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双师钢琴理论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299)

一、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钢琴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发展至今,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我国钢琴演奏选手们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随着钢琴“中国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儿童、成人、与老人都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钢琴家、学者们意识到,应该建立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专家试图直接从我国钢琴作品的相关风格入手,创建具有民族化、风格化的中国特色钢琴学派。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民族风格,比如意大利的钢琴演奏风格清新而自由、法国的钢琴演奏风格浪漫华丽、德国的钢琴演奏风格严谨而朴素,这些国家的钢琴学派都有支撑学派的相关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我国已逐步完善了构建中国特色钢琴教学理论体系的工作。[1]

二、高职院校钢琴教改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不论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育模式等方面都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失业率较高,人才需求量大和学生就业难这一两难局面始终难以调和,因此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在教改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我国钢琴教学的教育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天”,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学会接受和服从。故此,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根本,而学生的工作则变为了只负责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推动,其发展不只促进了当代教育的变革步伐,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然而,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钢琴的专项教学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教育理念的改变、改进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传统文化理念对现代钢琴教学理念所造成的本不应存在的束缚,能够拓展和丰富我国钢琴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转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具有“绝对权威”了。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总是至高无上的,传统思想在数千年以来已经广泛地深入到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在钢琴教学中,“音乐教师说的话学生必须服从”的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广泛存在,有些教师早已习惯了“教师不停灌输、学生不停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实施钢琴教学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却迟迟无法习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及相关对策、做学生知心朋友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只习惯把自己对于教学相关事物的具体理解与相应感受强加给学生,作为教育方法;有些教师只习惯按照个人的偏好、喜好来安排课程,而从不考虑学生对乐曲的喜好、热爱程度;传统的教育模式使人们只重视教师教学的作用,而忽略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思维模式对现代钢琴教学事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很难培养出在艺术方面富有造诣的专门人才。钢琴教师在教学相关过程中,应该扮演演奏技能教学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应成为能够欣赏、理解不同音乐作品、掌握钢琴专业技能的主动学习者、主动探究者,进而成为课堂上整个钢琴教学环节中的中心部分。[2]

(二)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中,有部分教师虽然拥有“双证”,在本质上却仍然不是“双师型”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教师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因此,职业教育学院的教师既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又必须同时具备实践操作的相关技能。打造一支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兼备兼优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三、针对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改面临问题提出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对钢琴教学的规范性认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发展教学模式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学模式的中心。有学者认为,学生的知识不只能够通过从相关教师那里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也成了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必要手段。相关教育理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使用情境教学、师生协作、学生间互助等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素养。现代教育理论在当代以钢琴教学为首的音乐教育领域中有着相对广泛的应用,体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新时代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让学生拥有课堂,钢琴教师“信息的灌输者”的这一角色特质发生了转变,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相关作品、自主决定音乐的相关演绎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变成了:培养学生理解钢琴作品的自觉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潜力,进而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音乐欣赏与创作体系。师生的角色特质与相关教学职能发生了的颠覆性的转变。学生不必再为无法构建自己独特的音乐认知体系而烦恼了。学生能否准确、清晰地理解相关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将不依赖取于记忆或单纯模仿教师音乐认知体系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其对相关音乐认知体系的构建、塑造能力。[3]

现代教育理鼓励教师完善情境教学的相关过程,该过程的完善能够体现学习的情境性。这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当依据不同情境构建自己音乐认知体系的观点相符。教师应该把学生在一堂课上所要学习的全部知识,与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所具备的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迁移、活用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成了自己认知体系的主动建构者,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协作学习。协作形式应该始终伴随学生学习过程的左右。学生对于相关作品(包括西方音乐作品与东方音乐作品)音乐意义的理解和诠释,不应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水平和相关经验,还需要与不同的同伴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一致或不一致的结论,并根据结论完善对特定音乐的理解。学生应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共同探讨问题、得出一定结论的过程来提高学生演奏水平的目的,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为了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培养创新型演奏人才、培养应用型演奏人才、培养复合型演奏人才。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全面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借助互联网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自己产生更大的信心。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优化。互联网能够为教师提供海量的在线音乐资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准备教案。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便不再需要过多地进行亲身演奏示范了,多媒体音乐文件具有可以反复播放,而几乎不影响所播放音乐音质的特点,故此,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节约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又能给学生制造更充分的学习机会。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音乐库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成为应用型演奏人才。最后,音乐和音乐之间是相通的,通过鼓励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素养,就像是参加了其他音乐专业的选修课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4]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的建设

继续完善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职高学院教改工作的进行。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合理准入标准,是控制教师团队整体质量的有效策略。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技巧,又要擅长带领学生走进行业领域,熟知专业实践的相关步骤,做一名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教师。建立符合“双师型”教师特点的特殊职称评定系统。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套系统在职称的评定上,过于注重考查教师所具备的学术能力,并且关注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出版专著的数量,这种评定方式,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分强调学术理论的培养,会造成教师对应用技术产生一定程度的忽,不利于培养具备“双师型”特点的教师。作为改进的建议,高职院校应适度放宽对“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将实践技能与相关专业素质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指标。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接纳优秀兼职教师,并建立兼职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来充实“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德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快。很早以前,德国政府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职业教师管理办法与培养计划。相比之下,国内的高职学院中对于教师的管理办法则显得恨不成熟。

四、结语

进入了21世纪,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在中国诞生。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为了提升教师钢琴教学的质量,培养教师对钢琴教学的正确认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展望未来,我国钢琴教学事业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双师钢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纸钢琴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