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艺术体现

2020-07-13文艺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美学园林

文艺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引言:美学是以物种多样性、环境宜人性和发展持续性为基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关照;经历多次生态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审美需要“具有生态维度”,并希望从相关思想中获得启示。

一、建筑美学

建筑作为自然界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其美学的评价不可避免地会与设计它的建筑师以及所处地域的文脉历史发生联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美学评价因为互联网的存在遍布世界各地,全球的美学潮流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无疑会对特定地域的建筑设计产生冲击。从哲学角度来说,意识会穿越地域的屏障,对特定地域的人工物质的营造产生冲击,它可能会在建筑师进行脑海中的物质重塑时,突兀地加入进去,对建筑师最终的脑海中的意识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处理跨越时空的意识冲击,是当代建筑师应该考虑的,因为人的大脑潜意识总会被外来意识所影响。建筑美学是一种体验的美学,和建筑师的脑海里的意识经验有关,也与观者的经历有关,只有双方的审美观或者情感经历产生共鸣时,建筑才会得到积极的美学评价。自然界的物质同时被建筑师和观者的脑海里的意识所反映,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的建筑师会不自觉地选取具有客观美的原型在脑海里进行重塑,更甚者只抽取那一瞬间的感觉来进行重塑,达到此种境界能更加深刻地将生活场景中的感觉赋予建筑,进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二、传统造物美学思想的设计意义

“设计美学”与“现代设计”的概念是经由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根植于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以及机械化理性的思想养分。现代设计凭借技术飞跃改造了客观现实世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开创了繁荣辉煌的现代工业文明。然而,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以机械化理性为主导的现代设计制造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文精神的消逝、高技术产品的非人性化和非情感化、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自然资源的破坏、人与自然资源的对立等。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源自于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的命运,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因此,“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根深蒂固,强烈认同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思维方式上主张有机联系的辩证整体观。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造物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共处,顺应自然。

三、园林建筑设计特点

园林建筑属于我国比较独特的一种建筑类型,在实际建筑设计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点。首先,在园林建筑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布局比较重视,需要合理布置园林内部的各种元素,从而使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园林建筑设计比较注重意境,通过合理布局及建设,营造出一定的意境美;再次,园林建筑的整个格局通常都比较小,但是所包含的各种建筑元素却比较多,也就需要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合理应用各种建筑元素,因而对于设计水平也就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合理设计。

四、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各种形式

(一)廊

廊在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起到虚空间的效果,廊的建造方法是运用一个简单、单薄的屋顶、两排列柱构成。廊用于作为各类风景园林建筑的纽带,将各个风景全部连接起来,为游人提供科学的游览路线,可以欣赏到园林内各个景观。廊具有很好的通透性效果,分为一边通透和两边通透的类别,列柱、墙楣共同形成了取景画框,廊类似一种景观通道,引导人们逐步去往景观点,廊为游人带来景观变化的体验感。廊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起到了从园林建筑到自然环境的过渡作用,廊的长短可以自由设置,弯曲、笔直形状需要根据景观特点做出改变,廊的造型独特。游人在廊中行走、坐卧、嬉戏、休闲,都可以感受到廊弯弯曲曲的变化,以及伴随地势形态的走势。廊被设置在风景建筑之间,廊的设置增加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是划分园林空间各个区域的主要手段。廊的种类十分多样,单面空廊、双面空廊、爬山廊、桥廊、水廊等。水廊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有的水廊津贴水岸修建,有的水廊凌驾水面上,廊基位于水肿,廊的平面和水面相贴,廊的形状完全取决于水岸的形状。游人在水廊中漫步,清风拂面恰似在水面上行走。

(二)墙

墙的作用在于对建筑空间进行分割、围合。现代景观设计中景墙的形式逐步得到应用,景墙成为新的景观点。中国传统园林将墙作为分割、围合愿景空间的建筑物,将不良景物遮挡在游人的视线之外,《园治》中提到,墙在园林中能够遮蔽不堪的景物,同时将园外的美景引入园内。中国传统园林中形成了多种墙的造型,墙上设置了漏窗,引入墙外风景;墙壁上同时刻绘了精美的图案、文字。墙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实现了调整空间构图的作用,景墙上设置的墙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能够起到扩充空间的作用,激发游人的观赏兴趣。

(三)亭

亭作为一种开放式、有顶、无墙的建筑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较为常见。中国传统园林中亭的设置,作用在于人们休息、赏景,亭自身体积较小,造型典雅,在园林中的位置并不固定。亭可以供人们避雨、乘凉,作为园林中的人造景观,起到丰富园林风景的作用,为人们欣赏园林美景提供良好的驻足地。《园治》中提到,亭代表停的意思,人们在游玩园林的过程中,停下脚步在亭中休息。亭子通常结构较为简单,由几根柱构成主体部分,有些亭子的柱身通透,柱子之间没有围墙,有些亭子设置了半墙。亭子的外形轻巧,和园林中的自然景观形成一致的风格,共同构成了园林的整体画面。中国传统园林中,亭的设置十分普遍,每个园林几乎都设置了不同外观的亭子。中国传统园林中亭的设计建造体现了民族特点,造型别致,色彩丰富。亭子的造型,尤其是屋角起翘蕴藏着飞动效果,在建筑物中隐藏这种飞动之势,将赋予园林建筑空间的独特的美感。

五、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艺术体现

(一)空间上的渗透层次美

园林空间上的联系分隔,若人的视线要在不同空间里进行畅游,就需要在分割空间上进行一定连通,产生富有空间层次的变化,使原本静止的景观产生流动作用。对景在园林中起到的作用是联系两个空间,一方面确定观赏面和角度所形成的画面,运用建筑的柱子结构,使景色清晰明确。另一方面随着观者脚步以及视线的移动,所欣赏的风景也发生变化。对景强调的是所框的景色。对景设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美丽景致,选择最佳视线角度来进行设框观赏。根据所选取景物的范围来定义窗框形式大小和位置。

(二)视觉语言上的形式美

画面构图布景,景的布置一方面以小景色为主要题材,在窗洞后配置一定俊秀的石峰,花草竹林,形成典雅的小品画面。例如狮子林的“寒梅图”窗景;一方面从画框的一个角度进行搭配,画面斜出松梅植物、假山顽石等使画面产生较为平衡的美感。

(三)心理语言意境之美

1.虚实对比

虚使实要素传达给游人联想感知,产生幽静深远的意境。“实”指的是墙体等基本结构;虚指门窗与墙体形成的虚实关系,以门窗内部昏暗环境对比外部明亮景色。门窗留白化处理使得墙体变得轻盈厚重。虚实问题在历史发展中分为两个派别,其中一派为孔子、孟子,另一派是老子、庄子。老子、庄子觉得虚更加真实,因为虚的存在构成了实的发展,虚若不存在,生命活力便荡然无存。他们的这一看法在《易.系辞传》中体现出万物在虚空中进行流动、转化.”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诗情画意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性较高,其营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审美艺术性比较高,具有较大的观赏性质;②园林建筑相对灵活化,因为园林建筑艺术性的特点,在设计建造上所受到的局限较弱,建筑物的面积、形状随机性比较强;③园林建筑的通透性强,园林建筑在建造时注重室内外空间组织以及利用,将室内外空间进行有机化结合。④园林建筑序列性比较强,园林建筑注重打造一个步移景异的序列性空间。⑤园林建筑与环境结合密切,与其他景观融为一体。与筑山、理水进行配合,构成较佳的景观效果。美感虽不能脱离形、色、声、体的想象和情感上的欲望,但其高级形态却超越这种感知、想象。这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意味层”。阮籍的“微妙无形,寂寞无听”就体现艺术作品的意味层的经验。

结束语:在当前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质量及效果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设计人员应清楚认识园林建筑设计现状及特点,充分把握园林设计中美学思想的传承及体现,以便更好进行园林设计,使其整体设计取得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美学园林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