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SBS改性沥青黏度测试新方法
——旋转平板黏度法

2020-07-13罗浩原欧阳铖霏徐加秋郑鹏飞阳恩慧

建筑材料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温拌剂剪切黏度

罗浩原, 欧阳铖霏 , 徐加秋 , 郑鹏飞 , 阳恩慧

(1.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2.西南交通大学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31)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参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625—2011沥青旋转黏度试验”和AASHTO T312—15《Preparing and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s by means of the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中的布氏旋转黏度(Brookfield viscosity,BV)测试方法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本文中均指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并不适用于SBS、SBR等改性沥青,按其得到的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均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给出的建议值偏高,容易引起沥青老化和能耗浪费问题[1-3].Mturi等[4]指出,原因在于SBS改性沥青中的长链交联结构会使其在150℃以下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非牛顿流体典型特征之一,其黏度会随着测试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SBS类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测试中,控制剪切速率至关重要.但是在使用BV方法进行不同温度点的黏度测试时,需要频繁更换转子和转速的搭配以满足传感器量程和精度的需要,而这会同时改变测试的剪切速率,从而显著影响了测试结果[5].除此之外,采用布氏旋转黏度计来测试较低温度(低于90℃)下的SBS改性沥青黏度时,会产生很明显的爬杆效应(非牛顿流体中黏弹性流体可能具有的特征)[6],即沥青会由于转子的旋转而不断攀高,粘附在转子的连接杆上,导致测试无法正常进行.美国国家合作公路研究计划的459号研究报告(NCHRP Report 459)提出了采用慢速剪切黏度(LSV)和零剪切黏度(ZSV)来确定改性沥青施工温度的建议[7].但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和碾压时面临的并不是慢速剪切过程,因此LSV和ZSV与实际施工状态不符[5],也并未在中国的工程领域取得应用.而对于添加温拌剂后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变化检测,由于BV方法中剪切速率的不可控制性导致试验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1,3,5],因此在中国一般的工程建设中,一般依据经验直接降低20~30℃作为添加温拌剂后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然后通过检验相应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来进一步优化温拌剂的掺量[8],但这将会带来巨大的试验工作量并且很难精确描述温拌剂的降黏性能.

针对现有黏度测试方法很难适用于SBS改性沥青,也很难做到高效准确地对温拌剂降黏性能做出评价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并采用固定剪切速率的沥青旋转平板表观黏度(rotational plate viscosity,RPV)测试方法,并对比了该方法与传统BV方法在7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温拌SBS改性沥青黏度测试中的结果;详细阐述了RPV方法的原理、特点和操作方法.希望能为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确定和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降黏效果的评价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 SBS改性沥青的黏温特性

沥青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在高温和长期荷载下,表现为明显的黏流特性,但在低温和短期荷载下,则表现出更多的弹性性能.在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沥青的加热温度一般都高于其软化点,体现出黏性流动的特征[9].对于普通基质沥青而言,在高于其自身软化点30℃(不同标号的沥青略有不同)以上时可以视作牛顿流体,这时沥青的黏度值仅受温度影响,这意味着在相同温度下,无论测试剪切速率的大小,普通基质沥青的黏度测试值基本保持恒定.

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不同,从其软化点至180℃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会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其黏度值将受到温度和测试剪切速率的共同影响.这也意味着在同一个温度点,使用不同测试剪切速率将得到不同的黏度值.另外,非牛顿流体还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假塑性、塑性和膨胀性等等.SBS改性沥青属于假塑性流体,即在相同温度下,被测流体的黏度随着测试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通常称为剪切变稀特性).因此,通过BV方法测试得到的SBS改性沥青黏度又被称为表观黏度(当剪切速率为0s-1时,才为该流体的绝对黏度,但不能直接通过测试得到;在本文中,所有测试的黏度均为表观黏度,简称黏度),这并不是沥青的真实黏度,而是在某一剪切速率下表现出的黏度.

如前所述,使用BV方法确定SBS改性沥青的黏温曲线时,很难实现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都使用同一剪切速率,导致了采用BV方法预测的施工温度偏高.因此,解决SBS改性沥青黏度测试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实现在测试温度区间内对剪切速率进行控制.

2 固定剪切速率的旋转平板黏度测试方法

本研究团队开发的RPV方法受益于DSR允许采用应变控制模式,扭矩传感器精度很高,可以保证在足够宽的温度范围内都采用同一剪切速率对沥青进行测试.

测试仪器为TA公司生产的DHR-3型动态剪切流变仪和与其配套的25mm不锈钢圆形平板夹具.该仪器的扭矩传感器可实现在0.5~ 5.0mN·m 范围内进行精度为0.05mN·m的动态扭矩测量,并且可以直接以剪切速率作为加载的控制量.

沥青试样采用硅胶平板模具成型,高度H= 1mm,直径D=25mm.试样安装方式与沥青高温PG分级测试中的要求相同:设置上下平行板的初始温度为60℃,放置试样于下平行板上,降低上平行板的高度夹住沥青试样,并调节上平行板至1.050mm的修剪间隙后,使用热刮刀修剪挤压出平行板边缘的沥青;完成修剪后,调节上平行板至 1mm 的测试间隙,试样安装完成.

通过DSR的控制软件进行操作程序的编制,以实现基本的RPV测试.加载方式为:在指定温度条件下,上下平行板夹紧待测沥青试样;下平行板固定不动,上平行板以固定角速度ωp(即剪切速率恒定)作匀速转动,待状态稳定后,采集上平行板受到的扭矩值,即可根据公式(见式(4))计算当前温度和剪切速率下的沥青表观黏度;进一步可通过编程进行温度上升或剪切速率变化过程中的沥青表观黏度动态测试.

(1)

由于试样受到的是扭转荷载,在试样沿高度方向的每一个圆截面微元上,其扭转剪应力τ可由材料力学的公式表达,见式(2):

(2)

式中:Ip为圆形试样顶面的极惯性矩;T是沥青试样在指定剪切速率下对上平行板的抗力扭矩.

(3)

将式(3)变形,并分别沿半径和高度方向进行二次积分,即可得到平板旋转黏度η的计算式:

(4)

式(4)是RPV方法测量沥青黏度的核心公式.对于直径为25mm、高度为1mm的圆柱状试样来说,H和Ip均为固定值,只需编制DSR的控制程序,使夹紧试样的上平行板以ωp作匀速转动,而下平行板保持不动,记录测试时上平行板受到的抗力扭矩T和温度,就可以通过式(4)计算沥青的表观黏度.

图1 旋转平板黏度测试理论模型Fig.1 Principle of rotational plate viscosity test

在使用不同的DSR进行RPV测试时,应根据其传感器量程的适用范围进行适用温度判断,避免因仪器损伤和沥青外流而导致的测试错误.以本研究采用的DHR-3型流变仪和选用的SBS改性沥青为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被测沥青黏度高于0.1Pa·s(对应的SBS改性沥青温度约为 200℃)时,测试可以正常进行;当被测沥青黏度低于 0.1Pa·s 后,容易出现沥青流出平板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测试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传感器的最大扭矩量程限制规定了被测沥青黏度应低于250Pa·s(对应的SBS改性沥青温度约为60℃).因此,SBS改性沥青的测试温度宜控制在60~200℃.在试样安装和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温度应低于沥青的软化点;若开展变温测试,也应从低温进行至高温.

3 试验与结果

3.1 试验设计与试验参数

试验分为3个阶段.

阶段Ⅰ:利用RPV方法和BV方法分别测试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在10℃升温梯度条件下的黏温曲线,利用双样本异方差下的t检验,分析RPV方法与传统BV方法的异同,阐述RPV方法的沥青适用性.

阶段 Ⅱ:对比RPV方法与BV方法分别确定的SBS改性沥青、添加3种温拌剂后的温拌SBS改性沥青拌和温度范围((0.17±0.02) Pa·s对应的等黏温度)和压实温度范围((0.28±0.03) Pa·s对应的等黏温度).

阶段Ⅲ:利用阶段Ⅱ中得出的各沥青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范围指导对应的沥青混合料(选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SMA-13)生产,并制作马歇尔混合料试件进行空隙率测试,验证RPV方法确定的温度是否满足施工质量需求.

根据Li等[11]的研究,在SMA混合料设计中,若采用固定剪切速率25s-1得到的黏温曲线来设计沥青材料施工温度时,所得结果与相应混合料的最优压实度、最小空隙率的相关程度最大.在本研究中,RPV黏度测试与BV黏度测试得到的施工温度最后都需要通过SMA-13马歇尔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进行验证,因此,本研究中RPV测试始终采用固定剪切速率25s-1;而对于BV测试,由于测试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大,需要不断考虑设备的量程和准确性,转子和转速都在不断变化,致使剪切速率无法控制,但其整体趋势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的.

在SBS改性沥青中添加的温拌剂选用现阶段科研与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3种产品:A(有机降黏型)、B(发泡润滑型)、C(表面活性剂型)[12].由于3种温拌剂的使用说明书上都指明不需要特殊添加装置,因此在制备温拌SBS改性沥青时,将沥青加热至软化点以上30℃的流动状态,直接投入温拌剂,搅拌均匀即可.3种温拌剂的具体参数信息如下:

温拌剂A:Sasobit®产品,白色固体颗粒状聚烯烃类(微晶蜡)有机润滑类沥青温拌剂;厂商建议掺量(质量分数,本文涉及的掺量、油石比等除特别指明外均为质量分数)2.0%~5.0%,测试使用掺量3.0%.

温拌剂B:External®温拌剂ET-3100专利产品,为暗绿色油状表面发泡型剂类沥青温拌剂,pH值9.1,密度0.97g/cm3;厂商建议掺量1.0%~1.5%,测试使用掺量1.2%.

温拌剂C:Evother®公司的M1专利产品,为橙黄色表面活性剂类沥青添加剂,pH值9.7,密度0.912g/cm3;厂商建议掺量0.6%~1.0%,测试使用掺量0.8%.

测试选用的沥青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的70#、SBS、SBS+3.0%A等分别为各沥青代号.

表1 各种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Table 1 Basic performance index of asphalts

3.2 RPV方法的沥青适用性

利用RPV方法和BV方法进行10℃升温梯度下沥青(普通70#基质沥青和未加温拌剂的SBS改性沥青)的黏度-温度曲线测试;同时在每个温度测试点上都进行10次平行试验,计算各黏度的变异系数CV.所得到的黏温曲线和每个温度测试点上黏度的变异系数如图2~5所示.

图2 RPV方法和BV方法得到的70#基质沥青黏温曲线对比Fig.2 Viscosity-temperature curves of 70# asphaltobtained by RPV method and BV method

图3 RPV方法和BV方法得到的70#基质沥青黏度数据变异系数对比Fig.3 CV of viscosity of 70# asphalt obtained by RPVmethod and BV method

图4 RPV方法和BV方法得到的SBS改性沥青黏温曲线对比Fig.4 Viscosity-temperature curves of SBS modifiedasphalt obtained by RPV method and BV method

图5 RPV方法和BV方法得到的SBS改性沥青黏度数据变异系数对比Fig.5 CV of viscosity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obtainedby RPV method and BV method

针对2种方法在各个温度点上形成的数据组,通过双样本异方差的t假设检验[13],从统计角度分析2种测试方法对于同一对象的黏度测试结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选取显著性水平α=0.05(在该阈值条件下,当2种方法所得数据组间的计算p值大于等于0.05时,表明测试方法对结果没有造成差异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统计学上表述为没有显著差异).2种方法所得数据组间的p值分布见图2、4.

由图2可见,对于70#基质沥青而言,当温度超过102℃后,2种方法对于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是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基质沥青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会渐渐变弱,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黏度对剪切速率不敏感,测试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所有的温度测试点上,RPV方法得到的10个平行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都小于BV方法,如图3所示,说明RPV方法的测试数据离散度更小.因此,对于70#基质沥青的黏度测试来说,使用RPV方法替代BV方法是可行的,且误差更小.

由图4可见,SBS改性沥青的非牛顿流体剪切稀化特性在小于140℃时表现得异常强烈.为了满足测试的量程和精度,采用BV方法测试时必须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多次改变转子和转速.以本研究选用的SBS改性沥青为例:90~140℃时,采用BV方法测试时先后改变了3次转子和转速搭配,剪切速率从1.4s-1变化到5.6、9.3s-1,但均小于采用RPV方法测试时的25s-1;因此,在140℃以下,采用BV方法得到的黏度值要高于采用RPV方法得到的黏度值,其黏温曲线的位置也更高,且温度越低曲率越大,2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超过140℃后,虽然BV方法又改变过2次转子和转速搭配(对应剪切速率为18.6s-1和46.5s-1),但是其黏度测试值与RPV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已经不大(p≥0.05).

除此之外,在图4中,采用BV方法测试得到的SBS改性沥青黏温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系下是1条明显曲线,并不能由2个或3个数据点确定的直线所替代.因此,如果参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625—2011沥青旋转黏度试验”方法,采用BV方法测试得到2至3个温度点的黏度,而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拟合黏温曲线的话,将面临黏度数据信息缺失而导致黏温曲线形状失真的风险,据此黏温曲线来判断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是不合理的.而RPV方法能控制黏度测试的剪切速率始终保持在固定值,并通过多温度点的测试数据描绘出信息量更完整的沥青黏温曲线用于施工温度预测,去除了剪切速率这一变量带来的影响,并且将平行试验数据的离散程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3 RPV方法和BV方法所给出的温拌沥青施工温度对比

由于受到剪切速率的影响,采用BV方法来捕捉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的改善效果时,得到的施工温度会显著偏大.以SBS和SBS+0.8%C这2种改性沥青为例,首先采用布氏黏度计测试2个温度点(135、175℃)上的沥青黏度,然后在半对数坐标系上得到2点拟合黏温曲线(即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625—2011沥青旋转黏度试验”方法),如 图6 中的2条虚线所示.这2条虚线在135℃时距离较远,但随着温度升高,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几乎相交.通过BV方法测试的黏温曲线来计算对应的等黏温度(参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25—2011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的规定,黏度为(0.17±0.02)Pa·s时对应的温度范围为拌和温度,黏度为(0.28±0.03)Pa·s时对应的温度范围为压实温度),则SBS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中值为192.3℃,压实温度中值为 183.4℃; SBS+ 0.8%C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中值为191.2℃,仅比前者下降1.1℃,压实温度中值为181.2℃,仅比前者下降2.2℃.

若采用RPV方法,得到的是多温度点黏度直接连接而成的黏温曲线(图6中2条实线所示).可以看到:这2条黏温曲线都不是直线;RPV方法确定的黏温曲线位置均低于BV方法给出的结果;在超过175℃后,2条黏温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减小,线条斜率放缓,虽然2条曲线不断靠近,但是始终保持着可以观察到的距离.通过等黏温度的计算,SBS+0.8%C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中值由SBS改性沥青的191.3℃降至185.4℃,下降5.9℃;压实温度中值由SBS改性沥青的179.9℃降至172.3℃,下降7.6℃.与BV方法的测试结果对比,采用RPV方法观察到了较为显著的施工温度变化.

图6 由RPV方法和BV方法预测的SBS改性沥青添加温拌剂C前后的施工温度变化Fig.6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adding warming agent C to SBS modified asphalt predicted by RPV method and BV method

分析2种方法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V方法的剪切速率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始终处于变化状态.在135℃附近,沥青黏稠,此时沥青黏度对于测试采用的剪切速率极为敏感,而BV方法采用的剪切速率一般为2.5s-1或5.0s-1,远小于RPV方法采用的25s-1,导致测试得到的黏度值偏高.在175℃附近,BV方法采用的剪切速率为9.3~18.6s-1,其测试结果与RPV方法接近但还是略大.因此,BV方法下采用2点黏度拟合得到的直线型黏温曲线整体斜率大于固定剪切速率下RPV方法得到的黏温曲线.在175℃以上的黏度测试中,BV方法的剪切速率变化很剧烈(从18.6s-1变化至46.5s-1),因此,其曲线仍然保持很高的黏度下降斜率,且明显大于RPV方法得到的曲线斜率.

综合上述各个温度段的黏度信息,对于同一种SBS改性沥青,在相同的半对数坐标系中,RPV方法测试得到的黏温曲线整体斜率低于BV方法采用2点数据拟合的黏温曲线;在175℃之上,随温度上升,RPV方法所得到的沥青黏度测试值有下降放缓的趋势,但BV方法得到的沥青黏度测试值仍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在计算等黏温度时,与BV方法相比,RPV方法所确定的施工温度总是较小;对于温拌剂的降温效果评价,RPV方法给出的结果也更显著.这也解释了大量文献中指出的若采用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25—2011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的方法所得到的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范围要比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给出的建议范围偏高的原因.

通过2种测试方法分别得到各温拌沥青试样的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中值,并计算其施工温度降低幅度,如表2所示.对于拌和温度的下降幅度进行判断时,BV方法预测的施工温度变化幅度均要比RPV方法预测的小50%以上(SBS+3.0%A小54.4%、SBS+1.2%B小67.3%、SBS+0.8%C小71.0%);对于压实温度的下降幅度进行判断时,BV方法的判断结果均要比RPV方法的判断结果小至少60%(SBS+3.0%A小67.6%、SBS+1.2%B小71.4%、SBS+0.8%C小81.1%).

表2 采用2种方法检测到的各沥青施工温度变化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changes of various asphalts detected by RPV method and BV method

3.4 2种方法计算的施工温度对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为验证RPV方法给出的施工温度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采用表1中的4种沥青(SBS、SBS+3.0%A、SBS+1.2%B、SBS+0.8%C),按照相同的SMA-13级配曲线和油石比(5.8%)配置沥青混合料.在制作时,每种沥青分别参照RPV方法和BV方法下得到的施工温度制作2组马歇尔混合料试件,平行试件5个.对于所有沥青,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表2中的拌和温度,集料的加热温度均高出沥青加热温度10℃,并保证制作马歇尔混合料试件时的初始击实温度为表2中的压实温度±3℃范围,其他条件相同;之后采用真空法测试计算各试件的空隙率.

除了根据RPV方法和BV方法确定的施工温度制作试件之外,增加1组对照组.在该对照组中,没有添加温拌剂的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参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建议的施工温度,取175℃,马歇尔混合料试件的初始击实温度取为 160℃;添加3种温拌剂后,依据工程使用经验和厂家建议,采用的施工温度都在原始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的基础上直接降低15℃,即沥青加热温度为160℃,压实温度为145℃,以模拟施工现场仅依据规范和工程经验进行施工的情况.表3为各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及其测试标准差(SD).

表3 各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porosity of each asphalt mixture

由表3可见,在RPV方法提供的施工温度指导下,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虽然都略高于BV方法的空隙率,但仍满足使用SBS改性沥青生产的SMA-13混合料3%~4%的空隙率控制要求.因此,RPV方法没有对混合料的体积指标造成显著影响,数据的离散程度也没有显著变化.虽然RPV方法和BV方法给出的施工温度均能满足混合料的施工质量要求,但是BV方法给出的温度范围明显偏高(见表2),不能充分发挥温拌剂的降温降黏效果,温拌剂节能减排、减少老化的功效也未能充分发挥.

在模拟没有进行任何黏度测试的情况下就直接采用JTG F40—2004中的建议温度和经验温度的对照组中,添加温拌剂B和温拌剂C的2种SMA混合料空隙率已经超出该规范要求.可见对于添加了温拌剂的改性沥青,直接降低15~30℃施工温度进行混合料拌和具有很大的工程风险.

3.5 2种方法的测试效能对比

如前所述,BV方法在测试中要及时更换转速和转子搭配以保证测试的量程与精度;每次更换转子后,还需要更换新的沥青试样以保证转子在试管中的正确姿态;单次测试消耗的沥青量约为9~ 11g;因此,采用BV方法测试时的恒温时间较长,约为40min,转子开始旋转后达到读数时亦需要耗时约20min;确定黏温曲线(2个温度点)耗时超过 2h.目前,中国大量道路工程材料实验室内配备的均为NDJ-1型布氏旋转黏度计,该仪器的有效黏度测试范围约0.02~200Pa·s[14].因此,对于SBS改性沥青的黏度测试而言,若考虑其在90℃以下会出现爬杆效应[6]的话,则BV方法的实际有效测试温度范围为90~220℃.

此外,BV方法由于不能控制变温测试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导致其判断出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均偏高,容易造成沥青老化和能耗浪费.用这种方法来衡量温拌剂对于SBS改性沥青黏度的改变作用,会弱化温拌剂的降温降黏效果,使温拌剂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施工温度、节能减排、减小沥青老化程度的优势.

采用RPV方法进行黏度测试需要沥青约 2.5g,单温度点恒温耗时15min,测试时间约 1min;测试10℃温度梯度下的黏温曲线(8个温度点,见图6)耗时约2.2h.采用该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沥青的黏温特性信息.对于SBS改性沥青,RPV方法的有效测试温度范围为60~200℃.

4 结论

(1)本研究提出的平板旋转黏度(RPV)测试方法采用固定剪切速率,解决了采用布氏旋转黏度(BV)测试方法进行SBS改性沥青黏温曲线的测试过程中不能使用同一剪切速率而导致的预测施工温度(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偏高的问题.

(2)分别使用RPV方法和BV方法来确定3种温拌剂+SBS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并利用其指导其他条件相同的马歇尔混合料试件制作.虽然所有试件的空隙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通过BV方法确定的各试件施工温度降低幅度均比通过RPV方法确定的小50%以上,这意味着通过BV方法确定的试件施工温度低估了温拌剂的降黏能力,不能真正发挥出温拌剂节能减排的优势,也容易造成沥青老化.

(3)使用RPV方法和BV方法分别测试70#基质沥青在10℃升温梯度下的黏温曲线,利用双样本异方差的t检验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后发现,当温度大于102℃时,RPV方法与BV方法给出的黏温曲线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RPV方法的测试数据离散性更小.证明针对70#基质沥青,RPV方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更高效准确的测试方法替代BV方法.

(4)相较BV方法,RPV方法依托DSR设备进行沥青测试,所需沥青量小,恒温与测试时间短,克服了繁琐的转子和转速更换问题.RPV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更高效准确的黏度测试方法用于沥青(尤其是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确定;但是针对不同的测试沥青,测试剪切速率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温拌剂剪切黏度
基于布氏黏度与MSCR的温拌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表面活性剂类温拌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
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
不锈钢管坯热扩孔用剪切环形状研究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