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中国教育来场“课堂革命”

2020-07-13王木兰陈风雷

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课堂教育

王木兰 陈风雷

(二)特点和内涵

——教研成果专属化。以优质课、公开课的形式、标准和质量,对教学内容进行教研开发,以产品管理模式对特定课堂教学进行署名认证、专属授课、品牌管理和薪酬激励,“谁研发、谁专属,多开发、多收益,争创新、出精彩,集众智、惠教育,筑平台、建生态”,从而激活教师潜能,强烈激发教师教研热情,力争3年左右专属授课占比达到30%,力争3~5年左右时间创新课程资源占比达到30%,力争5~10年“合作+专属”授课全国推广比达到30%,真正把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實践,把课堂教学开发为知识产品,把教学行为升值为知识服务。

——教师授课合作化。“灯越多,你的路就越亮”。改变一班集、一科目的课堂教学由一名任课教师“一人独占、一家之言”的局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一亩三分地,老师说了算,师生老面孔,老调不新鲜”的尴尬,建立以“一名专责教师指导为主、多名专属教师授课为辅,线上自由探索,跨域教学相长”的合作教学形式,教学成绩由专责老师负责,课堂教学由全体专属老师合作参与,实现师资力量和教研成果的统筹配置和优化应用。

——课堂教学开放化。在教学设计上,倡导践行最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法实践,鼓励教师进行探究式、合作化、原创性、探究型、体验感的教育实践和创新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师的“闭门造车、独家绝学、个性思维、原创价值”,转化为“名师金课,开门巡讲,海纳百川,教学相长”开放式教育。在教育效应上,通过班与班、校与校、区域与区域的教学成果共享,淡化择师、择班、择校、择区矛盾,还可帮助不同地区学生共享优质课堂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假以时日,学校全日制教学将式微,而开放式教学大行其道,学生因共同兴趣而欢聚于或实体或虚拟的专属课堂上,来自不同岗位,跨年龄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思维来讨论共同的问题,教育突破局限、走向更高境界。

——教育效应协同化。一堂专属课的研发和实施,实际上集合了同科全体教师(也可以引入社会各领域优质智力资源作为师资)的智慧和努力,专属授课模式会激发教研热情、激活教师潜能、叠加教育效应,会让教学重心重回课堂。对教师而言,由“一师教一班,闭门成一统”变成“众师合力教,协同共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积累、延长了教育生涯和教学生命;对教育而言,由“一课授一班”变成“金课教全校”,最后达到“名师跨域教,金课走天下”,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最大外部性;对学生来说,由“系出一师承一统”变成“众师点拨汇百家”,较低成本、成倍概率享受到金质课堂教育、优质名师资源,提高获益面和成才率。

——教育教学信息化。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教育奠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经费。”以此推算,2020年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费将超3500亿以上(甘肃约20亿元)。

——课堂教学产品化。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也是最有效率的行为。为避免“缺乏反馈机制,委托代理问题,所托非人问题,养懒汉效应”,以“合作+专属”授课模式构建和推广为契机,组建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化运营主体,打造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专属课堂教学的开发、留存、包装、推广、应用和服务,真正把课堂教学开发为公共型知识产品,把教学行为升值为普惠型知识服务。

——教育产业化。回到真实世界,必然面对教育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乃至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中国基础教育(K12教育)除学校教育外,也涵盖课外辅导、培训以及学校信息化,其中教育培训形式可分为民办教育、线下教育和在线教育。线上辅导主要以内容、平台、工具、家教O2O等模式存在,公司众多,但规模都不大,主要以“基础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创业商业模式的特点与趋势为主,创业公司普遍处于盈利模式探索阶段,行业未来的整合性和爆发性会比较大。线下辅导机构比较分散、参差不齐,差距已拉得很大,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完善的教研体系,优质教育内容及核心教师资源将成为龙头们跑马圈地的撒手锏。当然,二者都属于2C(客户)端市场,线上面临获客成本高和黏性低的问题,而线下将面临师资不稳定,扩张对管理等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3.05亿人;随着二胎政策实施、升学就业压力增大和碎片化学习需求增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5000亿元以上。在线教育的突出优势在于灵活便捷、资源丰富,并且结合AI、VR、AR等技术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弥补线下教育不足和缺陷。84.9%的在线教育用户认可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自2018年以来,国内已有4家在线教育公司上市;有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推动个性化在线教育普及,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2018年,甘肃和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师生、财政教育支出数据分别为1.08万所、410万人、592亿元,51.89万所、2.79亿人、4.61万亿,其海量数据和万亿产业规模足够培育一个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双轮驱动平台型社会企业。如我省打造“合作+专属”授课模式为主导的线上教育平台,则可能实现教育资源连接全省、辐射全国,从而成为惠民强省兴国的支柱产业。

(三)价值和意义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经典。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的主渠道是课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永远的课堂,只有永恒的教 育;而承载教育意义、浓缩教师价值、影响学生终生的主要载体仍然是经典隽永的名师课堂——哪一个父母不愿意孩子接受有经验、有智慧、有情怀、有幸福感的教师的教育呢。哪一个学生不感念和追忆影响其终生的课堂。通俗地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提高、思维和体验上有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必须达成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必须以学生为本实施教学过程,四是必须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必须达成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必须以学生为本实施教学过程,四是必须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孩子最好的知识服务。把人类已知变成学生的认知、把知识学习转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极其困难的事。屈指一算,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要接受1万多节课堂教学,从而奠定人生根基。然而“万堂人生奠基课”,其中金课几何?我们的知识不断迭代,需求持续升级,名师金课永远是“稀缺品”,现有的教育供给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而“专属与合作”授课模式,打破体制内教育体系的高高在上、课堂形式的自我封闭,对以师为尊的强制灌输进行纠偏,对以班为主的固定授课进行补充,通过专属课的不断开发积累、系统优化集成,最后构建起教育信息智能服務平台,提供个性化、优质化、普惠化的教育服务,让学生享受更多“金质课”,让孩子真正获得受教育的选择权和选优项。比如北京十一中学开发出300多门课,让学生自主选择,找到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

——让教师收获到职业价值。“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谁把资源用得好归谁,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通过市场交易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同样,把共有的、低开发度的课程资源,给最上进、最优秀的老师(也可以是校外有志于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各领域人才)实现价值最大化,让教育行为和教育职业价值化,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好课走遍全天下”,“师不必有名,课必须经典”,激励教师倾尽毕生所学,打造一堂堂“经典名课”,让更多课堂成为“金课”,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可能成为“名师”,让教育在远期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尽快做到“用教师们最优质的教学表现,合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让最优质的课堂获得最大认同,让最有价值的教师获得最大收益”。

——让学生走向主动学习。时代瞬息万变,知识门类和专业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者,来适应不确定的未来。所有国家、父母和孩子都在期待教育给出确定的答案。于是,教育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拥有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不仅中国高考在变,美国大学录取方式也在变。比如由100多所顶尖高中组成的MTC(Mastery Tran Consortium)联盟,就不再用传统分数和等级来评估学生,改用8项核心能力过程评估。这些能力包括分析和创新思维、口头沟通与书面表达、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数字素养和定量研究能力、全球视野等等。学什么,怎么学,甚至怎么考都在朝着解决方案的方向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在给学生的主动学习装上发动机。

——让学校发生组织改变。全球教育面临“怎样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挑战,而这个挑战的根源却是学校组织的系统变革。教育的升级,从组织变革开始,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1.小微学校:学校变成了围绕学生展开的组织系统,一个老师可以关照到五六个孩子每天的成长,但要克服课程不够丰富、缺乏选择性的缺点。2.大规模学校:重构成千个管理单元——既借鉴了小微的优势,让老师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挖掘了大规模学校的好处,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前应该体验的各种经历。如学校把5000名师生的大规模组织,重构成围绕学习组织起来的2500个管理单元,既借鉴了小微优势,让老师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挖掘了大规模学校的好处,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前应该体验的各种经历。3.开放式教学:未来学校也许会摒弃全日制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因为共同兴趣而欢聚一堂;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八十岁,可以是父子、兄弟,朋友、同事;来自各种工作岗位却坐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维来讨论问题,那才是教育突破局限、实现真正的意义。

——让师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校第一财富,学习应是教师最鲜明的特质。无论何时,教师都必须担当整个社会的价值守门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只有不断学习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只有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终身学习,才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育发展需要做强教师的团队。“专属+合作”教育模式,就是帮助教师发挥“情绪劳动”的最大价值,学会借脑子、借技巧、借资源,博采众长,协同共享,共同打磨优质课,向课堂要质量,为学生谋未来,这符合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让教育回归人之为人的特性。知识是社会建构的,社会需求和评价体系发生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确立,今天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培育哪些人之为人的核心素养呢?2007年美国《21世纪技能框架》提出了三大核心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首次提出为确保“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全球素养”必须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素养框架的一个重要维度;会后,7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各自计划。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四大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诚信、友善等必备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这些核心素养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要求,也就是说它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培育,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转变“为了教而教”、形成“为了学而教”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打造新时代新内涵、新载体、新特点的中国特色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使命。

三、理论和依据

(一)课堂改革:由单维走向多维的现代课堂

山东知名校长李升勇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改革属于局部改良,还算不上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是人类大变革时期的一次颠覆性的、持久性的全方位改革,其主要趋向:一是推动教学目标由学科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培育未来公民必备的终身学习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社会推动能力。二是促使教学依据由课本回归到课程标准,本着“以课标课程标准为底线,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和民族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上线”的理念来设置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等。三是让教学材料由教科书转向到教学资源,让“教材”和“学材”回归本位,世间万物都应该是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四是拓展课堂结构由有限时空转向无限时空,课堂乃至学校的固定时空界限被打破,凡是教与学活动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学校)。五是学生的参与、展示成为现代课堂的核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恒动力。六是引领师生由合作学习转向学习合作,学习目标由获得知识向解决问题转变,由“合作学习”向“学习合作”转型。七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支点由“关注效率”转向“关注效益”。八是教师功能由主导学习转向协助学习,教师内涵被重新定义,“世间万物都为师”。九是全面支撑信息技术由教学应用转向学习应用,帮助和教会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最大化地服务于学习。

启示:教育学者沈祖芸认为:只有“教育七盏灯”(组织、空间、教育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都比较活跃的时候,学校才是在符合教育规律的轨道上进行着探索和变革。比如,看学校组织规模有多大(学校正在变小),有没有出现像星巴克那样的第三空间(教室正在消失),老师是不是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教师职业转向情绪劳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没有更多选择性(从标准答案到解决方案),有没有开设更多选修课或者兴趣社团(从专业导向到能力为本),是不是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回到人之为人的特性),评价体系有没有发生变化(评价落地)等等。如此理念簇新、目标多维、信道多元、场景复杂的教育情景,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合作+专属”教育模式,就是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最新变革趋向,基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盘”,通过组织开放型重构、机制赋能型展拓、技术信息化辅助、系统生态化链接等方法,旨在激活和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质这些教育基本要素的协同演化效益,从而深层次推动教学目标、教学依据、课堂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评价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和颠覆性重建。

(二)锚定世界发展的终极答案:能量和信息

世界是物质的,更准确地说是能量的,因为物质从本质上讲就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是衡量和解密文明的标尺和钥匙。人类快速进步是借助了外力(如火、农业、铁器、蒸汽机、电能、计算机等),技术水平越高,生产能量就越多,就可以解放出更多发明创造,从而达到更高文明。一个文明能够利用的总能量,决定了文明的高度。那信息又是什么呢?信息就是组织和调动能量的法则,比如语言、文字、公式、公理等等。当人类发展所创造和累积的能量越聚越多,如何调动和组织这些能量,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的本质就是通过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发现这样一些特殊的信息。文明的竞争,除了能调动能量总量多的一方容易占优势之外,更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也是必需的,而这一切要靠信息的传递。历史上由于率先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中华文明曾超越所有早期文明,这和信息传播顺畅有很大关系;在近代,技术革命通常是和信息联系在一起的,从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到当今热门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都和信息有关。因此,信息是另一个贯穿整个科技史和人类史的主线。

启示:对教育而言,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在本质上就是基于能量,对人类社会信息的叠加传递和迭代研发,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五大驱动因素(创新、教育、市场效率、基础设施、制度)之一,“可以将技术应用到整个经济体系,并提供劳动力吸收新技术的能力”(Kim,Loayza and Mea-cuadra,2016)。“为了更好地提高生产率,教育必须是基础牢固和专业化的,要在更广范围提供数量充足和质量高的教育(Barro,2001;Hanushek and Woessmann)。而基于信息时代的教育,只有通过构建由数学规律构成的硬性约束,借助信息本身和其传递的规律,才能形成持续性的能量积累和支撑,从而形成国家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释放信息时代的两大效应: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技术革命。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指出,智能商业将是企业未来全新的生存方式,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新商业文明DNA的双螺旋。所谓“数据智能”,就是通过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完成机器决策。机器通过概率论的笨办法,基于海量数据的校验,基于算法的不断反馈来优化结果,其核心是数据化、算法化和产品化。所谓“网络协同”,就是传统的线性结构被重组成开放的网状协同。人和物通过网络形成联结,完成沟通、协同、分工和合作,分摊各种基础服务、客户获得的成本,整个网络、甚至社会的互动协作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腾讯、阿里巴巴、脸书(Facebook)、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就是因为具备“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双轮驱动力,才创造了千亿美金市值、带领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智能时代。

启示:数据智能的起点是场景化,谁能够创造性地想出来一个新的场景怎么被在线化、数据化,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现代社会的竞争,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归根结底是网络之间的比拼。从社会网络学角度看,网络的构成有两个要件,一个是节点:一般指行动者,比如个人、群体、组织,也可以是城市或國家,对教育来说是学生、学校、家庭、教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及企业;另一个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反映节点间的某种互动关系,在网络科学看来,比起节点自身的特征和属性,节点之间的关系对节点的影响更大,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连接成网,共融共生,以人为本,人人受益。未来已来,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推动社会各领域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教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一个最大机会——从教育切入,推进社会信息化、数字化乃至智慧化,或许是承载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后发优势不多的破局点之一。

(四)化繁为简的教育解决方案:认知折叠与文明迭代

所谓“认知折叠”,简单说就是把巨大的复杂性折叠成简单的工具,其本质是帮助他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举三个例子,比如“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每一颗药是把现代医学对这个病的所有知识,折叠进了一颗小小的药丸,把特定发病机理、行业整体的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标准的产品化,提高了治病效率和响应性,也降低了成本。比如,帮助美国人打赢二战的“午餐肉”,它不只是一块装在罐头里的肉,本质上是把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化学、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全部封装进了一个罐头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比如,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的“集装箱”,把国际海运成本降下来90%以上,彻底改变了20世纪全球供应链,深化和推动全球化分工,让即时生产(Just In Time)大行其道,各个国家和领域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启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痛点解决到极致,越简单也就越震撼——一堂课也应该如此。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说的“颠覆性创新”(即:一种从商业模式上创新,把最贵的变得便宜、把收费的变成免费;另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把复杂的变得简单,把笨重的变便携;两者都是从低端切入,创造一个新的大企业看不上的市场,让原来不是用户的用户认识这个市场,然后慢慢地往上蚕食),外卖是餐饮与快递的认知折叠,网络约车是出租与共享的认知折叠,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也是把钞票的印刷、发行、流通、交易等一系列复杂体系折叠在手机支付软件里,成为推动文明迭代的力量。而“专属与合作”授课模式,就是对是教育与互联网的认知折叠,敬业的教师可以将各种知识、方法、技能、经验折叠进课堂上,然后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高效互动地讲出来(生成出来),让每一堂课都是名师水准、金质教学;生态化的教育可以将各种名师、各领域知识、各行业经验折叠进具有互动场景的平台里,实现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文明的进步取决于资源能量和信息折叠的程度。对基础教育课堂进行“认知折叠”,打造课堂教学的“网约车”“集装箱”“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形成“抽象过的省略”“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集成”——“让教育改革推进整个社会的进行认知折叠”,打造高质量中国教育,让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增强教育对社会发展正外部性:正向反馈、收益递增

卢卡斯认为,通过教育积累人力资本会产生一种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推动了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揭示世界和中国长期增长的原因;教育可以提高一国人口的指示和技能,其对于创造新技术和传播、应用、实施新技术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提高生产率,教育必须是基础牢固和专业化的,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提高数量充足和质量高的教育。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经济系统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大量互动,每个人所做的策略选择,都会改变其他人所面临的环境,也因此改变了经济系统本身。如果一项全新技术被越来越多客户采用,那么这项新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用,进而会吸引更多新用户,就会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即所谓“正反馈”;一旦正反馈形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不存在了,反而會有“收益递增”现象。正反馈为经济系统提供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经济体系可以大破大立,不断打破原有结构,建立新的结构。在这样的经济系统中,每个个体是共同进化的。

启示:“合作+专属”教育模式,打破两千年来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单向、固化、封闭的弱联系、弱反馈关系,打破课堂与课堂、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因阶层、时空、体制等造成阻隔和抽离,构建生生互促、师生互动、师师互助、家校联动、校校协同、教育社会同构的正反馈关系和强外部性效益,可以让教育资源指数化升值,让教育质量生态演化式迭代,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人力资源和智慧财富。(未完待续)

(第一作者系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教师;第二作者系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战略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课堂教育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