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托邦》中的幸福论及其现实启示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莫尔公有制乌托邦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人们从未停止对幸福的探索,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进行了或深或浅的探讨。衡量幸福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感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和伦理学关注的问题之一。莫尔的幸福观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后形成了对于幸福的独特见解,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理论渊源

托马斯·莫尔年幼时他的父亲非常重视莫尔的教育,所以莫尔年幼时阅读古希腊罗马的著作,并与自己的父亲汇报讨论,之后他到牛津大学求学,在那里受科雷特的影响接触到了人文主义思想,而这些都为托马斯·莫尔日后创作《乌托邦》打下了基础。

(一)莫尔对理想国的国家发展思想的继承

柏拉图以“正义”为核心建立起一个“理想国”的国家模式,在这个国家中存在哲学王、哲学王的辅佐以及工人工匠这三个等级的公民,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且每个阶级之间都互相帮助,共同克服难题。拥有超人智慧和才能的哲学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处理国家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领导国家向前发展。统治者的辅佐就是国家的守卫者即将士,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和培训,勇敢且有担当,保护国家安全稳定。工人与工匠是国家的劳动人民,他们每天进行分内的劳作,为国家运行提供生活资料。在柏拉图那里,国家的发展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公民,而每一个国家公民也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质影响国家的发展。托马斯·莫尔借鉴了柏拉图《理想国》的这种国家建构和发展的思想。

(二)莫尔对人文主义的发扬

人文主义于十四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产生,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提出“人是上帝相像”的观点,认为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的,所以人与上帝有相似之处,也应以上帝的品德为目标,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尚,而且人也应当与神一样,打造自己的人间王国。十五到十六世纪时人文主义思想向欧洲各地传播,人文主义的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打破了原来“神”至上局面,以“人”至上为核心,将“人”从“神”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始注重人的个性,肯定人的才情,重视人的价值和发展,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与自由,重理性,重思想。

二、《乌托邦》中蕴含的幸福论的主要内容

莫尔作为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对幸福这一问题颇有见地,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们追求幸福时,要遵循自然规律快乐的生活,幸福是由高尚的快乐构成,而快乐是精神世界和肉体双重快乐的统一,人们在追求幸福时不能阻碍他人追求幸福,劳动是人们追求幸福的途径,而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人们实现幸福的根本保证。

(一)遵循自然的指示过快乐的生活

莫尔通过对乌托邦人民生活和思想的描述,系统地展示了乌托邦人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他认为人源于自然,身处自然,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所以人生存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莫尔认为快乐的、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顺应自然的生活。他主张“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1]他认为快乐就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根本目的。乌托邦人民还有顺应自然的生死观,莫尔认为使自己快乐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义务,即使面对死亡也应该积极乐观地对待,他在《乌托邦》中有一段对葬礼的描述:“他们对于高高兴兴满怀乐观而死去的人,不表示哀悼,在歌唱声中为他们举行葬礼,充满深情地将死者的灵魂交付与上帝。”[2]如果有人深受病魔的折磨无法痊愈就可以选择安乐死,因为只有快乐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如果生活是痛苦的,人们就有理由有权利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精神快乐与肉体快乐的统一

莫尔所倡导的幸福是肉体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的有机结合,他认为“所谓快乐,乌托邦人指人们自然而然喜爱的身或心的活动及状态”。[3]莫尔认为精神的快乐指的是人们获得真理的喜悦以及回忆过去美好时光和憧憬未来生活的幸福。在莫尔的《乌托邦》中,所有的公民不仅都参与到体力劳动中去,而且利用闲暇时光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外,莫尔还提倡牺牲自我的利益帮助他人,因为这种高尚的行为会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快乐。莫尔认为肉体的快乐也很重要,他将肉体的快乐又划分为感官的快乐和身体健康。莫尔认为感官的快感,譬如饮食之乐、男女之乐,不是肉体快乐的全部,肉体快乐还应该包括身体的健康。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适,一旦疾病缠身就立马意识到有个健康的身体多么的快乐。

虽然他认为肉体的快乐很重要,但是他还坚持精神的愉悦远比简单的肉体的快乐要高级,且精神的愉悦比肉体的快乐更难获得。

(三)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的统一

莫尔在探讨幸福时,认为个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应该是排在首位的,但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同时也应兼顾他人的幸福。当个人在追求幸福舒适的生活时,应该善待他人,不违背道德,不阻碍他人追求幸福,甚至以帮助他人追求幸福来获得幸福感。莫尔认为追求个人幸福时兼顾别人的幸福是一种值得被称赞的行为,而且他将关心、帮助他人看作是一种义务,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只有在莫尔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中才能真正地、普遍地实现,才能支持着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公正地分配,而这种分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上满足更多人的利益,使更多人获得幸福感,继而支持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有序向前发展。莫尔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是统一的,在这种统一的利益驱动下人们才能互相帮助,快乐生活。

(四)只有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人们才能获得幸福

他在研究幸福理论时发现君主虽可憎,但是制度问题才是造成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本:私有制是人民备受压迫的根源,只有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使人民重获幸福:“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4]他在《乌托邦》中描述了一个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在这个“乌托邦”中,一切归全民所有,人民不再因为粮食短缺问题而挨饿或者感到惊慌,因为在公有制下,每一个人都要进行劳动,且劳动成果归大家所有,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莫尔认为这种公有制,这种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是人民生活快乐的源泉,是人民最大的财富,人民根本不需要为自己征占财产,而是按照个人的需求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分配,而这一措施更加确保乌托邦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乌托邦》中幸福论的启示

莫尔在《乌托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理想中的社会蓝图,在那里,社会秩序稳定,社会运行机构科学合理,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乌托邦》即使已经出版了几百年,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

(一)莫尔的幸福论有助于揭露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虚假幸福”的现象

由于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追求个人利益、追求财富的风气出现,人们片面地认为追求经济利益就是追求幸福,将商品生活中的一切都片面地利益化,在这种片面追求利益的驱使下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毒奶粉、假疫苗、地沟油、石膏面条等直接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严抓严打,严格把控流通在市场中商品的质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再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以更多人的幸福为前提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莫尔的幸福论对于我国处理利益公平问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在人们享受改革与快速发展带来的硕果时,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收入失衡等现象,两极分化越演愈烈,使得人们在追求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时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公平、公正地分配到社会中的每个阶级。为了能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每一个人,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反映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逐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5]只有真心关怀人民群众,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整体的幸福。

(三)莫尔的幸福论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由于社会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此起彼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冲击,片面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只注重身体的幸福感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幸福感,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应该是肉体与精神世界的双重满足。劳动实践是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劳动创造出人类社会的一切,而人民正是在这种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幸福的。实践作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过程,主体作为这个双向运动的主导,“创造了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前提,并提升和陶冶感受幸福的能力”[6],可见人在劳动实践中能感受到幸福。所以尽可能地创造财富,尽可能地创造更好地劳动环境和更多的工作岗位,让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丰硕的劳动成果,与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不断提升自我,并且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乌托邦》虽然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从其幸福论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来看,其依然具有超越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莫尔的幸福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来源,但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的幸福论,尤其是建立公有制才能实现幸福、实现平均主义等思想具有局限性,只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空想。

猜你喜欢

莫尔公有制乌托邦
骑笤帚疙瘩的小男巫
恐龙河谷:幻境乌托邦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加男子娶27妻生145子 却反对一夫多妻合法化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