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2020-07-13孙蔚欣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

孙蔚欣

摘 要:大数据时代是信息价值极大化的时代,人们游走在海量信息之间,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信息中找寻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文献信息集中地,除了向用户提供信息还有义务教授用户如何高效地获取,本文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入手,着眼于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重点研究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1 概述

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而大数据的产生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在海量的大数据面前,能够摒弃无用的冗杂信息正确高效地利用信息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能力。美国信息产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第一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他强调信息素养就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各个国家和组织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对信息素养内涵的了解也逐渐加深。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认为信息意识也应该和信息能力一样都属于信息素养;英国学者认为,数字应用技术应是信息素养的重要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发现、筛选、开发、探索衍生、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能力要求,而欧盟、芬兰、新加坡等国家和组织更加重视在自主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鉴别、比较、利用、交换信息的同时有足够的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以批判性地态度进行利用。我国教育部2002年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2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知识宝库和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兴趣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大学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以教师引导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为主要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作为知识的来源,更应该成为知识的航向标,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这个指引标是学生们信息素养的集中体现。

1)提高学习能力。对于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就是学习了。从应试教育的阶段脱离出来以后,学习不再是为了某项重大考试,而是自身学科的需要,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些不知所措。以前是老师们告诉你要学什么,从哪里学,教授给你知识,不懂得还可以继续问,进入大学以后,老师们会指引你自己去探寻知识,告诉你一个现象,一个结果,然后需要自己去研究,为什么,怎么做,这就让学生们感觉无从下手。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便可以从网络上浩瀚的大数据中检索问题,找关联,找因果,找依据,为自己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譬如论文写作,学生可以先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超星期刊等数据库中查询写作主题的研究情况,然后根据学者、大牛的思路整理出自己的写作大纲,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

2)增强生活能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除了自己课业、学业的需求,生活中也会需要信息素养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图书馆为例,当读者进入图书馆,想要找寻一本图书,有的自己穿梭在书架中一本本的找,有的到参考咨询处寻求管理员的帮助,有的按照图书分类法去到指定的位置逐一查找,也有的通过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直接查找精确地位置,以上各种方法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那本书,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不相同,也就是说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不同。一本图书或许还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地找,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数以万计的海量信息,是不允许我们再用传统的“笨”方法来一本一本的查找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百度、谷歌、必应、搜狗等浏览器,检索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资源,这些搜索引擎可以快速地将互联网上的各个符合检索条件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只需设定筛选条件即可去除不必要的冗余信息,留下精华部分。

3)提升工作能力。有的人简单地认为信息素养就是指检索论文、期刊或者百度一下生活问题,完全属于在校学生、年轻人的能力,进入社会以后就用不到了甚至可有可无。殊不知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就业、工作的能力。因为信息素养是一项自主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仅只适用于学习、生活,工作中同样不可缺少。从择业时期来看,在校生可以等待学校统一的校园招聘,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心仪的企业是否有招聘信息,还可以定期查询招聘平台公布的信息,也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等着企业来选你,比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BOSS直聘等专业的招聘网站,可以进行选企业投简历和企业选简历的双向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校招、社招、盲目投送简历有效率。

3 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为学校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等领域,另一方面还肩负着独特的育人职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在图书馆汲取个性化信息,信息素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信息素养教育阵营中,高校图书馆在意识提醒、 资源供给、知识获取引导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通过入馆教育提高意识。每年新生入学后,图书馆的入馆教育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离开课堂,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源来丰富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文献资源、电子设备、规章制度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便以后的利用。入馆教育的模式也从以往枯燥的文本展示,现场解说发展为更多变的形式,比如,视频播放;过关小游戏;微信小程序;3D影音体验等形式新颖、内容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介绍,既可以提高教育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纸质图书、报纸、收音机已经不再是大家消遣的主要途径。图片、动画、视频、小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只是书本、口头教授已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出版商、书店、专家学者等举办多种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们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多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当中,从意识到认知都对信息素养有一定的启发。比如專家讲座、视频播放、直播互动、诗词朗诵、专题书展、检索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从多维度多途径来引导学生参与进去,从活动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3)利用检索课提升能力。大数据时代影响下,学生们知识的来源已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更新颖也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内容,这就是信息检索能够给予他们的便捷。

高校图书馆一直为在校师生提供文献检索课程和讲座。使读者能够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基本宗旨,但读者可以通过检索课程的学习获得信息查找、利用的高效方式,获得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在检索课程中,老师们以馆内文献资源为案例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准确且全面的知识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学到如何查找信息、条件筛选、自主利用等技能,还可以举一反三,将在图书馆所学的检索方法运用到自身学习和生活当中,帮助自己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4 结语

信息素养贯穿着我们整个人生,只要你需要吸收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就需要有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保存知识的藏书楼,还担负着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责任。培养学生能够正确选择检索工具,快速有效地筛选出所需信息以达到获取和利用的目的,锻炼自主学习、问题分析、实践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便是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桢.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问题探析与教育[J].现代交际,2019(13).

[2]林姗.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9(1).

[3]曾丽霞.浅谈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8).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