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及合理用药分析
2020-07-13周洁
周 洁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清热类中药饮片是一类具有“清解里热”功效的药物,通常用于热证[1]。研究显示,清热类中药饮片提取了相应中草药的活性成分,能够在保证确切药效的同时,方便使用与携带,是目前临床患者更倾向选择的一类药物[2]。目前关于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日渐增多,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危害颇大,用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患者与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3]。基于此,本研究对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40.16±10.02)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病历资料、联系方式等,对发病群体、临床症状、发生原因、转归情况等加以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2)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4)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转归治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1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
不同性别人群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见表1。
2.2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
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44/136,占比 32.35%)、皮肤黏膜系统(29/136,占比 21.32%)。见表2。
2.3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38/136,占比27.94%)、 剂量不当 (35/136,占比25.74%)、配伍不当(29/136,占比 21.32%)。 见表 3。
2.4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转归治愈时间
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转归治愈时间较短,80.15%患者转归治愈时间不超过5d。见表4。
表1 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 例(%)
表2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 例(%)
表3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例(%)
表4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转归治愈时间 例(%)
3 讨论
中药饮片是借助现代工艺技术提取中草药的活性成份制成饮片,凭借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药效确切等优势被广泛应用[4-5]。由于此类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滥用情况普遍存在,加之药物因素、使用剂量等影响,频频出现皮肤过敏、脏器受损等在内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极大影响患者生活、健康[6]。目前,关于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寻找不良反应好发群体、症状表现、发生原因等情况,据此采取合理用药对策,更好改善用药现状[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人群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原因可能是:15~60岁年龄群体较多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多。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44/136,占比 32.35%)、皮肤黏膜系统(29/136,占比21.32%)。原因可能是:大部分清热类中药饮片药性寒,如使用不当则易引起脾胃损伤。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38/136,占比27.94%)、剂量不当(35/136,占比 25.74%)、配伍不当(29/136,占比21.32%)。由此可见:清热类中药饮片质量不过关、使用剂量不恰当、配伍不恰当等均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转归治愈时间较短,80.15%患者转归治愈时间不超过5d。提示:在发生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应停止用药,尽快到院就诊,施以针对性干预举措,以防不良反应加重。
鉴于上述分析,院方与临床药师需通力合作,以减少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正确使用此类药物。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药性特点用药,准确把握药性。中药取自大自然,药物本身有毒,比如鸦胆子、山豆根等,用药不当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此外,诸多药物尚不存在确切的循证研究基础,未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不可盲目用药。②剂量合理、疗程适宜。使用剂量应依据药物本身、患者实际等综合考量,剂量要合理,药性猛烈的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剂量需谨慎,比如黄连,有毒之品用量尽可能少,如鸦胆子、山豆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病即止,不可超长疗程用药,不可过度服药。③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作用,严审处方,减少药物滥用情况。④控制用药群体。此类药物在出售时,需要先准确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要求其严格遵守服药相关禁忌。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种药物会引起机体出现异常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用药,同时应尽量避免再次使用。⑤中药饮片保存要恰当,否则会出现质量问题。⑥饮食禁忌。在用药期间不可食用辛辣、油腻、刺激类食物。
加强宣传,做好用药指导。可借助多样化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比如编制宣传手册、院方定期组织用药讲座、在微信或微博等公众平台发布用药安全相关知识,诸如此类。使患者掌握基本用药知识、安全用药知识,增强自身防范能力。此外,向患者强调要避免自行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如存在用药需求,则需要先向临床药师在内的专业医务工作人员咨询,不可偏信民间偏方,自行购买相关药物使用。
严格控制药物质量。院方应明确制定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中药材选进,操作步骤应严格把控,炮制方法要正确,由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质量不过关药物,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同批次药物开展全面检查,将质量不过关药物予以销毁,明确药物质量不过关原因所在,将相关信息予以上报。此外,药剂科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清热类中药饮片验收、保存。
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临床药师、医师只有清晰准确掌握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剂量、药性等基本内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在患者服药期间始终保持严谨、严肃、负责的态度,定时与患者沟通用药情况,如察觉到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则应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切实做到安全用药。
综上所述,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好发群体集中在15岁~60岁群体,会累及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药物因素、剂量不良、配伍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均会增加其发生概率,故而应从正确用药、加大宣传、严格控制药物质量、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着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