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2016-12-26刘礼娜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锦瑟情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李商隐诗三首》一课一道课后习题的解析,深入探究《锦瑟》一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之妙。

关键词:《锦瑟》;虚实结合;情感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三首》课后有道“鉴赏·探究·练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也难)等诗,仔细体会。

我们先看原诗: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二首》(其一)中有明显的表时间的词,如“昨夜”“蜡灯”“听鼓”和表空间的词“画楼西畔”“桂堂东”“隔座”“兰台”等。通过这些词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出诗歌情景的时空次序转换,从场景描绘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虚实结合”的手法是一目了然的。

对于这个问题,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给出如下讲解:

这首诗中,首联直写昨夜,暗含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又回到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

这个参考答案对《无题二首》(其一)的虚实结合手法运用的讲解很清晰、到位。

而《锦瑟》中就无明显地表时间、空间的词,如“晓梦”“月明”可表时间,“沧海”“蓝田”可表空间,但因都是作者“用事”(用典),而无从想象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场景,仅有“当时”这种较为明显的时间词,但还是不确定。所以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仔细体会《锦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参考用书》给出如下参考答案:

《锦瑟》诗中思维跳跃性较大,如“庄生”“望帝”二典,“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意象,无法寻求一定的时空次序,全部以诗人内心之情感贯穿,且虚处多,实处仅见“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

就两首诗的参考答案对比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参考用书》中对《锦瑟》的虚实结合手法分析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漏洞的。

首先,它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意象”的说法欠妥。意象一般是具体的物象名词,一般是一个词,把一句完整的诗说成是意象,显然不妥。再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历来也被认为是作者“用事”(用典)。它们有明确的出处,“沧海”句出自于《博物志》的“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说的是南海海外的鲛人不停地织布,哭泣的眼泪颗颗成珍珠。“蓝田”句出自于《长安志》的“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司空图《与极浦书》会引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说的是蓝田山产玉,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如烟如雾,远观如是,近察却无,有如海市蜃楼一般。

不管是鲛人泪成珠的故事还是蓝田玉生烟的奇景,不管是庄周梦蝶的奇遇还是杜鹃啼血的故事,都可谓神奇之极。诗人把这四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又想表达什么呢?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题,后人似乎无从猜想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情景(即实景)。连“锦瑟”二字,有人认为是物;有人认为是人名;有人认为句句写“锦瑟”,实为咏物诗;后亦有自比文才说、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

那么诗人在诗中到底是咏物、自比、还是怀人呢?阅读后不难发现,古代诗人怀人钟情于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张九龄《望月怀远》开篇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虚实相生;杜甫于《月夜》想念战乱离散的妻子想象她“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从对面写来;李商隐亦在与妻子两地分居时有《夜雨寄北》幻想二人再相见的情景,虚实结合。所以,如果我们把《锦瑟》解读为诗人因怀人而写,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那么,李商隐怀念的是谁呢?我们先看《锦瑟》的写作时间,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为李商隐晚期作品,妻子已英年早逝。而且从《夜雨寄北》可看出他和妻子感情很好,我们觉得他在这首诗中悼念、怀念死去的妻子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想象:有一天,李商隐在茶楼听歌女鼓瑟,在那带有淡淡忧伤的曲调声中,李商隐想起了自己早亡的妻子。心想:上天为何如此狠毒,无缘无故将我的爱妻原本的五十岁折半为二十五岁呢!每一根弦都拨动着我的愁思!庄子妻死能鼓盆而歌,而我不能啊!庄周梦蝶,我梦妻子;庄周梦醒,蝶似乎还在,梦醒时分,我妻早已不在。妻子不在,再美好的时光于我又有何意义!唯有伤春之情,唯有哭泣,哪怕如杜鹃泣出血来我亦唤不回我的妻子!哪怕如鲛人哭出珍珠来我亦拉不回我的妻子!我可爱的妻,我与你朝夕相处的点滴画面,如蓝田玉烟,如海市蜃楼,已无法走近,因为你已不在……

如此看来,《锦瑟》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就比较明朗了。首联,诗人睹物“思”人,听瑟“思”人,为实写;颔联与颈联,写诗人听瑟时的沉思与“思”的内容,为虚写;尾联,诗人回到现实,发出感叹,为实写。因为是悼亡诗,诗人内心长期压抑的悲思,只能托“杜鹃”、托“鲛人”这种悲情色彩的故事来展现,而“周庄梦蝶”与“玉生烟”的情景又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变得婉转缠绵。

《锦瑟》和《夜雨寄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都是因李商隐思念妻子而写。但在《锦瑟》当中,诗人内心对妻子的思念是沉入心底的,无法诉说的,自然不像当年客居异地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直白回忆,更没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期盼,小夫妻的小别离的相思之苦自然不及妻子早亡的永远离去的思念之痛的万分之一。心是痛的,思绪自然是纷乱的,犹如看不到前方,写诗时的思维自然也是跳跃的。

李商隐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再读他的《锦瑟》,我们不禁为那高超的虚实结合手法所叹服,因它给我们营造的婉转缠绵的意境而黯然神伤。

参考文献: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1957.

作者简介:刘礼娜(1984—),女,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古诗词和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锦瑟情感
锦瑟
月下行吟
情感
锦瑟
台上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