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设计研究*

2020-07-13尉晓彤

大众文艺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重工业旧址景观

边 哲 尉晓彤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如今,工业化也逐渐被信息化,智能化所代替,工业时代正慢慢融入时代的洪流而逝去。我国在城市发展初期曾依托工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而如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多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其中重工业产业所占比较大,故包含重工业废弃地,重工业遗留物的整体空间以及其附带空间统归类为重工业旧址空间。重工业旧址空间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存在,它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各所在当地的一部分人文精神,所以重工业旧址空间的保护以及再生改造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工业旧址空间包含重工业废弃地,而重工业废弃地是指曾用于重工业生产制造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用途,但目前已经停止生产制造活动的场地。这次场地的原貌往往因重工业或其因素而受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其自然的地形地貌,水体,土壤等被损坏,需要经过治理修复才能再次利用。因此生态环境的修复是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设计的重中之重。

重工业旧址空间的改造不仅仅是对建筑的改造,对其整个空间乃至环境都是新维度的提升,在新视野下,针对重工业发展初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及非长远性看待发展的狭隘思想[1],重点加入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城市增添一分绿色,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由于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的优势逐渐凸显以及较有发展前景,当初的政府和房地产行业也从排斥和质疑的观念转化为对空间再生改造的支持、鼓励和大力的宣扬,由于社会多个阶层的支持和认同,对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这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LOFT”发展较为迅猛的阶段,这种新兴的空间改造模式比较灵活多变可以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中使用,在利用中多以空间功能的替代作用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将这种新型的改造活动看作是一种新兴文化、新兴观念的建筑设计思想。在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中,空间改造的类型变得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固定间改造的范围也不仅仅是小范围、小规模而是整个大型的建筑空间区域,对一整个街区或应用空间进行改造,旧址空间再生改造规模和类型的逐渐多元化使旧址空间再生改造的发展更加的系统和完善。

在这里,恢复重建主要是指生殖和原始生态功能建设,其中包含许多专业的一般条款,包括重建和改建这些一般指一些退化生态系统的转换,以更好地恢复其生态功能,然后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他们的结构和系统功能。

生态学中生态修复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生态过程和机制的领域。生态修复的范围包括工业遗址以及采矿荒地,草原,湿地和森林的生态修复。

我国在工业发展的中后期便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早在1986年,国家就出台了《土地管理法》,以此来治理水土污染,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2004年相关部门发表了《关于切实可行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其内容明确了各类型的重工业企业在停止工业生产活动后变更土地使用性质时,须对该区域土地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已污染土地做出可实行的修复方案。2012年,相关部门发表了《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该规定有指向性的规定了工业企业旧址空间变更使用功能所要进行的相关环境调查与评估、治理修复等标准。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国家每年会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治理工业污染,都体现了国家对重工业旧址土地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重视。

恢复生态学在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设计中,不应该是片面的,不能从单一的某一环节来体现,它应体现在改造的方方面面,与新设计的内容相辅相成。应用恢复生态学有助于加深理解如何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体现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工业旧址空间与其他的文化遗产有很大的不同,它蕴含着工业时代特有的技术价值以及独特的场所精神[2]。老旧的工业厂房,废弃构筑物的改造,重要的是要与城市的更新步调一致,“后工业景观”则应运而生。

“后工业景观”的基本含义是指在被废弃的工业生产制造用地上重新建立的景观。后工业景观不仅是在工业废弃地重建的景观,更是延续了原有的历史记忆与场所精神的新标志性景观。它一定是保留了部分的工业遗留物,或是利用了工业元素符号与特征,它不得彻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推翻重建,必须是基于原有空间的特性进行的景观升级。将景观设计用与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的手段,是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保护规划应体现对重工业旧址厂历史真实性的保护,我们应着重对于旧址内真正的历史建筑、工业生产遗存等进行保护,这些历史遗存才是重工业旧址价值的物质承载体。应尽量避免拆旧建新,以及任何破坏历史遗存的做法。原址原貌保护是首选的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的理念和模式更加的系统和完善,空间再生改造的技术也更加的完善和成熟,如今对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不再是只凸显旧址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是发掘出重工业旧址空间的经济价值、社会利用价值、绿色生态价值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价值。将重工业旧址空间当作一个商品,一个媒介[3],利用科学合理的空间改造设计将空间的功能显现得淋漓尽致,将建筑物的外观改造的符合现当代的发展方向和审美特征,将整个建筑区域完美融合,彰显城市的特殊风情,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成为城市的新兴象征。在重工业旧址空间再生改造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高标准和高追求,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不仅仅要从建筑物的本身出发更要与周围的大环境科学合理的融合,使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使两者完美融合不显突兀。

在旧址空间再生改造中可以从环境设计的方向为改造设计的主方向,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设计改造理念和方法用来顺利解决我国遗弃重工业的旧址改造中的问题,我国被遗弃或者闲置的重工业厂房或仓库种类主要有没有经过后续处理的闲置工厂或仓库、经过后续处理却仍处于闲置状态的工厂或仓库、被房地产商购买却处于闲置状态的工厂或仓库。由于西方国家所接触的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想法,现阶段主要是对重工业旧址空间进行可持续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再生改造[4]。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利用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重工业旧址空间形式,随着使用功能的变化,以使重工业旧址的外部环境满足文化展览空间的构成需求。展览空间的利用,对重工业旧址外部环境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旧址空间景观,道路,建筑外观形状和建筑入口的场地[5]。

建筑美学的相关概念中指出,建筑美学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简单的、单一的建筑规格的美,而是指的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高超技术和功能科学合理分配的美学。重工业旧址的建筑设计本身就具备所在社会阶段的建筑特点和建筑设计艺术,所以在进行重工业旧址改造时,要尽力保留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与现当代审美眼光的融合,更加重视建筑美学特征的表达。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师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一代代建筑设计师的建设改造下,重工业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完善;在现当代,随着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完善以及长期的建筑改造实践经验,重工业的旧址空间再生改造更加注重功能的分类和实现以及与建筑风格科学合理融合,开始较为注重建筑美学特征的表达。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一种人文现象,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是时代特征的写实和象征[6]。现当代,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所生存的建筑环境也有所变化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脱离了生活,不再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和满足感,建筑美学的凸显表达可以对建筑物的再生改造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将人与生活融为一体,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对建筑美学的凸显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对重工业用地的价值认识不足以及某些工厂的严重污染,往往会导致重工业用地的倾覆和重建。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教授曾经说过:“在同一地点建造新建筑物时,其浪费和额外的能源消耗=建筑物中所含的能源+城市基础设施+拆除所需的能源”[7],这种行为对遗产造成破坏,对资源造成浪费。生态概念景观设计可促进场地自我延续,自我维持和最低程度的干预,而旧的重工业场地设计则代表着现有的能源回收。经过处理后,它可能是适合于工业风格景观建设的元素。景观生态设计技术的使用,一方面营造了历史氛围,另一方面促进了工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从文化语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两个方面来看,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工业旧址地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由于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沉淀,旧的重工业基地在文化,技术和美学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并且也是城市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工业旧址空间的再生改造设计过程中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要注重保留原有工业构筑物的真实性,应考虑到其所含有的历史痕迹[8],时代文化以及与人类之间的情感回忆。可以选择符合上述观念的纪念意义较高的构筑物进行原貌保留,做到“修旧如旧”,遵循其自身的建筑逻辑,来维持原有场地空间的风貌和精神。

猜你喜欢

重工业旧址景观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景观平面图》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