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福建的实践

2020-07-12李媛媛

海峡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建省柔性人才

李媛媛

新形势下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福建的实践

李媛媛

(福建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多年来,候鸟人才、星期日工程师、院士工作站等柔性引才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刚性较强的人才管理体制下,柔性引才工作遇到一系列新问题。该文针对福建省柔性引才现状,着眼柔性引才工作的规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突出需求导向、创新引才思路、拓宽引才渠道、创新评价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

人才管理 柔性引进 福建省 问题 对策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柔性流动日趋迅猛,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核心的柔性引才理念广被推崇,候鸟人才、星期日工程师、院士工作站等柔性引才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福建省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一系列引才用才精准政策和措施,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努力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各地各部门和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破解福建省发展人才支撑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引才难、留才难提供了新途径。

1 福建省柔性引才工作现状

1.1 主要做法

柔性引才是指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为本,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用为本。柔性引才注重人才智力作用的发挥,做到即引即用,有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能够减少人才培养的成本。二是引智为主。柔性引才的核心是人才智力,目的是发挥智力作用,解决问题与创新创造,引进的人才一般相对层次较高。三是引才方式灵活多样。人才柔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分离,扩展了人才流动的内涵和外延,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延伸了人才智力服务的触角。四是服务时间弹性强。柔性服务时间因人才自身时间安排、单位需求、柔性服务形式等差异,可以灵活采用长期、短期、不定期等弹性时间实现人才智力服务。针对上述特点,福建省通过重大平台、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等方面促进柔性引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才缺口。

一是重大平台柔性引才。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福建省柔性引人才的最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咨询顾问和技术指导方面引进了大量院士专家学者和团队。目前,全省已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5家,其中省级示范站48家、全国模范站22家,覆盖了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县区覆盖率达85.7%。

二是重点项目柔性引才。国家层面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以及省内优秀人才“百人计划”、闽江学者等,一直是福建省主要的引才项目。省内企事业单位近五年来共实施引智项目1660项,以柔性为主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智力9000多人次,泉州市“港湾计划”、莆田市“壶兰计划”、武平县“梁野英才”等地方人才项目均鼓励通过柔性方式引进人才。

三是重要活动柔性引才。近年来,中国(福建)人才创业周、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院士专家八闽行等活动,是省内用人单位与人才交流对接的重要渠道,2011年以来应邀参加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的院士专家就达到19425人次。2016年福建省在革命老区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启动“师带徒”医疗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共有10批80多名北京医务专家先后37次赴福建4个革命老区的扶贫县进行医疗帮扶。

四是完善机制柔性引才。从2010年开始,福建省先后出台了《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柔性引才内容始终被纳入省级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省内部分地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武平县)也出台了当地柔性引才专项办法,完善了推进柔性人才引进工作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政策制度。

1.2 主要成效

1.2.1 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据统计,全省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携专家团队,共开展技术研究2866项,申报专利2800多项,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1800多项,参与制定新标准111个,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项目8638项,对接签约项目5326项,赴1026家福建企业承接666项技术难题。同时,在院士专家的带动下,促成了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成了泉州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批试点示范城市,促成了福建(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也探索出生态文明建设“点绿成金”的“南平模式”。

1.2.2 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用人单位深化院地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例如,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为福州市大数据建设带来强大的创新引擎,泉州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合作设立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型研发机构,并与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共建智能制造产学研项目合作办公室。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柔性引进东华大学教授、纺织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专家团队,通过合作交流让研发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同行业居于国际领先,近年来新产品开发每年超过2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订各类国家、行业标准12项。

1.2.3 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

教育方面,从2010年起,福建省共实施3批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聘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高校人才培养、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省内高校通过柔性引进50名“双聘院士”,促进了重点学科建设和综合办学水平提升。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教授受聘担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新华都商学院(瑞士)院长,指导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启动国内首个创业创新MBA项目,填补了中国商学院的空白点。厦门市支持企业采用兼职聘用、项目聘用形式柔性引进人才,对高校退休人员以及港澳台、外籍教师可采用全职柔聘的形式,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医疗方面,全省革命老区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师带徒”医疗帮扶活动,已指导徒弟义诊病人6590人次,开展大小讲座55场,疑难病例讨论56例,指导危重患者抢救15例,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手术74人,为群众减免诊费、手术费263.2万元。厦门市、宁德市等地加强与北上广知名医院合作,开设“名医工作室”,采取选派、多点执业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流医院的管理人才、医技人才,通过管理模式复制、优质人才资源共享,有效填补医疗技术空白,促进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2 柔性引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柔性引才认定困难

柔性引才对人才智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不同地区、不同用人单位对柔性引进的人才需求不能一概而论。福建省现有的柔性引才支持较多集中于高层次人才,对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尤其是山区、基层一线的柔性引才缺乏相应的支持和运用。特别是在柔性引才的实际操作中,引进人才的状况较为复杂,难以制定柔性人才的量化标准。

2.2 柔性引才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省内各用人单位的柔性引才主要依赖政府的项目和活动,以及组织推荐等,专业性的市场主体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猎头公司等,在柔性引才中缺位明显。已有的一些行业协会、交流会,在人才柔性流动市场中的作用比较有限,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向选择范围,不利于人才与单位的充分对接,尤其对于省内一些欠发达地区,资源条件受限,对接高层次人才机会就更少。

2.3 柔性引才支持激励不够精准

相较于刚性引才,柔性引才的弹性较大,导致其在支持和激励方面更难操作。有的用人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引”“用”脱节,不利于柔性人才智力的发挥。有的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对人才的激励不能比照刚性引才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对柔性人才的智力产出也难以评估衡量,导致柔性引才激励的错位。

2.4 柔性引才的人才资本产权不清晰

人才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才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在人才柔性流动过程中,涉及人才资本产权在人事关系所属单位、柔性引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三者间的分配,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2.5 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优势不足

与发达地区相比,福建人才环境的竞争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产业链不配套、投融资机制不活、薪酬激励不足等,制约了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此外,省级层面尚未出台省级专项的柔性引才政策,相关的柔性引才政策较为零散、政策覆盖面也较窄,总体上也存在吸引力不强、含金量不高等问题。

3 提升柔性引才成效的对策与建议

3.1 突出需求导向,坚持以用为本

落实赶超战略目标的人才需求,是完善福建省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政策机制保障,以“用”的思维导向引领和指导柔性引才机制的健全完善,进一步明确政策指向,适时研究出台省级层面的柔性引才专项支持政策。二是形成引才工作合力,充分把握新时代新福建的人才发展规律,调动有关单位部门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他们搜集信息、牵线搭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3.2 创新引才思路,确保灵活精准

柔性引才要实现“引智”为主,更需要发挥市场对人才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强化市场导向,积极组建人才集团等新型人才中介机构,为柔性引才提供市场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柔性引才模式。例如,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推进人才与项目、技术对接,构建“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柔性引才数据库和柔性人才供需共享平台,为人才与单位提供有效对接途径,并为柔性引才提供政策集成服务和人才数据服务。

3.3 拓宽选用渠道,完善认定范围

着眼沿海山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与类型的差异。一方面,探索开辟不同地区和单位人才交流共享绿色通道,突破区域、行业和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在人才、信息、服务上建立交互共享协议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区域内合理配置和广泛交流,形成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人才服务合作网络。另一方面,在广纳贤才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对柔性引进人才的界定、范围、支持措施等方面予以明确,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时间、方式、经费等要实行弹性管理,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柔性引才支持,发挥人才智力最大化。

3.4 创新评价机制,提高用才效率

人才工作的活力,源于科学的制度保障。对于用人单位,要发挥评价主体作用,针对柔性引进人才的工作特性、服务形式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柔性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创造才智。对于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柔性引才用才工作的定期指导和组织协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套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柔性人才智力及其业绩、价值,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柔性人才可追加相应奖励。同时,要注重发挥专家、同行的评议作用,对柔性人才的技术创新、发明专利、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业内评价,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

3.5 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柔性引才流动性高、服务周期短,对良好的发展环境的需求更为直接。一是对标发达省份和地区,加大对各类柔性引才平台建设、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经费支持,提高柔性引进人才待遇,完善各类奖励措施,激励各类柔性引才工作开展及成果转化。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在开展高层次人才“秘书式”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对柔性引才的“一站式”“一对一”联系服务,探索培育人才服务机构,鼓励市场主体有效参与,对促进柔性引才过程中作用发挥好的人才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给予相应支持奖励。三是营造灵活开放氛围,大力宣传对新福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柔性人才典型,真诚关心、爱护人才,打造福建省刚柔并济、人才智力活力充分涌流的人才聚集地,使柔性引才成为福建省引才聚才的重要渠道。

[1] 李敏.云南省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18-19.

[2] 徐乃盛.国有科研单位柔性引才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11):202-204.

[3] 梁德深,王运武,赵会龙,潘道明,侯建明.欠发达地区人才柔性引进的路径和策略[J].决策咨询,2019(4):59-63,66.

[4] 阳文魁. 深度贫困地区推进“柔性引才”的思考[N]. 团结报,2019-06-07(006).

[5]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引进人才工作政策选编(一)[Z].2014.

C962

A

1673-8683(2020)01-0068-03

猜你喜欢

福建省柔性人才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人才云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