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筛指标高,不一定是肿瘤
2020-07-13沈赞袁媛
沈赞 袁媛
肿瘤究竟离我们有多远?2018年,一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1810万新发的癌症病人,约960万人因为癌症而死亡。肺癌、女性乳腺癌及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元凶。
人体由40万亿~60万亿细胞组成。从性质上说,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皮细胞组成的称为癌;一种是间质细胞组成的称为肉瘤。癌的发病率远大于肉瘤。
肿瘤和什么因素有關?年龄、地域、生活方式、家族史都和肿瘤关系密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肿瘤也呈现一个地域的聚集性,比如华北城市容易发生肾癌,华东农村易发食管癌。现代人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高脂高油饮食、酗酒、抽烟、熬夜等。
发现肿瘤首先想到的就是体检抽血。血液学的指标中有个叫“肿瘤学指标”。正常情况下,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或很少产生的物质会在患者的血液体液中出现,用于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筛查、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等。比如AFP,又称甲胎蛋白,与肝癌、妊娠妇女、肝细胞旺盛、少数生殖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相关;CA199(糖类抗原)与胆囊炎、结石等良性疾病相关。但当癌症检测指标升高的时候就说明发生癌症了吗?答案是不一定,还需要很多其他检查确诊。
以肺癌为例,我国是吸烟大国,吸烟和肺癌的相关性非常高。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①吸烟(长期+每天吸烟的支数×吸烟的年数)>400年支;②老年人;③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患癌概率是健康人的2~3倍;④肺部慢性病;⑤职业接触史,接触过化学品石棉等致癌物;⑥长期被动吸烟。
肺癌的早期症状因为比较隐匿,所以容易被忽略,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和胸闷等,发热、肢端肥大等。
对于肺癌的诊断,除了依托血液学检查,还需要影像学及病理学穿刺。CT对于诊断早期肺癌非常重要。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小于6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无需常规随访;结节6毫米以上的纯磨玻璃结节,建议6~12个月确定稳定性,之后每2年复查直至5年;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中,如果实性成分大于6毫米的,建议3~6个月确定稳定性;实性成分大于6毫米且高度怀疑肺癌时,才建议行活检或者手术切除。
当血液学检查出现问题,要进行CT检查,如果早期发现肺部结节可以行手术根治性切除,最后再通过病理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