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7-13林端文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消费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厦门政策人才

林端文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一、厦门人才引进工作的成就

厦门是福建省推出人才引进政策较早的城市。早在2002年,厦门率先出台了全国唯一一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在留学人员认定、创业扶持、工作条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0年,厦门出台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市区财政人才经费投入每年均超过10亿元。2013年,厦门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围绕金融、航运、海洋、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系统出台了12个人才子计划和7大支撑政策体系,集聚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2016年厦门“人才政策新十八条”落地,从税收奖励和配套的角度,鼓励引进人才来厦门创业就业。2017年,厦门又出台“人才新政45条”,加大对卫生、教育、社工、高技能等领域人才的支持。对新引进落户硕士、博士按每人3万元、5万元给予普惠性生活补贴,推动市场化人才认定和职称体制改革等。

由于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对台工作和人才引进一直是厦门人才引进的特色和强项。

在各类人才政策的支持下,截至2018年,厦门各类人才的总量已超过80万,共有两院院士14人,院士工作站签约院士26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7人,台湾特聘专家116人。引进留学人才超万名,其中博士占总数的24%,硕士占总数的50%。优惠的政策、贴心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工作氛围,使厦门成为 “中国十大海归创业热门城市”、“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面积较小,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较好,房价的涨幅长期领先北上广深等城市。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厦门采集样本的平均房价,仅次于北上深,比广州高出9576多元,跻身房价“一线城市”。从2015年至2017年,厦门房价连续20个月稳坐第四位。高房价对厦门留住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挤出效应”,部分的冲抵了厦门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而包括南京、成都、长沙、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在内,接连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最典型的是西安市,2018年初提出了只要身份证和毕业证就可落户的人才引进政策。截止11月20日,西安今年超70万人落户,其中博士以上1156人,硕士研究生24423人,本科219875人,人才引进29062人。西安的引进政策效果极其显著。在2017年6月,武汉提出了“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口号;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高校毕业生随时可以落户,本科以上学历,全部发放生活和住房补贴的政策;成都大力推行人才安居计划,来成都找工作没地方住,先免费住7天。这些实惠的政策,对于大学生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腾讯发布的qq大数据2016全国年轻指数中,厦门的年轻指数仅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仅为18.09%,而年轻人口流出率则高达37.26%。在35个一二线城市中,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其中该数据以以16~35岁的qq年轻用户为参照。这一点,也与翔安区部分企业的走访调研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企业员工,特别是一般技术员工和流水线工人,流失率较高。

二、厦门人才引进面临的困难

2015年底以来,全国一二线城市经历了一波房价快速提升的过程。厦门由于城市

三、厦门人才引进的建议

相较于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厦门在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方面不占优势。城市发展空间方面,由于福建地区的多山少平原地理现状,也受到显著的制约。但不能因此忽视,厦门也具有一二线城市无法相比的优势。一是厦门经济总量较低,但财政收入并不低,高于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以城市经济规模做基数,财政收入比例较高,在全国仅次于深圳,这就使厦门有较为充裕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二是厦门很小,但却是交通枢纽,航空、海港、铁路、高速都齐备,国际国内人财物流通极其便捷。市内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迅速推进,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很高。

立足厦门的优势,针对目前厦门的人才引进困难,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一)放宽中端/专业技术人才的落户

从2017年末以来,厦门市的房价在全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与2016年的顶峰时期相比,下降约三成。这说明了厦门连续出台的限购政策,在抑制房价方面已经产生效果。长期受到诟病的高房价问题,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负面影响,有了显著的减少。

此外,大城市由于产业聚集度高、就业机会多,人口的涌入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根据中新网报道,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在本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未来五年的人口控制“红线”,要严格控制城市整体人口规模。与之相反的是,厦门将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双千亿”工作(培育12条千亿产业链群,实施10个关于产业发展和民生补短板的千亿投资工程);正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这些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无不依赖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厦门不但要着力引进人才,还应进一步放宽对于不符合各类高端人才学历标准的专业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政策。例如对厦门的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专业证书持有人、专科以上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等。这些人群虽然不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但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对于高端研发团队、创业团队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厦门正在从岛内向岛外扩展中,面对宽广的岛外区域,没有百万级的人口加入,单独依靠高端人才和岛内人口迁移,是无法支撑这个战略的实现的。对于这些类的人才,户口以及其所附加的教育资源等,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二)合并调整厦门市的人才引进政策

厦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开始的较早,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及创业和就业型人才,厦门有多个不同的引进政策。各种对人才个人的待遇和补助政策,以及人才创业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在对外宣传宣讲厦门的引进人才政策时,与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相比处于劣势。比如厦门市对引进博士5万硕士3万的普惠补助,在网络上经常被误认为是厦门的全部引进待遇,用来与其他城市的高层次人才打包补助政策做对比。这种误解,对引进人才的工作,有一定负面影响。

(三)外籍人才的引进政策

在中共厦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要努力把厦门建设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将厦门列入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五个城市之一,这是厦门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好机会。优越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厦门在大量引进海内外人才方面,有较好的条件,正值2020年3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良好时机,及时制定出台外国人才的引进政策,同时应积极去海外展示厦门,在海外设立更多的人才联络处,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曾经在厦门工作过的外国专家累计5044人次,目前实际在岗的外国专家和就业的外国人有1800多人。相比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厦门市在外籍人才的政策上有很多不足。除了少数已经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专家,大多数外籍人才如果长居厦门,他们在购房、贷款、公积金、医保、退休养老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许可。以厦门多所高校的外教为例,由于政策规定的缺失,绝大部分外教都选择不缴纳社保,也没有长居厦门购房购车定居的计划,成为“厦漂”。这都不利于维持外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吸引优秀的外籍人才。

四、引进之外也要留住人才

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本质都是在互相挖其他城市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资源。不论是厦门当地的高校毕业生,还是厦门本地企事业单位培养的各类人才,也是其他城市的引进目标之一。

对于应届毕业生,调查发现厦门市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留厦的比例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受厦门的产业结构限制,发展机会和工作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也是受厦门的收入/生活开支比决定。应届毕业生通常难以符合各类人才计划,建议政府在建设公租/廉租公寓时,倾向性的投向岛外工业区、软件园区等公司密集度高的区域,对留住毕业生、提高应届生在择业期间选择留厦的比例,应该会有显著的效果。这也等于是对厦门当地企业发展的投资。

对于已经引进的优秀人才,以及厦门本地培养的专业人才,如何减小其他城市引进政策的吸引力,让人才安心留在厦门工作也是关键。根据我们的调查,子女的教育是考虑最多的因素。根据厦门日报的调查,厦门目前约六成的常住人口,户籍不在厦门。其中集美区72.3%, 湖里区64.5%,同安区57.3%。近几年来,由于厦门岛内的企事业单位外迁,引进人口进入岛外的数量越来越多。厦门的公立学前教育比例较低,以私立幼儿园为主,造成了学前支出较周边很多城市都高。岛外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较少,这些都是不利因素。目前岛外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建议在新建住宅和工业区附近,同步保证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学校的配套建设,让适龄儿童既可以依据户口和住房入学,也可以依据父母的工作地点入学,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厦门政策人才
厦门正新
政策
政策
人才云
助企政策
政策
“偶”遇厦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