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建设
2020-07-12邓雪霜重庆工商大学
邓雪霜 重庆工商大学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社会精神风貌,必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大学高雅庄重是文明的集散地,而大学生既是文明的实践者也是传播者,展现社会先进性和文明特征。大学生文明修身的主流积极向上,也存在大学生诚信缺失、言语粗俗、不修边幅等不文明现象[1]。必要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结合文献学习,分析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内涵,进而挖掘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意义,结合大学生发展的新趋势、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大学生文明修身建设的路径,以规范大学生言行举止。
一、大学生文明修身内涵
大学生文明关系到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只有理清它的涵义,才能有效的指导开展今后的教育。
(一)大学生文明修身概念
文明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其思想觉悟、语言表达、举止行为等与社会道德需求匹配的程度。也是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文明修身是指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从而进行自觉、自律的品德修养,综合体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以达到理想的文明境界[2]。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的群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思、言、行、形对社会道德文明具有示范效应,理想、信念、礼仪、友爱等文明素质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法宝,因而爱国情怀、诚实守信、勤俭朴素、与人为善等文明品质需要培养。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组成成分
大学生文明修身主要表现在德育、智育、自育三个方面。首先德育文明体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意义的把握,对重大事情的抉择都由此支配,同时体现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其次,智育文明表现在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创新创造,具备的学习能力,使知识、胸怀、境界达到一定水平,是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3]。最后,自育文明体现大学生自身形象,包括言行举止、性格品行、心理情感等,它是文明的外在体现,对真善美的喜爱和追求,对假恶丑的排挤和抨击。
目前重智育培养而轻德育熏陶、忽自育引导,而只有这三方面协调发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等,吸纳优秀文化和科学知识,修养品行、塑造人格,陶冶情操,促进和谐统一。让大学生的学习阶段贯穿文明素质教育,接受全面的高等教育[4]。
二、大学生文明缺失表现
大学生言行举止能体现其文明素养,通过调查观察,发现高校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在以下几方面尤为凸显。
(一)责任意识薄弱
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有强大作用,对其人格、精神、品质、道德等诸多方面有较大影响。合格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来回馈社会,只有认真肩负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发挥建设性作用,才能和谐运作。不少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责任是本能的不得不做的事,也是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手段。一些学生奉行及时行乐,“享受”四年逍遥时光,而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漠不关心,对社会热点、难点不闻不问。
(二)礼节礼貌欠缺
不少大学生不仅不懂礼仪礼节,连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规矩也知之甚少,或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衣着不得体,言语粗俗,不懂得尊重他人,而美其言为不拘小节是个性的表达。鉴于大学生的不文明现象,清华大学甚至把“要文明礼貌,不要言语粗俗;要尊敬师长,不要旁若无人;要卫生整洁,不要不修边幅……要爱护公物,不要随意损坏”等作为“学生文明公约”。
(三)行为品行不良
高校有些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蓬头垢面,异性同学行为过于亲密,这些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也不利于学习提升,因而学业常亮红灯。当面临英语四级六级、期末考试,有大学生费尽心思弄小抄、交头接耳、替考等,甚至挖空心思要求任课教师改分数。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建议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旨在营建和谐的、向上的风气和氛围,让学生认真思考人生,明白自身价值,履行道德责任,养成优良的品质和情操,通过以下途径引导他们成才。
(一)健全校园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推动大学生文明建设的基础,建立健全“他律”规范,引导大学生日常行为。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由学生处、保卫处、宣传部、专业学院等联合制定类似《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文明大学生标准及评选办法》等,贯彻落实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同时成立校园文明监督组,加大检查力度,对各专业各班级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定期评比,表彰优秀,激励落后,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二)实施文明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仅是文明有机体的一部分,文凭、学历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其内涵超出了客观的价值,片面强调这一因素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均衡,进而损害社会文明。需要给文明素质各元素适当的权重,确立科学的大学生文明观念。引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文明素质教育既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我国教育的迫切需求,然而它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身心健康等,以崭新的姿态参与社会竞争、参与生产生活资料分配。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若有才无德,知书不达礼不能担负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只有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语言文明、举止优雅、谦虚有礼、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分析大学生思想意识、学习生活、言行举止等存在的不足,梳理共生的问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是通过文化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公德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通过开设《演讲与口才》、《文化礼仪》等选修课,作“爱国主义情怀”、“互联网+传统文化发展”等专题报告,“上千五千年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文明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给予学生充分参与机会,增强教育效能。
(三)营建文明校园环境
校园是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进度和速度的重要场所,激发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大学生自律能力,内部和外部环境有机融合促进思想品质和公德意识的提升。良好的校风对培养大学生文明素质至关重要,校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科学的指导学生提升道德素养的内化过程。
大学教师是学生文明的引路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大学教师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文明传播者,其言行举止熏陶影响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注意大学教师的选拔,把道德意识、道德觉悟、爱心奉献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让其帮助大学生提升文明素质。
(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道德情操、精神文明等设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其深刻认识传统文明和先进思想,以获得正能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遵守原则,把握方向,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德执教,以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境界,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活动形式可以通过团日主题活动、文化礼仪讲座、问卷调查、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竞赛、主题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探索其开展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式,做到知行合一。
文明修身活动具有连续性,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以开学季、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等为契机举办文明修身活动,比如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让大学生一踏入高校环境就树立成为“文明人”的信念,将“文明修身”的种子播撒心田,明白文明素质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了解“文明修身”的具体内容,开展寝室设计大赛、文明之星评选、校园话剧等活动。又如国庆节,可以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播放传统文化专题片、祖国繁荣富强纪录片,举办反映时代特色、现代化建设优秀成果摄影展、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比赛,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文明修身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鞭策学生从小做起、从近做起,约束自身行为,杜绝不文明现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