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在上海高校非遗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以海派旗袍为例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海派旗袍文化遗产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82)

一、引言

上海高校的师生们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上海优秀历史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传承者。上海高校注重对大学生文化和学术的培养,并且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有利于传播和传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知识面更为广泛,并且学校开设有众多文化课程,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课程时间灵活,完全有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上海非遗的各种活动。微信平台能够让学生实时接收上海非遗信息,并且做到信息互动,还可以让学生作为信息的传播者。

海派旗袍作为上海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蕴含丰富内涵,其包含文化、时尚、艺术、美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上海各高校传播海派旗袍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与工艺相关的知识储备,锻炼动手能力,还能陶冶情操,不断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海派旗袍的传承而言,可以使旗袍文化在学生们的不断探索研究中更好地发展起来,在不断地学习和创作中,创造并设计出新颖的图案和款型,为海派旗袍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前景。海派旗袍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文化中孕育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启发上海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在未来生活、工作和创业中都能从这种创新精神中获益。[1]

二、上海高校传播海派旗袍的现状

上海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展了与海派旗袍相关的大型校园活动,例如东华大学7名学生模特穿着20 套不同年代的海派旗袍走上T台, 为上海商学院的师生们呈现“海派旗袍”的独特风姿。[2]上海其他高校也与海派旗袍相关协会展开合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也举办过高校旗袍女生大赛,其发展学院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合作,并在学院建立了海派旗袍文化基地。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同济女子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将海派旗袍领进校园,让年轻一代了解海派旗袍文化、喜爱海派旗袍。[3]然而,高校举办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加入,宣传力度和范围较小。最重要的是海派旗袍的传播力度还是不强,上海大部分高校并未涉及海派旗袍文化的传播。

三、海派旗袍微信传播的问题

(一)推文形式单一

海派旗袍是一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现在存在的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大多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内容编辑形式单一,若传播海派旗袍的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编辑时以图文内容为主, 虽然部分推文内容会插入一些短小的视频, 但是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微信平台这种新媒体的优势,无法清晰准确地将技艺流程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浏览相关内容时会感到场景化、沉浸感不足,也会产生无法理解该技艺的感受,这样的推文形式将无法达到吸引学生了解和学习的目的。

(二)信息碎片化

公众号所发布的大多内容都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主要以发布最新活动等快讯为主,受众从公众号中获取的信息呈现碎片化,这仅限于学生接收有关海派旗袍的活动实时信息最为有效,但作为了解海派旗袍知识,公众号的推文是远远不够的。推文的内容无法将海派旗袍系统且完整的介绍完美呈现给学生, 学生在阅读时只关注推文可能会对海派旗袍文化产生误解或错解的情况。而且学生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海派旗袍的文化时他们需要查阅大量的数据和书籍资料,仅仅依靠推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三)传播内容具有局限性

各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内容和范围极为有限,大学生对海派旗袍了解明显不足。上海仅有几所大学的举办过相关校园活动,而且大多数高校的微信平台发布的讯息仅仅告知学生校园内或与学校相关的非遗的实时信息,因此公众号也仅供学生认知和参与这类的实践活动。这对于那些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无法满足热爱海派旗袍文化的大学生们的需求。他们所看的内容具有局限性,无法及时了解那些与学校不相关的非遗活动,例如上海市各类海派旗袍的展览、上海市海派旗袍协会时讯、海派旗袍企业实践机会等等。

(四)扩展功能不足

微信公众号具有非常多的扩展功能, 可编辑菜单、发布网络调查、第三方开发等, 但在大多数已有的非遗公众号的实际应用比例并不高, 尚未发挥出微信公众号的强大功能。[4]高校的公众号更多是以微信推文这种最基本公众号功能来向学生宣传和提供各种活动和信息的。用最基本的公众号功能来制作海派旗袍的公众号,将无法带给学生最全面的信息,捕捉不到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会限制海派文化传播的力度和深度,需要开拓更多更为好用的微信公众号功能。

四、微信在高校传播海派旗袍中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微信视频号的传播方式

微信平台最近兴起的视频号可作为宣传和传播海派旗袍的有效途径,视频号以微课的形式向学校学生宣传非遗,便于学生订阅和学习,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视频的时长可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做到主题明确,讲解清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视频号将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对海派旗袍文化的学习了解的需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老师讲解海派旗袍的历史变革,工艺流程,设计理念等基本技艺之外,还包括各种实践操作的现场视频。由于高校教师可能掌握较高的海派旗袍知识储备,但缺乏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不能很好地将技艺传授给学生,微信视频号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视频号可邀请海派旗袍的手工艺者进行演讲,或提供真实的旗袍制作场景,给学生带来场景化、沉浸式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二)微信与校图书馆结合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公共图书馆具有宣传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和保存文化遗产职能的作用。[5]上海各大高校应积极调用学校图书馆丰富资源,将其融入宣传和保护海派旗袍和海派文化中去。学校的图书馆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海量的资源,在微信平台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将海派旗袍相关数据导入微信公众号,提供给广大学生进行借阅。并且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对海派旗袍的不同领域的喜好进行分析,利用后台数据抓取学生的借阅喜好推送相关资讯;也可根据学生对书籍的喜好或借阅程度进行排序,在其他学生选择相关书籍时推荐阅读最高的书籍供他们选择。微信平台在图书馆专区开辟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疑惑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也可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在此,与其他的读者分享,好评度高的书籍资料也会推荐给需要的学生。这不仅让学生们阅读的信息不再碎片化,还能使它们更加全面有效地了解和学习海派旗袍相关知识。

(三)增加校外非遗活动信息

学生仅在阅读书籍资料以及微课教学视频学习海派旗袍文化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海派旗袍的公众号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那些与校园相关活动和内容,应该广为搜罗上海市各种海派旗袍的相关信息。因此,这就需要微信平台与上海海派旗袍相关协会以及企业进行合作,将最新的咨询提供给学生。例如,推送开设“上海旗袍进校园”活动以及上海开展各类海派旗袍展览的最新咨询,推送上海海派旗袍相关协会的各类信息,与上海知名海派旗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到店参观工艺制作的实践活动以及实习机会,对这些资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轻易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查询。

(四)丰富微信拓展功能

微信除日常推文外,还有众多强大的功能,在公众号页面的下方有着自定义的编辑菜单,可以根据海派旗袍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类,设立不同的专栏,便于学生条理化查找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其次,微信小程序的使用也会给海派旗袍的宣传起到不小的作用,可以开设企业实习、志愿实习的平台小程序,让学生自主报名。另外,采用微信平台发布数据调研和匿名调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浏览记录、意见和诉求传达给公众号后台,是运营组织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热情的活动。还有更多更好用的微信公众号拓展功能等待高校海派旗袍公众号的探索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结语

微信作为学生日常交流的社交平台,对于宣传以上海海派旗袍为主的各大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媒介,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石。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互联网强大的功能进行实时信息和资讯的传播和文化历史的传授,不仅能使学生自主了解海派旗袍相关理论知识,还对其技艺的流程感受场景化和沉浸式的体验。

猜你喜欢

海派旗袍文化遗产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Tough Nut to Crack
我来说说旗袍美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旗袍找不同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