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苹果出口产业链的影响分析:以平凉市为例
2020-07-13张正琪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
张正琪 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
一、平凉市苹果出口产业链结构情况
上游供应端:平凉市苹果园面积142万亩,苹果挂果面积116万亩,占耕地面积20%,苹果挂果园面积居全省第一。2019年秋季新果丰收,10月后各家出口企业已完成苹果的收购计划。
产业核心端:平凉市涉外进出口名录登记单位为45家,常态化发生涉外业务的17家。经济类型绝大部分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行业属性为批发零售业,经营范围为果品收购、储藏、包装和批发零售,兼做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下游服务端:涉及物流运输业、果品包装业、仓储业。物流运输由运业公司承担,主要通过汽车运输至口岸再转海运。果品包装主要纸箱、套袋的生产,基本由本地和陕西、山东等地的公司生产。储运业包括冷藏气调库和普通仓库,果品出口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果库,大的果农私人拥有部分小型果库。
延伸辐射端:交易国的主要消费场所为批发市场、超市和寺庙。出口主要为中小果,属于低端果品,主要通过大的批发市场进行分销。部分果品用于印度、泰国和尼泊尔的祭祀。
二、疫情对平凉市苹果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疫情发生以后对苹果产业短期内造成了巨大冲击。口岸受阻、物流运输不畅,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陷于停滞,个别企业还造成了订单被取消的损失,但随着疫情在国内被有效遏制,企业目前已经全面复工复产,苹果出口摆脱疫情冲突,开始恢复正常,受国外需求增加的因素,部分果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价格发生上调。
从产业链的上游看, 2019年底已经完成了果品的采摘、出售以及仓储,果品供应环节未受此次疫情影响。产业核心端收购环节在此次疫情之前,果品品质、果品采摘量、果品收购量、价格人工成本等并未受到疫情影响,1-3月为传统出口高峰,也恰好为疫情爆发期间,短期内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内疫情蔓延势头逐步被遏制,企业复工复产率逐步提升,政府、海关、外汇各项便利措施的利好,企业将逐步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销售逐渐恢复正常。由此可见,疫情对产业核心端的影响将会是暂时的。下游服务端的物流运输业基本未受疫情影响,果品包装业由于工人短缺、原材料运输受阻在疫情前期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疫情得到逐步遏制,预计果品包装业营业额将迎来一轮报复性增长,随后将保持持续的增长趋势。仓储业前期由于出口企业的销售进度减缓,延长了存储周期,所以对仓储业来说,本次疫情反而成为了利好因素。
三、总体判断
疫情对我国外贸产生了一定负面冲击,从供给侧看,随着日本、韩国、意大利、欧盟疫情形势加剧,可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增速。从需求侧看,一方面,疫情蔓延带来诸多国家居民外出活动减少,对需求带来直接冲击。另一方面,供给侧的冲击易传导至需求侧。全球产业链受损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潮,进而减少就业和居民的收入,世界贸易的减少会削弱各国的出口,传导至终端需求侧,反应为企业的投资需求、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及出口的降低。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全球总需求的下滑将会冲击我国的出口,我国经济也将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受到冲击。
但是,平凉市苹果出口产业链的贸易国家为尼泊尔、泰国、缅甸及中东的科威特等国,均为低疫情风险区域,并非疫情严重的日本、韩国、意大利、欧盟,所以本次疫情随着国内环境的缓解,影响将逐步消除。其次,鲜果类产品属于人们生活必需品,疫情造成的人流减少、商业设施的关闭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鲜果的消费需求,且鲜果属于非动物制品,相应的监管力度可能并不大,所以疫情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也将是暂时的。总体来看,出口产业未来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四、应对措施
一是精准帮扶企业。对全市的45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要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二是充分发挥线上作用。尽快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三是促进外贸产品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将优质外贸产品通过电商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四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要及时有效对接国际物流供需信息,重点保障外贸产业链关键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五是加强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及时更新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等市场信息,支持地方、行业组织、贸促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六是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畅通,降低关税,减少壁垒,携手为全球经济贸易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