月,本课程的三位主讲教师:廖为建教授荣获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公关教育20年杰出贡献奖”。谭昆智副教授和吴柏林副教授荣获“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同时,廖为建教授还荣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颁发的“中国公共关系杰出贡献奖”。

在教学成果方面,2008年公共传播学系申报的教学项目:“创新型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该项目还荣获中山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2月,廖为健教授带领团队出版《公共危机传播与管理》>教材,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政府公共关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自主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关系学专业在教材建设、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上,有较深厚的积累,在国内同行内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和声誉。我们不能够忘记的是:这些成绩都是在廖为建老师指导和亲力亲为中完成的,我们是这些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2009年公共传播学系转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后,廖为建老师担任了副院长、公关学科带头人,后来他主动辞去了副院长的职务,但还是继续为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科建设耕耘不辍,时刻惦念着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春天下着雨,秋天刮着风,春风秋雨多少往事随风而去,一切宛如昨日。但是,跟随廖老师在公关专业学科建设中走过的日子,我们还至今历久弥新。

“活案施教,启思强能”的公共关系特色课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中山大学的独立学院,2012年开设了公共关系学专业。

1.定位与思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调查研究、策划咨询、传播沟通、文案写作等能力,创新意识强,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言简意赅地表达:静下来能够想、坐下来能够写、站起来能够讲、跑出去能够干。

2.专业建设措施。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策划、管理、传播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制定培养方案。三大块课程模式全方位、循序渐进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传播沟通、文案写作等能力

4.教师队伍。公共关系教学团队拥有一支12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公共关系学专业7人、传播学专业5人),张宁教授与聂静虹教授分别是公共关系学专业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还有一支16人的校外导师队伍。

专任教师学科背景广泛、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合理;14位校外导师都来自公关行业从业一线,绝大多数是毕业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基础扎实、经验丰富。

5.教学过程及管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架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关系学原理、管理学、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與策略、公共关系策划与案例、社会研究方法、公关写作。

特色课程:

(1)公共关系策划与案例(一年级第二学期)由16位校外导师讲授;

(2)潜能开发原理与实务(三年级第六学期)由广东社会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的10位专家讲授;

(3)人像摄影(三年级第六学期)由国家摄影技师、高级摄影指导教师、校外导师曾萍讲授;

(4)视觉设计基础(二年级第三学期);

(5)电脑平面设计(三年级第五学期)由李晓倩老师讲授。

从2012年至今,学院聘请了16位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校外导师。他(她)们基本上都是中山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现在活跃在广州公共关系行业一线的从业者。其工作范围涉及到公关调查、广告、新闻、谈判、营销、危机管理、礼仪、大型专题策划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体和新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有效的合作小组:

实践教学:

以赛促学:

公共关系策划大赛 :是每年的公管月活动的拳头品牌项目。

第一届,主题:开创教育模式,沟通人才供需,2011.4;

第二届,主题: 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关系铸造企业品牌,2011.12;

第三届,主题: 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城市形象,2013.3;

第四届,主题: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信息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2014.4;

第五届,主题:新媒体时代之创意公关,2015.5;

第六届,主题:策于非凡,创于平凡,2016.5;

第七届,主题:创意、创新、创业——未来公关的想象,2017.6;

第八届,主题:迎公关、映风采、因策划、赢未来,2018.4;

第九届,主题:深海寻思路,探出新策划,2019.4 。

近期学生获奖

1.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3. 第11届广东省公关技能大赛决赛荣获公共关系策划创意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11;

4.第二届全国高校暑假最美实践团队评选中荣获优秀团队奖,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2018.7.18 —7.28;

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2018 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二等奖,2018.11;

作品:“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调研报告——以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为例”;

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四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大数据与地方治理——以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例。

创新务实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材与专著:我学院现在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我们专业老师撰写的,如:张宁教师撰写的《媒介社会学》与《危机传播》;吴柏林副教授撰写的《广告学原理》、《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第三版);谭昆智副教授撰写的《公关原理与案例剖析 》(第二版)、《公关心理与实务 》、《公共关系策划》(第二版)、《组织文化管理》、《人际关系学》(第四版);聂静虹、廖毅《健康传播学》;唐嘉仪老师撰写了专著《新媒体传播十问》。

谭昆智、路月玲、李春凤老师编写的教材《政府公共关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规划教材项目建设任务)即将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学评教:老师们在教学评教上都90分以上。特别是上学期青年教师唐嘉仪在全校开设的600多门课程中,学生评教是全校第一,以下她对授课的理解。

生活处处是公关: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结合热点,吸引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讨论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对公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不能光靠老师进行授课,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包括案例分析,模拟新闻发布会,课堂辩论等,让学生尽可能多“输出”。

纵横上下,跨学科联动:在授课过程中,把公关知识和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联系起来,增强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3.授课竞赛:路月玲老师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二届“教师课程说课大赛” 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教学感想:与学界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将对公共关系学的认识和理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学生。

4.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2年多来不完全统计,论文发表51篇,科研项目25项)。

张宁教授(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2017—2019发表论文21篇,其中CSSCI刊论文8篇,代表性的有:《稳定政治与传播机遇:新媒体环境中的政策回应变量分析》与《“创意问政”:公共参与中个体的表达、路径及传播过程——以广州地区为例》。主持两个广州市科研项目都是10万元。

聂静虹教授(新华学院传播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传播学专业主任),主讲《传播理论》、《大众传媒通论》、《政治传播》、

《健康传播》课程。现任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政治研究》《学术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谭昆智副教授(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发表论文6篇,代表性论文有《论大数据与政府公共关系——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为例》、《手游〈王者荣耀〉与公共关系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校学生为例》。省与学院项目3项:其中《活案施教,启思强能——公共关系策划课程》的教改研究荣获教学成果奖。

吴柏林副教授(公共关系学专业主任)教材专著有《消费者行为学——基于消费者洞察的营销策略》与《公司文化管理》(第三版)。特别是他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申报的项目: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广告策划与策略)经费10万。

廖毅讲师(传播学专业副主任)主讲课程《社会研究方法》、《危机传播与管理》,总体评教分数在全校20%。与聂静虹发表的论文有《区域品牌水果的网购意愿影响因素——以东莞市“麻涌香蕉”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民营医院的大众媒介图景:现状与突破——对20家主流报刊关于民营医院报道的内容分析》。主持与参与课题各1项。

唐嘉仪讲师(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在读博士)课题:《合肥市政府的媒介形象构建和舆情管理效果研究》是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课题。与博士生导师张宁合作的CSSCI论文《社交媒体、网民心态与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以微博为例的实证研究》受到学校好评。

路月玲讲师(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有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城市网络形象传播研究》;论文:《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演变研究》 《从网易裁员事件看人力资源舆情危机的化解》《伽达默尔论“意义的理解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等。

李晓倩讲师(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站界面交互设计应用与研究》是广东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科研规划项目。

李春凤老师(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在读博士)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公共关系课程建设为例》;论文:《网络时代地方政府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研究——基于专家访谈的对策性建议》。

罗海娇老师(传播学专业教师)在2018首届青年公关学者论坛.论文获三等奖(2018年8月).颁奖单位: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員会。论文《媒介议程与公众外显议程的网络关联性研究——基于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 在新闻界发表。

马子涵老师(传播学专业教师)获得学院2019学年的“教学优秀奖”。发表论文《从“第三人效果”视角出发再议“魔弹论》、《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乡村传播》。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传播学专业特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马梦婕老师(传播学专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颇受学生的好评。论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2016中国新闻业研究的年度观点》《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2015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的进展、挑战与应对》等。

疫情特殊时期 线上教学弯道超车

2020年3月16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正式“线上开学”。同学们开启了“开学不返校,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线上学习之旅。在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如何践行好“新华家规”:坚持做到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的线上学习“不掉线”、“不掉队”甚至“弯道超车”。

1.从2016年5月30日就改为全程导师制(入学后就安排,每位教师带8—10人;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甚至是毕业论文)进行交流指导,直到毕业),全程导师制与学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

2.充分发挥朋辈效应。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火车头”,在学生中开展“宅家读好书”阅读活动,通过学生在阅读群中自发分享阅读心得,发挥学生们的“朋辈效应”,让宅在家里的广大学子“宅”得充实、“宅”得有文化、“宅”出健康快乐、宅家不宅心,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倡导沉浸阅读,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到学生思政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见证和升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毁家纾难的民族精神。只愿归来时,你已成长!

师者匠心 薪火相传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对培养学子的规划定位与思路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调查研究、策划咨询、传播沟通、文案写作等能力,创新意识强,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静下来能够想、坐下来能够写、站起来能够讲、跑出去能够干。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知,用头脑去思考,用双手去实践。

要求学生从“用别人的话,说别人的事,”到“用自己的话,说别人的事”,最后到“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这是一个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过程。

名师汇聚,薪火相传,师者匠心,卓越传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有辉煌的过去,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必将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谭昆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公关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嘉利公关签约自由超越公关ERP
于幼军 回归“书生”
两大公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