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020-07-12周根强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术职称全区林业

周根强,王 鹏,杨 蓓

(1.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林业工作站,陕西 商洛 726000;2.商洛市丹凤县森林防火应急中心, 陕西 丹凤 726200)

1 林业基本现状

商州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东经109°31′-110°16′,北纬33°36′-34°12′之间,总面积2672m2。辖14镇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5万人,国民生产总值122.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2亿元,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744元。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7.6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6%,有林地面积14万公顷,疏林地1.59万公顷,灌木林0.65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33万公顷,公益林面积11.6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82.8%,商品林面积1.7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11.9%。活立木总蓄积量804万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68.2%。有职工231人,专业技术干部80人,占总职工的30%。

2 当前林业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商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确立了“生态立区”战略,始终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生态商州、文明商州、幸福商州”的“三条”标准,全盘谋划,统筹推进,以“绿色商州”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生态旅游异军突起,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保工程启动实施后,我区推出“山口设卡、地块到人、干线围栏”管护新举措,全面推进森林管护责任制的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年来,共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飞播造林22.5万亩、人工造林3.7万亩、中幼林抚育4.5万亩,连续8年飞机防治松扁叶蜂24万亩,每年经济林科管5万亩,全区210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覆盖率较天保工程实施前的57.4%提高到68.2%。

2.2 退耕还林工程

我区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全面启动以来,我区退耕还林14.56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工程涉及全区18个镇办100多个行政村,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74亿元。我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核桃、连翘、板栗,现已累计栽植连翘5.7万亩、核桃2.8万亩、板栗5万亩,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2.3 生态建设

我区立足区情,以“绿色商州”和“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在交通、道路、河流沿线及居民集中居住地等生态脆弱区,大力实施公益林建设、城市绿化、村庄绿化、道路水系绿化等八大林业工程,完成绿化长度1000公里,绿化总面积15万余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000万株,完成了307省道、312国道、北宽坪蟒岭绿道等三条生态旅游通道建设,27个村的三化一片林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我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4 林权改革

商州区集体林改总面积232.76万亩,发放林权证7.9955万本,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78%,涉及全区18个乡镇,394个行政村,2893个村民小组,11.8765万农户,297.76万亩集体林。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2009年7月份全面实施,按照“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的要求,全面铺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地产权和经营主体,落实了林改惠民政策,颁(换)发了林权证,有效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2.5 林业产业

为了提高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区采用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围绕发展森林旅游,狠抓以核桃、板栗、连翘、牡丹、菊芋、桔梗等为主的种植业和鼯鼠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带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以江山森林公园、丹江公园、龟山公园、金凤山公园、莲湖公园、秦王山森林公园、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北宽坪美丽花谷等为主的八大景区公园。全区预计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3000万元;新发展连翘300万株,栽植优质高产核桃50万株;林业产业总收入达1.3亿元。

3 林业职工队伍现状及问题

3.1 林业职工队伍现状

至目前,林业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31人。其中:林业行政机关公务员14名;森林公安分局公务员8名。下属全额事业单位有区林业工作站,林木种苗站,林特产业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飞播站、城周绿化站,二龙山林场,夜村林场,森林防火应急中心,天然林保护中心、退耕还林办公室、秦岭、南秦、会峪木材检查站,共有工作人员209人。其中二龙山林场、夜村林场2个国有林场,有职工77人。基层镇办有从事林业人员54人。生态护林员1070人,临时护林员540人。

3.2 林业人才队伍结构

年龄结构:全区林业系统在职职工中,35岁以下人员占20%,36到49岁占30%,50至60岁人员占50%。35岁以下的偏少,50岁以上的人偏多,从1996年后,专业人员很少进入,人才梯队残缺,表现为林业人才严重“断档”。

学历结构:林业系统在职职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0%,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0%,具有中专学历的占50%,高中以下(含高中)学历的占20%。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少,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更少。全系统在职职工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在全系统仅占41%;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7%;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14%,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0%。

3.3 林业系统人员流动情况

近年来,林业系统流入人员少,特别是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入几乎处于停滞状况。行政局只有从下属单位借调一些技术干部,近五年间,全系统共有20%人退休。面对我区日趋加重的生态建设、管护任务,各单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人手短缺等问题。

3.4 林业技术单位现状

全区林业专业技术单位仅有1979-1996年17年学校分配的在编制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出生,八、九十年代专业学校毕业的,所学知识甚至老化,不能适应当前工作发展的需要,许多科研项目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除此之外,我区地处山区,技术信息相对滞后,造成现有科技人员与大专院校及其他科研技术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欠缺,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学习,科研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严重影响到林业科技的发展。

3.5 乡镇林业站力量薄弱

我区现有乡镇林业分站18个,工作人员平均每站3人,而我区森林资源分布广,这就造成乡镇林业工作力量与森林资源的分布极不合理,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由于乡镇政府工作繁忙,乡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精力分散,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项目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让我们普遍感到乡镇林业站力量薄弱、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4 建议

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到“十三五”末我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的要求,为加强我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适度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编制

根据工作需要,建议增加正高、副高岗位,增加初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额,把增加的岗位主要用于急需引进的专业科技人才上来,着力解决林业工作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断档”的问题。

4.2 定向招收专业院校高素质人才

每年有计划地从高校林业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中招考录用优秀学生充实到我区林业队伍。重点引进目前林区生产急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林木良种繁育、林业产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学科带头人。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林业技术推广人才。

4.3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

坚持“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出台对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定期进院校培训,对非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进院校脱产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勤学上进,创设一个重学习,钻技术的良好氛围,采取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岗位实习、基层锻炼等多种方式,扩宽人才培养渠道,努力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建立系统职工培训基地,每年选派相当数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进修学习,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干部职工自我培养、自我成长,努力形成单位积极推动、个人积极参与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造就一支自身素质较高、业务熟练、勇于探索、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林业队伍。

4.4 形成良好的人才选用培养机制

根据林业科学发展要求,建立良好的人才选用培养机制。完善选人用人程序、途径和方法,搭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广阔平台;在选聘人才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并使之制度化,以保证人才选用培养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打破人才区域、部门的壁垒,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估标准,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技术职称全区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大连:医院可自行考察聘用短缺专业人才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