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题材影片对《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
——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例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爱国题材技巧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摄影系,四川成都 610000)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这门课程如何通过选择电影作为例片讲析,实施课程思政,增强历史思维、思辨能力,把教学引导从“为学”转变为“为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操。本文将以三个层面解读爱国题材影片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儒化及启示。将《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的具体变革和方法应用做出阶段性的总结和思考。首先是界定爱国题材影片对应片例,接着提出在以往教学经验总结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分析大学生对此类影片的启示。

一、界定爱国题材影片

通过影像史的考察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爱国主义影片分为三种类型的题材:

1.以重大战争、历史事件的题材,如:《我的长征》《心动岁月》《横空出世》《集结号》《八佰》等。这类题材的影片多是刻画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图强,且常以集体英雄的形象出现的重大历史事迹。[2]比如前段时间管虎导演的《八佰》,在刚刚上映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统一观影,很多学生观影过程中感动至极,并自发书写观影感受和对那一段历史自觉追溯。

2.以典型英雄或历史人物的题材,如:《邓小平》《走进毛泽东》《孔繁森》《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树立人民的精神楷模,对好干部的纪念和表彰,塑造学习的榜样。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全篇分为七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关键时刻的关键性人物的典型事件,与时俱进,正视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创业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并激励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影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视频、短视频、影像信息的各种冲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这类课程,坚持以传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让当代大学生观看,并且能看进去,是有现实难度的。据2020级影像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四个班,218名同学的调查问卷总结分析:以重大战争、历史事件的题材,男生偏多,但是多数喜爱老片新拍的新的电影版本;以典型英雄或历史人物的题材的电影,普遍不受欢迎,现在也很少有拍的非常好的好片新拍的推荐作品;以普通民众为典型的题材,能够激发大学生们的喜爱和兴趣,并且能够看到心里,还能真切地体会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爱国题材影片是《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在高校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这门课程中,可以依据目前主旋律爱国题材电影发展的大好形势,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关于影像造型技巧的特点总结,在选择案例经典影片的讲析上,直接引导学生将所看的影片转化为内在的德行和修养,注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和改善育人的成效。

2.创新爱国题材影片是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的重要片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4]爱国题材影片的转型也走入创新,融入了商业性和娱乐色彩,并且很多吸纳了诸多大学生喜爱的明星加入。创新爱国题材影片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的爱国题材影片那种非死即苦难式的平铺直叙,画面都是痛苦和灾难性的,观影过程也是压抑的。因此在《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中选择的案例影片在就是将创新思维融入电影中,跳出固有的单一描述历史事实、描绘高大上的英雄人物的悲惨经历固化思维,而是选择那些是放眼在符合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尽量发现新的视角,在确保其历史真实,最大限度扩大电影的娱乐、情感表达等影片回望历史。

3.爱国题材影片是《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的重要策略

如果说《开国大典》《大决战》《集结号》《1942》等这类影片是较早改变了观影体验的爱国题材影片,那么后来的《战狼》《红海行动》《八佰》等是当代大学生非常喜爱的爱国题材影片。而且很多同学通常观影都是多次重复。因此,在《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思政课程上,选择爱国题材的影片就是让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加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能打破常规,改变大学生对以往宏观视角进行叙事的子啊过题材影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观影体验中受到爱国教育。[5]增加同学对《媒体影像造型技巧》课程的兴趣,还能使理论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课程中感受并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三、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问卷调查式分析此类影片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1.第一个单元宁浩执导的《北京好人》

影片男主角张北京(葛优饰)辛苦攒下七八万,想要买个车开滴滴。其表舅得了甲状腺癌,要做手术,问张北京借钱。张北京不想借钱,也不想表舅被病情耽误,遂想到替换使用医保卡的故事,一系列很乌龙搞笑的操作后。最终张北京还是放弃买车,把钱借给表舅动手术。剧情明了,并且当下大学生对医疗医保也有一定的社会理解能力,虽然喜欢这个单元的同学并不多,占总人数的18%,但是33%的同学,欣赏宁浩导演黑幽默的方式以及葛优精湛的表演。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故事能够有所关注,拓展大学生群体关注面。

2.第二个单元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

喜欢这个单元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8%,其中女生占24%。虽然女生喜爱这个单元不排除《最后一课》中加盟的众多优秀的明星演员阵容,包含了李易峰,张译,于和伟,韩昊霖,李晨,陈数等,但更多的剧情的打动人心,摄影师是曹禺,影像的色彩和整个画面的通透度是女生们所喜爱的屏幕方式,宽绰、明亮、色彩丰富。对于乡村教师(范伟饰)最后站在新小学的面前,镜头一转,让观众看到色彩斑斓的学校建筑物上时,伴随着眼泪流下来了,让所有观者都记住了那个梦想成真的彩虹色。

3.第三个单元陈思诚执导的《天上掉下个UFO》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贵州,拥有国内最为先进的“望远镜”,目前可以观测到太空极远的地方。其中关键人物,外表木讷、内心狂野的农民发明家黄大宝(黄渤饰)由一开始的喜剧色彩浓郁的情节设计到后来圆满爱情为结局,还是让人由出乎意料的观影惊喜。问卷调查对于此单元的喜爱人数占比21%。大学生普遍认为这个部分一开始就引起了观影的兴趣,愿意去当地进行拍摄或者采风的活动。

4.第四个单元闫非和彭大魔执导的《神笔马亮》

《神笔马良》讲述了一个得力扶贫书记的故事,马亮(沈腾饰)出生在东北山村的画家,并且考上了俄罗斯列宾艺术学院,却因为“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事情,瞒着怀孕的妻子(马丽饰)做了村里的第一书记。最终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感人故事。这个单元是大学生最喜爱的部分,调查显示在46%的同学选择了第四单元,对学生的启发在于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而非眼前的小利,并且做实事,做真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学生表示,在跟着妻子看过马亮在墙上画的画时,都感动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取向。

5.第五个单元邓超和俞白眉执导的《回乡之路》

讲述了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接天连日的黄沙,一眼望不到尽头,特写是描写小学生站在教室里看出去,那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沙尘暴效果”就在眼前。“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不少居民只好远离家乡,另谋生路。乔树林(邓超饰)是为家乡实验“沙地苹果”的经销商表面是一副“土大款”的模样,实际内心装着一份责任和刚强。这个单元给学生带来的震动是心灵更深层次的,有的同学观影的时候就说:“我的家乡也是这样。”能够真切的激发当代大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最真挚、最朴实的乡土情结。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爱国题材的影片观影兴趣及思想政治的启发,更多受电影的剧情,拍摄以及演员的构成和表演而影响变化。《我和我的家乡》被称为《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以纵横五湖四海,通过五个家乡故事,多单元结构的形式,跨过不同地域,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故土情结,让学生在笑声与泪水中收获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题材技巧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爱国学·晒佳作
指正要有技巧
爱国学·晒佳作
提问的技巧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