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0-07-12袁海波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幼苗

袁海波

(衡南县泉溪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衡南 421171)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水稻的生长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转变落后的种植模式,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导之下,需要对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加以重视,为更多农户科学化的种植提供重要的参考。

1 前期准备和选种

1.1 选种

水稻选种时,需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满足当地需要的以及较强抗病虫害的品种。种子的选择需要确保其纯度,只有纯度超过了95%以上的情况下,才能做好后续的育种工作,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萌芽率能够超过87%,所以种植环节,杂交品种也是重要的选择。

1.2 催芽

科学的催芽,水稻种子的发芽速度能够提升,特别是播种周期比较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育种技术做好水稻幼苗的处理工作,为种子的生长创造出舒适的环境氛围。水稻种子萌芽并长到了插秧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进行移栽,到种植区域之后再进行插秧种植。催芽处理和育秧技术的重点是要对催芽时间合理把握,作为种植人员需要水稻的育秧高度进行实时观察,减少因为太高伤害到幼苗。催芽之前,要计算种子的发芽率,亦或是挑选出其中的小部分做好萌芽实验,环境温度需要控制在25 度,发芽率高于85%以上,才能继续后续的种植,不能因为较低的发芽率影响了水稻插秧种植。

1.3 苗床处理和育苗

处理苗床和育苗时,工作人员需要检测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及时了解水稻育秧环节需要的肥料,施加基肥。育苗主要包括四道工序,选择土壤、制作苗床、施肥和灌溉。不同的流程需要密切配合,不能间隔太长的时间,否则很容易耽误水稻幼苗最佳的生长时间。水稻幼苗插秧播种之后,可能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成活率,为了确保最终水稻的产量,育苗时,应该留下部分备用,便于后续补插。

1.4 播种

播种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将水稻幼苗进行移栽,移入到田地中,过程中,需要对水稻幼苗的根茎进行有效的保护,不能因为不科学的操作,伤害到根茎。风力在三级以下,温度超过21 度的情况下播种,插秧深度在1.5 厘米到2.5 厘米之间。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深度和密度进行科学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苗更好地在当地的环境下生存,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实际操作过程中,水稻插秧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实施观察,出现密度和深度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播种速度,可以采取抽检的方式。

2 田间管理

2.1 整地和施加基础肥

正式插秧之前的三到五天灌溉,这样就有着充足的时间保证水田温度的均衡性。灌溉和插秧时间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水田温度可能会比较低,容易感染上病虫害。灌水之前,需要对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检查,将杂草等及时清除。基础肥料的施加可以为水稻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升作物的产量,但是不能盲目开展,需要参照土壤检测的结果,综合考虑。基肥主要是磷肥,土壤中如果缺少比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复合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

2.2 插秧

插秧之后,水稻对周边环境的适应力差,这段时间就是病虫害的多发期,插秧完成后,需要注入充足的水分,达到水稻的二分之一。插秧时,水稻从土壤中汲取水分的能力较差,多次的移栽,叶片中的水分大量政府,需要注入充足的水分,注水不能没过苗心,这样水稻叶片水分能够得到保护,蒸腾速度能够放缓,水稻也能够很快的恢复吸收水分的能力。插秧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如果插秧的温度超过了25 度,秧苗内部的水分蒸发太快,不利于秧苗的生长,插秧时不仅仅要考虑当时的温度,还要考虑未来两天的温度,不能有太大的温差,否则幼苗很容易出现死亡。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做好栽培管理

水稻种子选择好后,需要做好消毒,通常情况下是用强氯精彻底消杀,这样稻瘟病和恶苗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多蘖无病虫壮秧的培育工作也要加以重视,要做好作物和作物之间的嫁接和套作等,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借助彼此之间的抵抗性,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都能得到明显提升。

3.2 科学选择合理的防治技术

3.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主要特点是效果快,主要是进行农药的喷洒,这样水稻就能够免受病虫害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的消除病虫害。在采取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科学的用药,使用量要适宜,合理的喷洒。比如说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戊唑醇乳油,要提升喷洒的准确性,对准水稻的基部进行喷洒,均匀喷洒。

3.2.2 生物防治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生物防治已经成为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所谓的生物防治则是巧妙地利用了作物和天敌之间的规律,实现了生态平衡,这种措施适应性比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寄生虫等寄生类的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效果比较好,后续可以在生物防治这块加大研究力度。

3.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温度、气体和光谱等进行防治,达到驱赶和消杀害虫的效果。趋光性比较强的昆虫就可以利用灯光进行有效的诱杀,防虫网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在虫害的防治中,但是物理防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过程中,需要和化学防治紧密的联系起来,提升防治效果。

4 结语

水稻种植户需要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转变传统的种植理念,采取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真正意义上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幼苗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试析水稻田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