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对居民就医行为作用研究

2020-07-12陈争赵燕

消费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陈争 赵燕

华北理工大学

合作医疗和医保都是政府组织和开展的,而这些都是居民资源参与的,其是以个人与集体以及政府筹资为主的医疗互助制度体系。参与对象可以是任何群体,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背景下,居民的就医形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此,分析和透视分级诊疗制度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

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对居民就医行为的作用

其一可以有效避免居民集中就诊导致的医疗过度现象,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环节“看病难”的现象。居民可以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预防“小病大治”的问题发生,为大医院提供一定富裕的物质资源。另外,分级诊疗能够实现分流分散患者,使不同医疗机构都可以坚守自身职责,在提升诊疗效率与降低患者等待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其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能够降低居民经济支付额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治疗费用的支出[1]。患者在分流之后,非急症患者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对比大型医院费用会减少很多。另外,医疗保险也会更加优惠,能够全面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三分级诊疗能够促进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患者可以不出社区就进行就医,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双向转诊,保障患者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救治。此外,还可以使大型医院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提升医疗技术实践中。

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提升居民就医行为中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 积极引导居民选择基层为首诊。首先新农合与医保实践证明社区医院可以有效解决普通病情,在减少居民就医支出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避免出现小病大治或优质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2];其次当前居民对新农合与医保政策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宣传力度较差,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潜力较大,但部分居民对疾病病种与补偿内容都并不了解,因此,医疗体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制度特点与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然后对居民进行教育培训,全面介绍疾病病种与相应的报销比例等,以此来加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体系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发挥出该制度体系的效果。

(二)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保障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与实施效果,同时改善居民就医行为和提升医疗福利,需要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与设备条件,在过程中充分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发挥出各种医疗功能。首先需要强化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培养体系,为医护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断与治疗能力。另外,还需要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以此来保障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全面发挥出医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需要引入到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水平,改善当前基层医疗设备老化和设备不全等问题。

(三)推进医疗保险约束。其一需要构建分级诊疗报销比例差异化政策体系,以此来发挥出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如可以依照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居民先到社区医院进行一线治疗,但应除急诊就医。如果居民越级直接到大型医院进行就诊,那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其报销比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居民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3]。报销比例差异化政策主要就是根据居民就诊方式是否高效且是否符合分级诊疗制度而设置的报销比例标准,这种将报销比例拉开的方式可以在无形中讲患者留在基层机构进行诊疗,这对于中低等收入的居民来讲有着极大的优势,从经济角度分析,可以直接将居民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另外,还可以融合医保保险定点制度将慢性疾病定点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降低支付比例、提升报销比例,这样可以使分级诊疗政策更具有实效性。所以,需要科学制定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标准,进行试点运行,将其作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与实施的辅助方式。

其二医疗改革应与社会保障体系相互适应,需要包含社会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基金以及商业保险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针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来件,保险费用通常都由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所统筹,其制度体系较为全面,改革的灵活性较大。但针对于社会救助来件,其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发挥出政府管理作用,社会医疗救助范围都是一些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少的居民,因为他们难以支付医保与诊疗费用,政府就会以自付的方式为其提供医疗救助。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认证这些人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需要与其他政策相辅相成[4]。另外,针对于为这类群体所提供的医疗机构需要构建完善且健全的补偿机制,以便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化。此外,针对于商业医疗保险来讲,其保险费用都是由居民个人所承担的,医疗改革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这样能够使商业医疗保险全面辅助社会医疗保障,同时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的多样化医疗服务要求。

结束语:结合全文,当前,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与开展,各个区域需要借助差异化报销政策与综合使用医疗、医保以及价格等方式来规定病种在医疗机构的选择要求,积极引导居民正确就医,使居民可以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

猜你喜欢

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