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7-13邢人伟聂寒秋张阳杨帆周显飞牟永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汁

邢人伟,聂寒秋,张阳,杨帆,周显飞,牟永华

(台州市立医院 肝胆外科,浙江 台州 318000)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手术仍是其最彻底和可靠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1apam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由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患者舒适度佳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而在术中胆管的处理上,早期一般留置T 管,近年来一期缝合也逐步应用于临床[2]。但一期缝合有一定的适应证,国内外报道不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 管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43例,留置T 管组63例。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60 ~88 岁,平均(70.6±7.2)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经B超、CT 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中至少两项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②术前胆总管扩张1.0 cm 以上。排除标准: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②合并急性胰腺炎者;③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者;④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远端各种原因梗阻者;⑤既往上腹部手术史者。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采用平卧位四孔法,其中剑突下作为主操作孔,先游离胆囊三角,夹闭胆囊颈管,牵拉胆囊,显露胆总管,穿刺针穿刺并抽出胆汁证实为胆管后,电切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1.5 ~2.0 cm,采取解剖钳推挤胆总管下端、皮管加压冲洗胆总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或钬激光碎石等处理胆总管内结石,然后经胆道镜再次确认肝内外胆管直视下无结石残留、胆总管下端通畅且Oddi 括约肌功能良好。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fore the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1 一期缝合组间断或连续缝合胆总管前壁切口,注意全层缝合。必要时,可用5-0 可吸收缝线加缝至小纱条蘸至无明显肉眼可见胆汁渗漏,切除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

1.2.2 留置T 管组先于胆总管下端用3-0 可吸收线全层缝合,预留一针,暂不打结,然后采用间断或连续缝合法,由胆总管切口上端开始自上而下缝合切口,最后1 针靠近T 管拉紧打结,于下端预留针拉紧打结。缝合后T 管加压试验无明显肉眼可见胆汁渗漏,切除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①胆管缝合时间:从取净结石开始至胆管缝合结束(留置T 管组包括放置T 管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术后肛门排气时间;④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⑤术后第3 天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⑥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⑦住院时间;⑧住院费用;⑨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管狭窄及胆瘘)发生情况;⑩术后2 周内结石残留及1年内结石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根据病情适当使用抗生素,术后如无明显胆瘘,可于术后3 ~6 d 拔除腹腔引流管。所有患者出院前或出院后2 周内复查B 超和(或)CT 等。一期缝合组所有患者胆总管内无结石残留;留置T 管组2例考虑小结石残留,分别于术后65 和75 d 使用胆道镜经T 管窦道取出结石,复查无结石残留,其他患者术后4 周复查T 管造影、B 超或CT 等,检查患者无结石残留或狭窄后,给予T 管拔除。

一期缝合组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 天NRS、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留置T 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 天血CRP 水平、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胆管相关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胆瘘、胆道感染、胆道出血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一期缝合组术后3例胆瘘,保守治疗4 ~8 d 后治愈;留置T 管组出现5例胆瘘,其中4例为少量胆瘘,经腹腔引流3 ~8 d 后治愈,1例出现胆瘘且引流不畅,行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2 d 后痊愈。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发生。术后2 周内结石残留率和1年内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和4。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胆管缝合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 术后第1 天NRS/分一期缝合组(n = 43) 13.6±3.6 20.3±8.5 1.6±0.6 1.4±0.2留置T 管组(n = 63) 21.5±11.8 25.3±10.5 2.1±0.7 3.2±0.8 t 值 3.31 0.98 2.82 2.99 P 值 0.001 0.329 0.006 0.004组别 术后第3 天CRP 水平/(mg/L) 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d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一期缝合组(n = 43) 21.0±12.3 3.6±1.7 7.3±2.1 21 564.7±4 962.5留置T 管组(n = 63) 29.7±13.6 4.5±2.4 9.6±3.5 25 376.6±6 537.1 t 值 1.15 0.90 2.11 2.24 P 值 0.252 0.372 0.037 0.027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Table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和复发情况比较例(%)Table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tone residual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因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保留乳头功能及一次解决问题等优点,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3],尤其对于多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减少了开腹手术的创伤,恢复较快,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前,对于胆管取石后选择一期缝合还是T 管引流仍存在争议。传统手术中,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留置T 管引流胆汁,可以保证胆汁引流通畅,减轻胆道压力,同时留有窦道,可以处理术后残留结石。但留置T 管本身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长期留置T 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胆道逆行感染概率,胆汁丢失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和消化功能紊乱,若T 管意外脱落还会引发胆瘘等[4]。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尝试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该方法相对简便,术后胆汁即流回消化道,避免了消化液的流失,更符合生理要求,还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5],同时有着创伤小、康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6],在老年患者中同样可行[7]。近期国外一项比较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 管的Meta 分析[8],共纳入了1 770例患者,胆总管一期缝合组在术后胆汁性腹膜炎(P= 0.020)、手术时间(P< 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 0.01)方面均显示出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 天NRS、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留置T 管组(P< 0.05),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不必放置T 管,省去了放置T 管的时间,而且无需遮挡T 管,腔镜下操作视野更加清晰,故胆管缝合时间相对缩短,同时无T 管留置,术后疼痛感轻,胆汁更早回流肠道,促进肠道蠕动,能提早恢复进食,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也间接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可以随机应用,其有一定的适应证[9]。结合文献及笔者的临床实际经验,如下情况时可考虑行一期缝合:①胆总管内径≥1.0 cm:胆总管直径过小,一期缝合可能造成愈合过程中胆管狭窄;②术中经胆道镜探查确定胆总管内结石已彻底清除,否则易导致胆道压力增高,从而增加胆瘘风险;③胆总管下端通畅,无明显结石嵌顿导致的水肿或狭窄等,括约肌功能良好。

对于术后胆管相关并发症,多数文献[4,8]显示,腹腔镜一期缝合与留置T 管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文献[4,8]报道相一致。在并发症处理上,一般胆道感染及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即可治愈,对于胆瘘,本研究中一期缝合组术后出现3例胆瘘,保持通畅引流后自行愈合,考虑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无胆囊缓冲及T 管的引流作用,胆道压力一过性升高,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2 ~5 d 内,之后引流量会逐渐减少,患者能自愈或穿采用刺引流治愈,如仍难以治愈,可考虑进一步行胆道引流,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减轻胆道压力,促进瘘口愈合;留置T 管组出现5例胆瘘,考虑为胆管缝合过程中针孔或T 管周围间隙关闭不佳,导致胆汁渗漏,少量胆瘘充分引流后多可痊愈,当出现胆瘘且引流不畅或引流管移位时,予以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亦可以痊愈。

同时,有证据[4,10]表明,胆总管探查中胆管缝合技术及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胆道出血、胆瘘和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既往腹腔镜下行胆管间断缝合缺乏连贯性,需多次打结,操作时间长,且缝线之间胆管壁切口仍有胆汁渗漏可能,现在更多推荐连续缝合。对于缝合材料的选择,本科开展的一期缝合早期为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后期多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少量尝试了倒刺线连续缝合。对于倒刺线在胆管一期缝合中的应用,部分学者认为其可操作的连续性好,无须打结,张力均匀,拉紧后不松动;缝合时间有所缩短,术中胆汁渗漏减少,腹腔污染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11]。但另一方面,倒刺线有造成胆管内胆泥沉积继发成石的风险,2018 版专家共识中并未推荐倒刺线缝合胆管,而且强调对于病理性胆管,尽量选择单股可吸收缝线[12]。目前,总体上仍然建议使用可吸收缝线。另外,胆管前壁纵向切开时,建议选择电切,如有出血点再给予电凝,应避免直接大功率电凝切开误伤胆总管壁或胆管黏膜,影响血供,从而导致术后胆管壁缺血狭窄,甚至坏死。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相比留置T管,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和生活质量高的优点,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在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及符合适应证的基础上,值得尝试和推广。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