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儿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2020-07-13王新艳
王新艳
摘要:从我国当前的整体情况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步提高,国家经济得到了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其中生活环境、医疗水平、数有程度等都得到了很大进步。然而,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着生活条件差、经济低下等问题,这些地区的成年人大都会选择去城市工作,暖取生活资本,而使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导致这些偏远地区的儿童由于条件的限制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较为鹿大,他们基本很难接触到父母的关爱。本文从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核心素养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健词: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有效策略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成长问题
(1)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地区比例在农村较多,这些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很难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关爱。由于留守儿童的年级小,缺乏价值观、认真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上的正确指导等原因,留守儿童有极大的可能性出现品德上的缺陷和不足等消极问题。留守儿童一般由隔代长辈抚养,由于隔代抚养的弊端如:过度溺爱、教管不善、重物质轻教育等问题,会使得留守儿童欠缺道德、行为上的认知,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他们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极有可能走上违反犯罪的道路。
(2)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基础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养成对高中和大学甚至终身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该认真学习的时期,却由于父母的忽略、家庭的不重视而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从而与非留守几童拉开一定的距离。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辍学率较高,成绩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厌学心理严重,缺乏家长的监督,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3)心理问题。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关系是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大的自信点,由于家庭的长期不完整会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現有:孤僻内向,由于在幼儿时缺乏正确的教导,许多留守儿童存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即使是在面对同龄人时,由于自己的交友障碍和不自信都会导致内心的自闭心理;冷漠乏信,留守儿童很难得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长期的缺乏会导致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二、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有效策略
(1)从家庭本身出发。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为强大的后盾。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很多角色,1教会儿童做人的道理,父母用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礼貌、生活习性、良好的思想,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不应该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要,如:华丽的服装、超前的物质等,而应该重视与儿童在精神上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使他们明白父母的支持。在农村地区,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的方式带给儿童关爱,使儿童感受到文父母对他们的关系和爱护。
(2)从学校教育出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可以从3点出发,第一:成立正式的留守儿童班级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单位,留守儿童班级的成立会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心理咨询单位的成立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儿童消极心里的产生。第二:建立独立的留守儿童宿舍,宿舍的建立可以便于学校和教师对家庭情况不乐观或有特殊情况的留守儿童给予帮助。第三建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可以将留守儿童的成绩、表现、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记录下来,便于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详细告知孩子的情况,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应认真做到公平公正,绝对不允许出现忽略留守儿童的现象。
(3)从社会帮助出发。地区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给予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开设讲座。农村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多地区都应该开设关于儿童成长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和效率性,通过讲座内容,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外,讲座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者教师,通过讲座使他们明白教育、陪伴、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讲座的开展是一种有效解决孩子心理问颗的有数方法导讲座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者教师,通过讲座使他们明白教育、陪伴、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讲座的开展是一种有效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地区应该对其重视在这方面的付出。第二:志愿者活动。地区可以采取志愿者亲子活动,让志愿者去当留守儿童一天的“父母”,在这一天中,地区可以举办亲子活动或者画画、唱歌等游戏去给予留守儿童关爱。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渐增加,他们也面临这许多的成长性问题,留守儿童的童年可能不幸福或充满了遗憾,我们作为教育者理应让他们在受到应有的教育的同时采取策略去给予留守儿童关爱,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爱,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李登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亅]课程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