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性”到“诗性”
——以德拉克洛瓦三件作品为例

2020-07-13西北大学艺术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但丁神性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710000)

德拉克洛瓦早期的油画作品大多数是以文学文本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美的形象在他看来也许更多是出自于文学作品,正如温克尔曼认为最美的古代雕塑是来自于以史诗故事为蓝本而创作的拉奥孔,可见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艺术家就早已采用史诗文本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和文学相互交融的漫长发展中,也许由于艺术寓意的不同,一个趋向于解释神(神学),另一个趋向于解释诗(一般文学)。解释神的那一部分作品多用于布置教堂天顶画和壁画,它们题材多数来自圣经;解释诗的那一部分作品更多采用了古希腊神话等纯文学作品。

温克尔曼说“荷马史诗中的神不是什么别的,而是以自然、阴影和崇高思想为外壳的各种力量的自然表现。”1可见“神”指向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混合力量的集中体现,并且能带给他们力量。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画面居中的主人公其中一个是精神导师维吉尔,另一个是但丁,船身围绕着被水淹没的恶鬼,这些形象均出自于但丁史诗《神曲》中的文字描述。我们发现画面中维吉尔和但丁的面部特征几乎一致,同样是鹰钩鼻,脸部消瘦并且嘴角朝下,这虽然几乎是同一张脸,但我们通过头戴桂冠这样明显的象征物依然能辨认出导师维吉尔的身份。

但丁的人物肖像可以追溯到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树立的但丁雕塑,《但丁之舟》中但丁面部特征和圣十字教堂的但丁雕塑面部形象几乎一致,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仪容却很难找到确切的材料记载。温克尔曼在《希腊人的艺术》里说“艺术家从可以感知的美那里汲取优美的形,而在描绘面部崇高的特征时,又从理想美那里汲取了优美的形;他从前者那里得到的是人性的东西,从后者那里得到神性的东西。”2维吉尔和但丁作为不同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长相在艺术创作上必须要集合所有杰出诗人崇高理想化的美,理想神化后的肖像才能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德拉克洛瓦笔下的维吉尔在刻画上比但丁要更为理想化,他需要在但丁“优美的形”那里再概括出理想化的美,只有这样观众才有理由相信画面上的维吉尔拥有神性的力量帮助但丁渡过地狱之河。

虽然美的形象从古希腊罗马发展以来一直保留着“优雅”和“崇高”这样的特质,但十九世纪写实主义对美的形象也说出了自己观点——凡是真实的生活即为美,包括现实中丑陋的人,库尔贝和写实主义团体指出若不能表现当下真实的生活,写实主义就无需存在。写实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坚决表现事实,无关神性和诗性,过分地去强调“人性”让写实绘画失去了古典主义的崇高感,失去崇高和优雅后让写实主义的绘画趋于平淡。如诗人在创作时需要与荷马史诗作比较,人们不仅要在画面中汲取美感还要有更高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古典主义绘画并不缺少,多少艺术家要在古典主义的美感里吮吸养分。比如《苏格拉底之死》到《马拉之死》等经典油画作品,画面上的人物即使面临死亡,不管是描绘苏格拉底还是马拉——人物都是高雅而优美地死去。莱辛曾指出观众在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就已经能意识到他们的死亡,虽然那个屠杀的高潮没有在画面出现,由想象力能完成的画面也同样能完成艺术家表现的目的——同时保留了古典主义要求优雅的美感。而去描绘那一瞬间被处死的画面即使能让观众赞赏,可是也无法让观众天天去承受这一种快感。

古典主义带着神性的光辉被每个世纪追随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不停地润色,他们在重复模仿的过程中很可能失去自我。自十四世纪拉斐尔绘制圣母子的神性格局以来,几乎再也没有哪个艺术家能超越拉斐尔树立的圣母形象——慈爱,温柔与优美、不管在哪个时期人们都不会感觉到圣母形象肥胖或枯瘦。自古希腊塑造的那些精美的人体雕塑作品以来,后人很难在古典雕塑艺术上有所超越。我们在这些早期树立恢弘高度的艺术作品上看,他们共同形成了古典主义庞大的身躯,并且受到后世不断追逐与复兴,艺术家只能不停地在模仿中学习,模仿是古典主义艺术家向古典技巧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功课。古希腊艺术家模仿了最美的模特(自然),拉斐尔模仿了古希腊大师,而籍里柯模仿了拉斐尔,德拉克罗瓦又模仿了籍里柯。这其中不止我所举例的一个艺术家模仿前一位巨匠,对于温克尔曼来说模仿未必是一件坏事,艺术家一旦不去模仿古代(古典主义),他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没有了优美的线条和轮廓,甚至了破坏了古希腊以来建立的崇高和优雅的特质。

敢于自我创新的人,需要像拉斐尔那样有才华的艺术家开辟。鲁本斯、贝尼尼和德拉克罗瓦这样拥有才华的艺术家出现了,他们需要继承古典主义——模仿,但同时又把模仿变成仿造——一种开始拥有独立思维的智慧。在鲁本斯的笔下,人物开始发胖——不同于古希腊人物的健美。而贝尼尼又开始把模仿古代对象转变成模仿身边漂亮的模特,贝尼尼勇敢地丢掉了古希腊的崇高感而得到了优美。德拉克罗瓦《希奥岛的屠杀》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张作品却似乎暴露出德拉克洛瓦在模仿古典主义绘画上所有的缺点。正如对这张作品批评中提到这场屠杀像希腊人感染上了瘟疫,并且画面上的希腊人穿错了衣服。但德拉克洛瓦已经完成了艺术的目的,这个目的像亚里士多德所指出:艺术给观众带来的快感,比如怜悯和恐惧。从亚里士多德的角度看,德拉克洛瓦只是在模仿对象上出现了差错,这个差错虽然和希腊不可能出现的服装有悖,却依然达到了德拉克洛瓦想要的艺术效果。

古典主义在德拉克洛瓦的继承模仿中形成了一种诗性的格调,而他一生却自认为自己是纯正的古典主义画家,他并没有欣然接受别人管他叫“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复兴的主流中,承认自己不是古典主义或许让德拉克洛瓦如同承认自己不会绘画。德拉克洛瓦年少时在古典主义画室的训练中,早以扎实的古典主义基本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这个了不起的作品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画面上,居于中间是一个高举着三色旗的女神,旁边有举着手枪的年轻人,不仅人物造型有着严谨的古典主义的要求,倒下的尸体也极其注重优美的线条和轮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画面中人物身体上强烈的外轮廓线,不仅粗狂而且挺拔有力,这一点特征在德拉克洛瓦晚期的作品中逐渐变淡,这也意味着他离古典主义越行越远。他离古典主义绘画的神性格局越远,他离浪漫主义的诗性就越近。

描绘神的故事,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被艺术家关注。德拉克洛瓦作为浪漫主义的雄狮,他不仅力图在文学题材中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擅长思考心灵与世界的关系。他有诗人般敏感的心灵,而这一灵巧的心灵远远超过了要去描绘一个多么优美的形——古典主义的神性。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古典主义的神性发生了变化:古典而优雅的神话人物不再是美的形象——具有当代流行的、文学诗性的神(如维吉尔)才具有美的形象;能成就英雄的战争未必是美的形象——如描绘希奥岛屠杀的场景中只表现出瘟疫般的丑陋;能打胜仗的人未必是英雄的形象,只有代表人民肩负起责任的人——如德拉克洛瓦笔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才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注释:

1.[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8.

2.[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但丁神性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年老的画家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春·遇见
向古典主义致敬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