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7-13刘飞飞陈玉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物体思维能力

刘飞飞 陈玉祥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基于问题上的“想”就俗称思维,它表面上看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把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方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往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具体体现。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过程更重要。但是,很多科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教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实验而实验,导致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之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实验准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但不是让教师把器材准备好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每一步都需要老师恰当的指导。尽管有时候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自己思考的阶段也有可能忽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阶段需要考虑全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越多就说明思维越广、越严密。例如:在《种子的发芽》的对比实验中,教师如果只提出“影响种子发芽有哪些因素?”这种直接的问题,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什么是种子?”“什么才算是发芽?”“不同时节的种子发芽会不会有所不同?”等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问题,分组讨论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越深入就说明对研究问题的理解越深刻,思维广度会更宽、更严密。

二、有效的教学留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教学的留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提出问题后立刻让学生回答或者动手操作,很少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操作层面。有效的教学留白,能够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思考,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维,保证实验探究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如果直接提供给学生凸透镜、光屏、蜡烛,让其动手操作,学生的实验就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探究实验,因为缺少思维的主动参与。如果在实验之前先讓学生思考一下准备怎样摆放,有几种方式?甚至要求学生画出思考的方法,而后再进行实验,目的就会更明确,学生操作时也会更条理更顺畅。

三、总结实验结论,放手学生寻求答案

实验验证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一种锻炼。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所得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一开始猜想一致?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要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为辅。实验总结是对实验过程的回味,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这一阶段,师生间要加强交流和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成长。教师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实验。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重视每次的实验总结,可能就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有趣的沉浮》实验中,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就会联想到,那么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是也与物体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呢?再次做实验探究验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

科学就是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我们要带着“发展学生思维”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反思质疑、活动小结等环节,设疑、解疑、质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物体思维能力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小小科学实验
为革命搞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