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审计研究—基于RX股份事件
2020-11-26李昊阳王树锋
李昊阳 王树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管学院
一、引言
2020年4月中概股RX股份财务造假事件对中概股造成了深远影响,值得反思。根据浑水机构(Muddy WateRXs LLC)报告发现,RX股份公司财务造假主要手段是利用传统审计监管盲区虚增营业额,谎报利润。这种可以规避审计监督的财务舞弊手段,此前国内还鲜有披露,充分反映出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下审计监管滞后性。甚至可以说互联网审计程序漏洞和技术盲点远远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审计风险在所难免。
二、互联网时代公司财务造假的审计挑战
近些年来,先后有“东方纸业”、“辉山乳业 ”,“安踏”都陆续曝光利用“做空机构”大肆利用互联网线上交易虚列营业额,财务造假手段日新月异,多数做空机构将业务触须伸及国内外不轨企业,疯狂敛财,形成了财务造假“产业链”,[1]。在美东时间2020年1月31日浑水机构(Muddy WateRXs LLC)发布关于RX企业咖啡(LK.US)的匿名做空报告时RX股份否认,到4月2日RX股份自爆COO刘剑以及部分员工伪造交易价值大约22亿元人民币的财务造假事实,相隔仅为2个月。RX股价也应声暴跌75%,被媒体披露为“RX一夜之间跌去350亿,让所有中概股陪葬”。期间,并无证券监管大动作,也不见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CPA发声。RX事件的核心在于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合理。那么作为财务信息监督和签证最重要手段的独立审计,在这次事件中没能及时发现并揭露这一重大问题,恐怕最终担心的不仅是RX股份可能将像安然公司一样被强制退市,国际知名的审计机构安永也可能面临重大影响。由此看出,RX股份的财务造假事件不仅说明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诚信问题,也着实暴露出审计监督力量和管控职能的缺失。如何提升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充分运用大数据有效开展对企业线上交易、网络结算和电算会计业务的审计检查监督,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和独立审计组织CPA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财务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审计是企业财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新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财务审计的效用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日益凸显[2]。自2019年起,一些A股上市公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特大利空,其中不乏一向被认为业绩优、回报率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而上市公司的回复公告多将问题归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3]—如RX股份也将财务造假的罪名归咎于其公司COO等数位员工。同时,对上市公司进行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受到各界质疑,有的已被监管机构处罚并终止了部分相关业务。上市公司内外部审计有效作用的缺失,既给公众利益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浑水的报告来看,RX股份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网络订单跳号”,报告中提供了调查季度(4Q)期间覆盖620家门店的981个工作日的视频记录作为支撑证据—最终计算出平均单个门店日销售商品数为263。
又将日均销量换算成DAU(日均活跃用户),发现“RX股份的2019 年上一季度(3Q)与 2019 年本调查季度(4Q)平均单店 DAU分别比追踪期间数据低 11%和 0%”,也就是说该结果不会低估调查季度中门店的每日销量。
而RX股份公布的单个门店的每日销售商品数为:2019年Q3为444件商品,2019年Q4为483-506 件。说明RX股份将自己的APP在线订单数量平均提高了72%。报告中证明了RX股份采用了一种“随机跳号”的造假方法。通过对APP订单上的取货码和QRX 码进行人为操作,使其数字大于真实编号:比如1、2、3,变成了1、3、8,这时销量就会虚增。
这种方法对于造假者的好处在于,即使有第三方审计追查订单号的真实性也无法发现,因为并没有制造“虚假的订单”,这就给审计追查带来了很大误导。除非像浑水报告中一样发动大人力核查每笔订单来确定 “数量”,这显然不现实。这些数据不像传统销售有实体票据,让审查人员可以进行“账票核对”、“账实核对”,它们全部以虚拟的形式存于企业的数据库和服务器中,难以被传统审计范围覆盖,企业作为唯一控制方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
RX股份的财报中声称2019 年第三季度的净销售价格为每件11.2元,但浑水报告却证明RX股份实际的销售价格平均只在9.97元。
在这一点上RX股份采用的造假手段就比较直接了:通过优惠券使顾客付款价格小于标价。尽管顾客实际支付价格更低,但订单票据的数据只存在于客户的手机和RX股份APP的后台服务器中,除非在现实中大量搜集客户手机中的订单,否则只能详细审查服务器中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也存在被造假方篡改的可能。于是,这些与销售额有关的重要的数据就成了审计的盲区。
RX股份还如法炮制大幅度虚增了销售业务中的其他产品收入,可以说把网络财务数据当成了这次财务造假的后花园。
四、建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高速发展,这项技术在快速渗透进每一块社会领域,尤其在商业领域的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管理工具和监督机制,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大力推进审计创新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大数据联网审计[4]。但现实情况仍是传统审计主导,而传统审计手段对于面对互联网技术中的漏洞和问题的审查和监督却无法匹配[5]。所以,基于RX股份这样一家具有代表性且有严重问题的企业,将其作为范例,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有关投资者、市场管理者、类似企业及相关审计部门的进步和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一)联网审计+区块链技术
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数字化政府”建设的脚步,互联网+审计的模式成了未来审计的方向,但现今的联网审计的方式主要还停留在“联网”的阶段—通过被审主体与审计机构创建网络连接通道,进行服务器内信息的共享和传输,只有设施比较先进的地方会采用“大数据分析”。对计算机算力要求比较高的“大数据”技术很容易受硬件设施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而“区块链”自带区中心化、同步更新、开放共识和高度透明化的属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审计领域,且对硬件要求也更低。
区块链是分布式结构,节点间信息的准确完整程度都要依赖于其他节点的信息处理,所以节点间不存在信息造假的可能性[6],这就消除了财务造假者篡改数据的可能。并且每个信息资料的生成、更改都带有时间戳,在网络账本中可追溯、可验证,自带“查账追踪”功能。得益于其共识机制,每个节点都可以完整下载整个网络链中的数据,数据公开透明,这就提供了多机构监督,透明化审查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监控。在这样的机制下,所有造假和违法者无处遁形。
针对RX股份采用的手段,由于所有订单数据、交易详情和财务信息都运行在区块链中,“订单跳号”造成的数据异常将瞬间被识别,篡改价格这样的手段更是无法使用。
(二)大数据预警+区块链审查
将大数据的算力、分析力与区块链的公开共识和追溯机制相结合,建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对企业群体间的行为动态、交易数字变动以及涉及人员进行分析,甄别异常和筛选预警企业名单,然后再针对预警名单进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审查,审查结果再反馈到大数据中,循环递进加强完善分析能力。这样的组合节约了计算机资源,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硬件要求高,因此可以采用在领导部门设立计算机中心,下级政府部门与其分享数据的“中心放射分布结构”。如图5-2所示。这种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1)核心分析系统:由计算机中心和直属一级部门组成,主负责对综合数据分析和指令发出。(2)管理系统:核心分析系统和下属次级部门组成,次级部门是核心分析系统执行和管理功能的具体延伸,负责指令的实施和数据的接收整理。(3)数据收集处理系统:系统结构中细化到最末端,基层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有关信息的完整收集并处理成数据形式,整个系统传递和分析的主要数据就是来源于基层部门。
在权限设置上,上级可访问查阅下级部门数据,同级部门也允许数据互访阅览,实现群体监督。这既可以保障最高部门权力的集中,亦可以同级下属部门相互监督制约,防止舞弊错漏。
五、结论
RX股份财务造假事件对中概股企业和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深远,通过这次事件也暴露了相关管理者和审计方面对采用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管理监督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因此,针对RX股份财务造假手段进行分析,基于互联网审计的视角,结合当前互联网审计发展的现实情况,可以发现,对于采用互联网技术作为运营核心的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互联网审计方式才能实现对审计对象范围的完整覆盖。而且目前互联网审计还在逐渐推进阶段,对具体方式和工具的选择探讨不多,通过对比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这两种热点手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将区块链作和大数据作为核心的方案,以期能为相关研究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市场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