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绿霉菌发生与防治方法
2020-07-12尚乐
尚 乐
(辋川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陕西 西安710500)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
绿霉菌是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最易发生、危害极大的竞争性杂菌。如管理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会给木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产绝收。因此食用菌种植中控制绿霉以及对绿霉菌的治疗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从绿霉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原因入手做简单的分析:
一、绿霉病发病症状
绿霉发病初期、菌丝呈白色斑块逐渐变绿、后期为深绿色、墨绿色直至松软腐烂。绿霉发病适合温度20~32℃、偏酸环境、高温高湿利于绿霉菌的发生蔓延。包括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漂浮着绿色木霉菌的分生孢子。袋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病菌孢子带入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培养料中,并在生长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的感染。
该菌适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生长,主要靠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
二、发病原因
①菌种感染。②违反标准操作规程造成污染。③接菌工具、接菌室、发菌室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感染绿霉。④微孔破洞损造成绿霉污染。⑤高温高湿极易感染绿霉。
其次我们从防治入手:
1、菌种的选择:选择未被感染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菌种。
2、菌棒灭菌:【1】配料:拌料时按照总干料的0.5%加入速效灭菌剂,灭菌前配制好的培养料〔堆料〕不发热、不产酸。装好的菌袋不胀袋。【2】灭菌:起效温度65℃,当温度升至90℃~100℃时只需进行短时间灭菌,培养袋就达到彻底无菌状态,杀菌率100%。 并且彻底预防微孔破洞,绿霉感染。
3、发菌场地以及接种器材的消毒:【1】强效接种灵:1袋高效绿霉净兑5kg酒精,配制成【强效接种灵】用于接种工具、菌种袋表面及双手的消毒。【2】接种前、后对操作环境包括菌袋表面各喷一次高效绿霉净消毒,能大幅度降低因接种操作不规范造成的霉菌感染;菌袋微孔污染极少发生。【3】发菌场地〔发菌棚、发菌室〕在入菌袋前用高效绿霉净进行全面环境喷雾消毒;【4】发菌期:每隔7~10天对发菌场地〔包括菌袋表面〕喷高效绿霉净消毒一次,预防链孢霉和绿霉菌发生。旧场地使用需缩短喷药间隔时间。例如:香菇类食用菌,通氧或脱外套袋后直接将绿霉净药液喷于菌袋表面和周围环境,杂菌污染概率就可降到极点。
黑木耳绿霉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①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②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③出耳后每3天喷1次1%石灰水;④使用新鲜的培养料,严格把好灭菌关;⑤防止棉塞受潮,菌袋破损,接种要进行无菌操作; ⑥若发现袋料栽培黑木耳开口处有绿霉污染,可用石灰乳膏或甲醛液涂沫; ⑦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可用pH为10的石灰水擦洗,也可用菇农乐、甲醛等注射,然后用透明胶布封住,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青霉、毛霉、链孢霉等防治方法同上。
一、黑木耳大棚立体挂袋前期准备
搭建好棚架后,在棚内地面铺 1 层厚 6 cm 的新砖。在立体挂袋前,用 10% 浓度的火碱上清液,将大棚内部地面、四周及棚上的塑料布喷雾消毒 1 次。
二、栽培管理新技术
1、菌丝复壮与菌袋消毒
夜间平均气温在 -5~10 ℃时,结合人工快速增温,待温度达到 10 ℃后,菌袋开始进棚,使运输时袋料受伤的菌丝体重新愈合复壮,菌丝长满袋后增加 3~5 天光照,以诱导木耳子实体形成。当料袋上出现棕色米粒状耳基时,将手提料袋放入0.2%的多菌灵或 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
2、菌袋打孔
当大棚温度达到 15 ℃时、菌袋表面菌丝全部变白后,可将菌袋开口育耳。选小孔打眼出耳技术,购买小孔打眼机时要重视割口刀头质量,小孔割口机选择 16 排,刀头与刀头之间距离以 2 cm 为宜。在料袋上打孔开出“V”字形耳孔,深度为0.8~1cm ,孔口长度为 1 cm ,孔与孔间距 5~6 cm,每个料袋上开 6~9 个孔。
3、菌袋悬挂
开孔后料袋悬挂在耳架上,袋与袋间距 10~15 cm,随割口随挂袋。首先在挂袋绳上套入 7~8个塑料环,并用细铁丝钩住掐好,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左右夹在两根尼龙丝绳的最底部,摘下 1 个塑料环紧靠袋底,既可挂第1 袋,第 2 袋继续袋口朝下并紧靠第 1 个塑料环,再摘下 1 个塑料环紧靠袋底,之后按照以上步骤直到挂完 1 串为止。每挂完 1 串后,把最底部的菌袋放入事先绑好在钢筋上的双股尼龙丝绳中,等每趟菌袋挂完后,每隔 1 m 用细铁丝钩掐紧菌袋。挂袋时密度不宜过大,中后期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出现流耳、烂耳。挂袋时行与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10~15 cm 为宜,不能少于 10 cm,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 28 cm。
4、育耳措施
大棚的宽度易窄、袋与袋、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宜稀,棚内既有温度,又有足够湿度、光照、氧气,才能使原基形成的快而整齐。菌袋挂完后,为愈合割口时受伤害的菌丝体,5 天内禁止喷水和通风换气,待割口处菌丝封口变白后,再提高湿度。大约5天后用洁净的井水浸透全部铺砖,结合棚内湿度每天喷雾 2~3 次,每次喷雾2~5 分钟。喷雾时可每天结合温度高低通风换气1~2 次,每次 15~20 分钟,棚内湿度 80% 为最佳。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 20~24 ℃,夜间温度可下降到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