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07-12吴李清山西省长治市壶关林业局
吴李清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林业局
一、壶关县退耕还林存在问题
(一)相应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十分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不仅设计范围广泛,而且每年的任务量十分艰巨,同时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再加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较差,前期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经费。我国关于退耕还林工程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帮扶,从财政资金中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但是由于整体的建设规模较大,国家财政所投入的资金不能够满足工程的建设要求,一部分费用仍然需要地方财政支持。目前,补助全县乡镇项目资金1683.22万元。补助退耕地还林资金1608.785万元,涉及退耕地还林30271.6亩;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技术培训4276人,发放误工补助21.335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太阳能热水器安装531台,补助资金53.1万元。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够完全支撑退耕还林工程的要求。因此,工作费用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退耕还林工程高效开展、高效建设的主要原因[1]。
(二)重视造林轻视管理的问题有待解决
退耕还林工程往往在农村地区进行,涉及到农村的面积较大,在具体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地方政府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但是各项管护措施和具体的建设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落实到户,从而造成了整个退耕还林的林地管护效果不好。截止到目前,壶关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507.33亩,其中原退耕还林工程安排426万亩,即退耕地还林1383亩、荒山荒地造林2547亩、封山(沙)育林331亩,效果显著。但基层地区的农民群众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管护意识薄弱,认为只要在土地上栽种上树苗就可以任其发展,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实并非如此,树苗在定植初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树苗的养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林木的成活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让退耕还林工程缺乏基本的保障,难以保障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还有不少农民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经常在林木之间种植一些粮食作物,但由于粮食作物的选择不大,经常种植一些高杆类的粮食作物,影响到树苗的正常生长发育。当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村乡干部没有提高重视程度,存在侥幸心理和同情心里,没有进行及时的制止。基层很多领导干部对林业管理专业技术认知不足,掌握不到位,广大退耕还林的一线工作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应的管护技术,缺乏专业技能,导致造林之后林木成活率低,林木不成林的现象十分突出[2]。
(三)缺乏科学规划,忽视人体可持续发展好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为了加速生态环境恢复,保障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很多基层地区,某些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构建完善的建设目标。很多农民群众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为了生存不顾环境破坏,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就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身的发展。很多农民群众随意砍伐林地,使得很多生态林变成了耕地。但由于存在违法行为,改变的耕地不能够种植农作物,最终撂荒成为荒地,使得林地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浪费和破坏。有些地区只注重林业退耕还林项目的建设,忽视了林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导致退耕还林的项目不能够可持续发展,不能够将农民群众的切实生活问题和退耕还林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要想保障退耕还林的工作质量,就需要不断加强现有的农村生产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群众主动放弃砍伐林地,主动退耕还林,这样才能够实现林地和农民群众的可持续发展。
二、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支持
资金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的主要支撑。针对现阶段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的现象,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均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认知模式,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的退耕还林工程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国家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公共的工程,同时林业资源也是一个公共资源。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常只有在造林十几年之后才能够获得明显的收益,因此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保障周边居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林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很大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项目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渠道。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还应该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的补助,按照当年的粮食价格对补助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退耕面积对农民群众进行适当的补贴,能够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3]。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经济见效周期较长,在退耕还林初期,由于没有收益,导致很多农民群众经常在林间种植农作物,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再加上长期的林木管理难以见到效益,很多农民群众对林木定植之后的管护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干部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构建完善的工作对策,进一步延长退耕还林的补贴,为农民群众创造条件去发展其他产业,解决农民群众收益问题。另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管护措施,进一步明确基层领导干部的具体工作责任,更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和管护质量作为乡镇干部的年度考核标准,纳入到整体的考核体系当中,进一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造林之后的林木管理工作有技术含量。
(三)科学规划,保证林地可持续发展
在退耕还林项目建设之前,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明确具体的工程建设目标。只有保证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目标,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实施,才能够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另外还要保证所制定的规划和技术方案能够落实到实处,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社会大众全面参与到该项工程项目当中,一起为退耕还林工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长远的发展和退耕还林工作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加强中央的调控,构建完善的补偿措施,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使农民群众能够主动开展退耕还林。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保证林区农民群众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充足的经济来源。另外,还应该加强综合治理,加强部门之间的统一化部署,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当地的经济生产结构,保证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