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凯里教育扶贫工作的思考

2020-07-12舒莞香中共凯里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凯里贫困学生资助

舒莞香 中共凯里市委党校

一、凯里地区教育现状

凯里地区现有初级中学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含民办3所),完全中学5所(含民办2所、州属1所)高级中学8所(含民办2所,州属1所),职业学校12所(含省州属11所),幼儿园242所(含民办142所)。全市在校学生154161人,在职教师894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12.9%;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45%。2015年凯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6年普及十五年教育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正朝着“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迈进。

二、凯里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布局不完善

城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少不均衡问题突出。凯里主城区幼儿园12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所,占8.7%。公办园少,进公办幼儿园难,而民办幼儿园由于收费较高、教师流动性大、教育质量较低等原因,导致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选择推迟送孩子上幼儿园,本应该3岁就送到幼儿园读小班的,推迟到5岁直接送到读大班。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家长都推崇将孩子送到自认为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大班额”现象较普遍。

对于学校布局不完善方面,农村主要是表现在一是村级幼儿园少。目前,凯里还有66个行政村没有幼儿园,全市农村3—5周岁还有3073人无园无班可上;二是撤并村小校点难。目前,凯里还有83所村级小学,其中不足100人的有41所,不足50人的有29所,不足10人的有6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交通和安全等问题,农村群众普遍不愿撤并校点,因此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城区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育需求,在新建小区同步配套修建学校、幼儿园方面滞后(如凯里未来城),甚至没有把教育建设纳入规划建设,导致城区学位不足,大班额现象反弹。

(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前,凯里户籍学生达到4414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21314人,能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的19587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1.9%。按学生比计算,凯里要补足补齐教师尚需926个编制。但是在编制只减不增的大背景下,凯里市目前已经调剂不出编制用于招考新教师。虽然每年均招考教辅人员,但由于不是体制内人员,教师工资较低、评职称等上升空间小等原因,编外教师人员流动较大,影响教学质量,有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贫困学生资助尚未全覆盖

通过排查,凯里市2015—2016、2016—2017、2017—2018三个学年度共排查出漏资助学生4374人次,其中2015—2016、2016—2017两学年需凯里市财政追补资助漏资助人数3156人次,已兑现省外高校学生561人次,补助资金265.815万元,尚需追补漏资助2370人次,追补漏资助资金857.159万元。这些数字表明,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工作不够细致,导致对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尚未实现全覆盖。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存在辍学现象

由于厌学、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原因,存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或未能到校上学的现象。2019年,凯里建档立卡家庭子女辍学人数为31人(全为初中生),全市有74名(28名建档立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未能到校读书。

以上问题,既有国家层面政策所致,也有我们自身对凯里教育发展速度,以及对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预估不足,导致认识不足,规划滞后;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力度不够、方法单一,措施不准等因素。

三、做好凯里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议

教育扶贫作为“三保障”之一,需要转变扶贫观念,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针对问题制定脱贫举措,完善教育精准扶贫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从而保障精准扶贫的实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

(一)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更多学校,化解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首先是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民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学校总量不足,百姓上学难,优质学校少,教育水平难提升的焦点问题。其次是在充分调研前提下,加大对农村分散教学点的撤并力度,有效集中教育资源。

二是强化补足配齐,打造优质教师队伍。除积极向省、州争取人员编制,多招考优质教师外,同时通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招聘编制外辅助教师,解决师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甚至住房保障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让农村学校能留得住人才。探索民办学校教师、编制外聘请教师的职称晋升办法,让民办学校留得住人才。在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的同时,加大对普通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国培计划、名师培训、线上线下等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二)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筑牢贫困学生保障底线,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一是加大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凯里电视台、凯里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种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向社会宣传学生资助政策,扩大知晓面;向全市初三毕业生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与高中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给学生;帮扶干部、网格员加大走访力度,核对每户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向帮扶户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详细进行教育资助政策的解读,提高知晓率。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教育部门为总牵头,扶贫、财政、人社、各镇街道等为成员,建立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联系会议制度,适时召开联系会议,部署资助排查工作,研究解决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网格员要当好国家政策的宣讲员,把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当成帮扶的重要内容来抓。帮扶干部、网格员要熟悉资助政策和帮扶户的子女入学情况,当好“统计员”、“联络员”,甚至是“经办人”。教育部门和各镇(街道)要组织村干部、教师进村入户核查学生在高校、外县高中(中职、中技)就读情况,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不遗漏一人。

四是完善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比对,全面核实信息。进一步完善全市学生信息数据库、全市建档立卡学生信息数据库、全市学生资助信息数据库、高考录取数据库、生源地助学贷款信息数据库等,做好学生人数、就读班级、升学流动、是否受到资助等信息心中有数。同时对政府渠道和学校渠道采集的数据库进行单线排查和合并排重,通过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的扶贫数据比对确定卡户学生,与招生系统录取信息比对确定卡户学生录取信息,与资助中心生源地助学贷款信息比对和省教育厅省内受助信息的比对核实学生受助情况。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比对,对学生资助信息进行全面核实,确保学生资助应助尽助,确保精准资助不落一人。

(三)结对帮扶+“送教上门”,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建立一个教师帮扶联系一名贫困学生、一个帮扶干部帮扶一户贫困学生的结对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教师持续开展遍访学生活动,帮扶干部要对结对帮扶的学生就读情况了如指掌,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及其家庭情况,对不重视教育的家长进行劝导和教育;对因厌学而逃学(辍学)的义务阶段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观其重返校园;对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学生,要组织各方联动进行资助,绝不能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一人。

针对因残、因病未能到校学习的适龄儿童少年,成立教育工作专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教师定期到残疾学生家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开展“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服务,服务范围涉及送知识、送技能、送康复、送温暖,让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凯里贫困学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Review of 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