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站滑坡与治理之浅见

2020-07-13张英超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治理滑坡

张英超

摘 要: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党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农村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作为豫西南的我县,近几年来农村文化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现象。如何阻止这种现象继续出现,成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站;滑坡;治理

党的十九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这一战略,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站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位于豫西南的我县这些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来说,使其成为“四有”的人,在农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站的建设,这几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都大为滑坡和萧条了。对于中央提出的“两手硬”的方针,显然是相悖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农村文化站滑坡现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站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乡镇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县文化主管部门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这种体制,一是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文化站干部职工常年承担行政工作包村任务,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二是县文化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造成文化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三是乡镇政府对文化站极少投入,管理不力。有的乡镇因财政紧张,出现文化站被挤占、被挪作它用甚至变卖的现象。

2)乡镇文化站队伍不稳定。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大批量流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经济条件逐渐上升。文化工作是一项平淡的工作,对于物质的追求刺激了文化建设人员的流失。再加上文化站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偏低、日常工作开展没有经费保障、文化活力开展步履维艰。大量年轻富有活力、专业又懂行的文化事业专职人员考取了公务员、教师等稳定工作,农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流失异常严重。

3)乡镇文化站地位低下。由于没有把已经作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的文化站列入国家编制序列,没有真正得到法定的确认,导致文化站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化干部被混岗使用,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甚至在有些领导眼里,文化站可有可无,根本就无地位而言。处于这样的境地,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

4)乡镇文化站功能减弱。文化站是受乡镇政府领导的公益型文化事业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运用文化手段进行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但由于其功能减弱,加之文化站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难以完成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导致不少地方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演出难,文体生活十分缺乏,从而节假日、农闲时使赌博、饮酒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

5)乡镇文化站经费紧缺。由于农村文化站经费的特殊性,很多鄉镇财政部门都没有规范把该项经费列入年初预算,即使有部分国家下拨的文化站专项拨款,也很容易被挪为他用,造成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文化站除了基本建设需要费用,后期的维护、运作、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循环,现在的经费审批都是由文化站负责人组织一次活动上交一份活动经费报告。这种情况很容易使部门负责人仅凭主观情况决定活动经费审批金额、时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现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生活并不富裕,特别是偏远山区文化活动无场地、无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不断拉大。

6)领导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文化站工作实绩没有列入硬性指标。各级领导对领导好或领导不好文化站,在领导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绝大部分乡镇都没有硬性的指标规定,造成对文化站工作领导不力,或重视不够。使文化站的领导工作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气站、牌子站、无人站”等名存实亡的文化站。

对乡镇文化站的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知道存在问题,才能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具有危机感,才能具有使命感。

2 面对着目前农村文化站滑坡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深入抓实农村文化推进工作

1)建立良好的文化站资金调配体系。文艺活动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彰显着丰富的地区特色和人文情怀。相关文化和旅游部门需要从根本上重视文化阵地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将文化站经费工作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中。在确保农村文化站工作人员待遇的同时,强化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力度,分设农村文化教育、艺术培训、节日庆祝活动、图书借阅工作等专项活动经费,健全落实文化费用公示、制度不得随意挪动该项经费。同时可以运用拉赞助、联合企业等措施,带动文化站形成良好的资金链条。

2)吸收富有活力的文化教育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的老龄化是文化站发展的重要阻力。必须培养一支具有活力、真才实学的文艺骨干队伍。首先可以在现有的农村文艺人员中进行考核,本着“选优不选多”的原则,对其中年纪较轻、可塑性强、有志于农村文化事业的人员进行培训,科学调配业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对新进入文化站的人员进行学历、专业、特长、经验行的硬性考核,深化农村文化站考核制度。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的改革工作,搭建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形成文化站人事任命上的最佳机制,为农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加快数字化文化站建设。在微博、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全面开放的今天,农村文化站建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文化站在信息资金上的投入。例如,加快电子乡村书屋的建设资金,开放免费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远程教育平台,让农民在网络上获取相关农业新闻、农业技术等发展信息,定时定期由专人检查文化设施,确保设备除了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转,在后期修缮、维护方面也能得到加强,使公共文化站的设立更加完善健全,也能使文化活动的开展“接地气、通人气”,更加实际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4)开展创新型特色文化活动。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特色,相关文化站建设要考虑到当地的特色情况,例如某乡镇西瓜产业丰富,被称为西瓜之乡,在西瓜丰收的时候,当地百姓自发组织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西瓜的丰收。文化站工作人员就利用这个机会,邀请电视媒体、演艺公司等组织部门,组织一场西瓜节,不但让外地西瓜商慕名而来,也让这个西瓜节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特色活动的契机,改变文化站的单一性,开创新的活动、有意义的活动,组建“身边的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共享”等优质的文化项目工程,增加文化站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和旅游部门更应该多方谋划文化设施建设等问题,打造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乡村文化阵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站工作是农民家门口的乐园,它建设在农民身边,兼具娱乐、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强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同时也要让农民朋友感受到快乐,为农村文化事业的推进发挥更深远的意义。

从上到下,包括文化站,都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使得乡镇政府有所遵循,不得随意取缔和挪用文化设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落实实处,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才能得以真正贯彻。

参考文献

[1]廖新宇.对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建议[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

[2]马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滑坡现象及对策[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16(2).

猜你喜欢

治理滑坡
水库滑坡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及浸润线计算模型——以石榴树包滑坡为例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重庆地区滑坡激发因素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