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雕塑教学杂谈*

2020-07-13刘宇航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雕塑美学传统

刘宇航

(广西艺术学院雕塑系,广西南宁 530000)

中国古代雕塑传统、古代波斯与印度雕塑传统、古代埃及与希腊的西方雕塑传统共同被作为世界上三大雕塑传统,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高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在古代社会中雕塑的历史地位低下,雕塑只是匠人门的“皂隶之事”,“不登大雅之堂”,为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不屑。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文化与历史原因,雕塑的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传承并未得形成系统,导致中国雕塑史中多次出现雕塑的艺术性出现倒退的现象,相当一部分雕塑技法与心得的失传与断层。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的雕塑传承只是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口口相传,一直都没有出现社会集体性质的相对系统的雕塑教学体系,这种现象到了民国初年才有了转机。

国内雕塑专业学院教学已有近百年历史,基本沿用了西方的教学体系。西方雕塑教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民国初期,一批进步学者赴洋学习,带回了一套完整美术教学体系和审美意识,开启了近代雕塑教学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家意志的影响,派遣大批学者留苏,雕塑教学与艺术形式上受到了苏联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涌入,各种现代艺术流派不断进入现当代雕塑教学视野。雕塑教学经过三个时期的积累形成了今日的教学体系。

但是,随着中国国家整体实力的崛起,单纯西式的雕塑教学体系渐渐无法满足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部分专业院校开始尝试建立中国传统雕塑教学体系或传统雕塑教学课程。当一部分学者开始对中国传统雕塑创作和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的时候,却发现由于传统雕塑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只能用西方雕塑的理论来作为参照,这样的现象实在尴尬与无奈。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建立传统雕塑教学课程体系不能参考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在此过程中存在这诸多问题与困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开始传统雕塑课程已有多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意象的造型感知,笔者作为教员在传统雕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中西结合

西方的雕塑教学体系在中国学院教学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它是集解剖学、透视学、构成学等为一体。学生从开始学习美术时都已经受到西方美学标准影响,鉴赏一件作品基本都是从作品的比例、结构、解剖等标准来判定。审美意识上的先入为主,对于面对中国传统雕塑却无法正确地解读与判断,甚至会造成误读导致抵触与排斥。

中国的传统雕塑教学相对于传统绘画、书法等专业来说相对滞后。传统绘画与书法专业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与教学体系,它们能够独立的教学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区别开来。有学者曾提出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立足于传统文化不受西方美学思想影响的雕塑教学体系。但是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一套本土化的雕塑教学体系,原因如下:1.传统雕塑自古没有独立的理论支撑,都是依附在画论之下形成的美学风格。2.自古雕塑工作者地位低下,雕塑技艺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3.传统雕塑涉及的材料之广,雕塑工艺技法之多无法完全整合教授;4.中国传统雕塑分布较广、面貌众多,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5.中国文化的特性决定无法与西方雕塑教学一样,像学习科学一样学习艺术。

当今,全球化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无法切断与其他事物的关联。雕塑学科的发展亦是如此,不论是从社会的需求,还是艺术家创作的初衷,需要中西方艺术的不断交融。因此,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上增加传统雕塑的课程,再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教研与总结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意识是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以西方美学基础来学习传统雕塑?学院教学涉及学习传统雕塑时都绕不开这个问题。国内大多数专业院校的雕塑专业已开设对年的传统雕塑课程多年,除少数院校外,多数院校只开设1—2门传统雕塑课程,通过三种方式学习:1.考察各大石窟、陵墓、博物馆等;2.临摹考察的传统雕塑;3.在前两种学习中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这三种教学方式的确也是学习传统雕塑的必经之路,但1—2门传统雕塑课程的效果并不明显。

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三:1.学生在通过大学前半段的基础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美学基础和艺术手段,学生在接触传统雕塑的时候可能会感受到美感,但是解释不清楚到底没在哪里。2.学生缺少前置的理论储备,理论储备不仅仅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知识。在面对传统雕塑,搞不清雕塑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涉及的历史文脉。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进一步理解雕塑的可能性。3.学习完传统雕塑的课程,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法对传统资源进行很好的转换。学生只是通过写生、临摹等手段进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离不开观察的对象,在传统雕塑的课程中审美意识没有得到升华,因此脱离了观察的对象将会无所适从。这几点原因其实都是意识问题,属于认知范畴。教学分为教与学,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在解决学习意识问题时也不要双方的努力。

首先,班级(工作室)主要专业教师和传统雕塑的授课教师在学生刚刚进入雕塑专业学习时应该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在没有形成自身的审美标准之前同时接触西方美学和东方美学相比西方美学先入为主再接受东方美学会更容易。举一个不完全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婴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同时有两种语言环境介入,孩子学会两种语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等到母语已经先入为主的时候再学习其他语言就会变得很难。对于大多数只能开始1-2门传统雕塑课程的院校来说,在学习雕塑的启蒙阶段被引导学习东方美学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了解中国文化特性尤为重要,学习传统雕塑就好比找中医治病一样,中医和西医不同,不是哪疼治哪,而是通过调整全身的内稳态的失衡(就是调阴阳),达到治疗局部病变的。这个比喻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它们都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如今,传统雕塑之面貌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学、政治(历史)、宗教、书画等共同影响的结果。解决传统雕塑教学的问题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学习的问题,不是仅仅凭借学习哪一门知识而能够解决的。

从先秦至今,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受到哲学的影响,它重视主观的感受,不重视对客观事物外形的模仿,追求物象的“意象”。李泽厚先生认为:“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传统雕塑与文学、政治(历史)、宗教、书画都在中国哲学的范畴发展,它们之间也在相互的影响,从传统雕塑不难发现这些因素的影子。

传统文学讲究“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之意,还有隐藏、隐居的层面。像“踏花归来马蹄香”“山居之意裕如也”“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含蓄之美的词句比比皆是。传统雕塑将文学中的含蓄之美呈现出“神龙见首不见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如秦代兵马俑、汉代木马、南北朝石辟邪、唐代石狮与天王力士等像并没有剑拔弩张、紧张迸发的场面,而是含而不发使人回味,把含蓄表现得淋漓尽致。

政治是艺术的风向标,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雕塑在朝代的更迭中变换不同的艺术风貌,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而成就了莫高窟艺术。到了宋代,西夏控制河西走廊阻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莫高窟艺术开始走向衰败。莫高窟中的造像在每一朝代在统治阶级的影响下展现不同的主题、形式及精神内涵。

自古雕塑与书画同源,传统雕塑缺少理论上的总结和梳理,多依附于画论,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也多受书画的影响。传统雕塑和绘画都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它们必然会带有中国传统思想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本来就是具有统一和全息的特征,它并不强调逻辑分析,中国传统的理论有着互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近些年以来,中国雕塑界传统雕塑的学术论坛、教学论坛等学术活动上经常用到“写意雕塑”“意象雕塑”的词汇,不难看出是借用了传统绘画中“意象”“写意”的理论。这些词汇用在雕塑中仅仅是一种模拟的借用,因为“意象”“写意”原本都不是来描绘雕塑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借用传统绘画理论的做法是今借古的说法,来阐释古代人从未提及的传统雕塑,同时也被当作阐释当代人的雕塑。我们通过上面的阐述不难看出只有通过全面的学习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认知传统雕塑。

三、成为研习传统雕塑的“老中医”

学习传统雕塑主要是解决意识问题,解决意识问题单凭1—2门传统雕塑课程解决意识问题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专业院校雕塑专业开设的传统雕塑课程不在于它授予学生多么深刻的艺术内涵,而是在于能够为学生开启一扇传统雕塑的窗户,这才是它的意义所在。在中国话中有个词汇叫作“老中医”,“老”代表时间的长久,“中医”代表从事的行业,“老中医”还有一层意思为形容医术精湛的中医。学习传统雕塑的我们就好比一位年轻的中医,在学习的路上切勿急于求成,通过多种途径对传统文化的涉猎,使自身富有国学底蕴,才能成为研习传统雕塑的“老中医”。

猜你喜欢

雕塑美学传统
巨型雕塑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我的破烂雕塑
外婆的美学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雕塑类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清明节的传统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