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随访及护理对策分析

2020-07-13张瑞娟

甘肃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家属病情

张瑞娟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张家川 741500)

近年来,随着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增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1]。严重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巨大痛苦,影响其躯体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对于精神类疾病尚无特效疗法,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需长期在家庭和中心进行康复治疗[3]。为提高我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依据患者与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常规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常规组有女性17例,男性15例;年龄22~63岁,平均(48.36±3.15)岁;病程在 1~8 年,平均(5.21±1.20)年。常规组有女性18例,男性14例;年龄23~64岁,平均(48.45±3.22)岁;病程在 1~9 年,平均(5.21±1.08)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较小,有对比价值(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一般中心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传、定期健康体检、建立患者档案等。研究组患者则予以家庭随访,并针对性制定相关护理措施。

家庭随访: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友好沟通,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主要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家庭支持情况、用药情况等,并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完成家庭随访后仔细分析各个患者及其家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在护理期间,也需每月家访1次,若患者病情较严重,可增加家访次数,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与生活状态,纠正患者与家属的错误干预方法、思想观念等,并随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法。

护理对策:①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许多家属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影响,自身存在较严重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影响家庭护理与支持效果。经过家庭随访,中心护理人员可了解家庭护理情况及家属心理状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可向家属分享护理技巧和经验,使其能够调整心态,学会理解患者,掌握良好的干预方式,能够沉着应对患者的各种症状,以减少家属的焦虑、烦躁感。

②家庭与社会支持:精神障碍患者在生活中常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在家庭、社会中受到的压力较大。因此,护理时应嘱咐家属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导和鼓励患者,营造温暖、轻松的家庭氛围,可增强患者生活和康复的信心,给患者带来积极性暗示。护理人员也可指导家属调整家庭环境,如:加强通风、改善室内光亮、张贴暖色墙纸、在家具边缘粘贴防撞装置、清除危险物品与药品等,并指导家属如何在患者病情发作时控制其情绪,束缚其行为,以免患者产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同时也需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交谈,使其感受到正常的社交,也可安排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和家务,增加生活气息,使其积极自我调整,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治疗工作。

③用药护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在出院后仍需长时间服药控制病情。通过家庭随访,护理人员可了解患者日常用药情况,详细告知患者与家属用药方面的相关安全隐患、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嘱家属加强药品的管理,避免患者独自服药或私藏药品,每天按时督促患者按量服药,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确保其吞下药物再离开。注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应陪同患者及时入院就诊,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若患者抗拒服药,家属也不可焦躁,需配合护理人员尝试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服药问题的顾虑,并予以处理。

④并发症的护理:精神障碍患者常伴随着一定的躯体不适感。应嘱咐家属在与患者沟通时主动询问患者的躯体感受,关心患者的饥饱、冷暖,避免患者精神症状掩盖了躯体上的不适。尤其对于有食欲降低、卧床时间长等情况的患者,需注意并发症的护理,嘱家属加强其饮食管理,确保机体获得足够的能量,保持营养均衡,并陪同患者进行运动和功能锻炼,以减少褥疮、消化系统疾病等并发症。通过家庭随访,护理人员也可获得更多与家属、患者接触的时间,便于观察患者躯体上的不适,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患者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6个月后采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评估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PSP量表包括自我照料、个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共4个方面,总分为100分,评分高说明个人与社会功能好;SDSS量表包括父母职能、家庭职能、婚姻职能等内容,共10个方面,各方面记0~2分,评分高说明社会功能缺陷严重[4]。②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伤、伤人、自杀、病情加重再次入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P、SDS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PSP评分高于常规组,SDSS评分低于常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P、SD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P、SD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PSP评分 SDS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32 57.33±3.08 62.11±4.25 15.89±2.03 13.25±1.10研究组 32 57.14±3.01 69.05±4.87 15.93±2.11 10.89±1.52 t值 0.10 2.68 0.03 3.4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的自伤、伤人、再次入院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6.25%)低于常规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常出现异常语言、行为,甚至表现出攻击性,导致出现伤人或自伤行为,给家庭、社会造成较大压力[5]。而患者的康复又需要获得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加强中心与家庭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需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减轻患者自身心理压力,改善周围人对待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本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依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采取一般中心护理的常规组患者,SDSS评分低于常规组,可见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其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明显提升,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常规中心干预的针对性不足,且干预措施不够全面,难以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多,如周围人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发病的痛苦等,可加重患者的悲观、恐惧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6]。而通过家庭随访,护理人员可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于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属调节心态,掌握正确护理方式。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用药管理、预防并发症、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可改善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度,使其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从而积极自我调整,配合服药、运动锻炼等康复治疗方式,以促进病情改善[7]。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支持,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减少因幻视、幻听等疾病因素或抑郁、厌世等心理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自伤、伤人等不良情况。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25.00%),说明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家庭随访,然后再针对性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可使中心与家庭护理更为细致、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可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各种不良情况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家庭随访,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改善中心与家庭护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环境,减少不良情况,使患者得以尽快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