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津县农业“新六产”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2020-07-13张乃芹利津县农业农村局

消费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利津县农产品农业

张乃芹 利津县农业农村局

一、主要做法及发展现状

(一)强化典型带动,塑造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1]

一是积极打造终端型新型业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延伸发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了民兴食品、利富得利食品、一大早乳业等一批农产品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

二是积极打造体验型新型业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传统农耕文化,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文化传承、自主采摘、科普融合[2],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着力构建集生产、生活、绿色生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截止到目前,利津县休闲型经营主体有55家左右。

三是积极打造循环型新型业态。大力探索研究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探索生态养殖,着力实现优质粮食、特色果蔬、农牧养殖的有机结合。培育有新发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

四是积极打造智慧型新型业态。大力培育工厂化农业,全县设施农业、设施畜牧养殖业、设施化渔业、工厂化食用菌、花卉等智慧农业基地面积累计9万余亩。同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深化与淘宝、京东、苏宁等龙头电商的战略合作,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以政府为主要引导、农民为主体,按照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机制,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3],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完善利津县家庭农场备案登记制度,引导和鼓励粮食、蔬菜、畜禽等领域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截至目前,利津县备案家庭农场354家,流转土地面积26万余亩。

二是深入实施专业合作社数量、质量“双提升”工程。利津县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58家,拥有社员2万余户,带动农户5.5万余户。其中,比较典型的春喜、临河、綦家夹河、取鑫林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品牌化发展”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壮大提升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评选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86家,企业直接带动农户2.2万户,其中订单带动约5000户,企业自建基地3.8万亩,吸收农民工就业6000人次。

四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现代植保体系,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专业化防治队伍已发展到45家,服务总人数630人,拥有大型施药机械40部、中小型机械700台套,病虫害防治能力35000亩/日,全年示范带动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0多万亩次。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着力构建规模化农业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流出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

(三)做优“新六产”发展载体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化建设。严格按照“两区”认定条件要求,积极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利津县大力实施农业园区化发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70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2个。基本形成了功能多元、三产协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特色建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探索“旅游+农业”的特色发展路子。深挖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村镇主导农产品通过休闲采摘等旅游渠道销售。培育陈庄荻花省级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坚持用“标准化”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鼓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古村落和新农村发展休闲旅游[4]。

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挖掘、培育、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全县注册农产品商标100余件,拥有“一大早”等国家驰名商标;“黄河口”棉花良种、“食锦花”大豆油、“鹤宝”乳制品等省级名牌产品; “维果思”、“鹤宝” 等省级著名商标,拥有“临合蜜”甜瓜、“綦家嘴”葡萄等市级十大名优农产品。培育了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五庄西瓜、董王茄子、三岔大葱、津洲翠苹果、新胜梨、北岭蔬菜等等一批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导的农业品牌。农业生产过程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县累计认定“三品一标”农、林、牧、渔产品140余个。

二、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

(一)各级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央、省、市、县各级农村工作会议都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要安排部署。

(二)产业基础较好。利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产业类型多、分布广。总体规模较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肉羊育肥产业常年存栏在55万只以上,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左右。以粮棉、果蔬、畜牧、水产等产业为依托,农产品调运、初加工、深加工、储存等产业蓬勃发展,为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业内转型意愿强烈。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种养产业逐步实现了企业化发展,发展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的愿望较为强烈,其中部分企业已开始构建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循环农业经营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对各个环节所产产品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引导,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已是顺理成章。

三、推进农业“新六产”的对策建议

(一)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扶持引导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以及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因势利导地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投资主体围绕工厂化的蔬菜、花卉、食用菌、育苗育秧以及畜牧水产养殖等重点产业,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更新设施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推进物联网、远程控制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工厂化农业领域的应用,打造智慧农业产业体系。

(二)拓宽涉农融资渠道。落实中央财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发展农业“新六产”倾斜。规划环节整合涉农项目,以惠农政策为导向,以涉农项目为“引子”,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广泛吸纳各种项目资金,撬动各方资金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致富领头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四)突出科技引领。以增投入、整资源、选人才、强攻关为工作着力点,推进产学研对接,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不断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利津县农产品农业
神奇不倒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The colour of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