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美学对摄影艺术的影响
2020-07-12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丹阳 212300)
从以往摄影艺术作品内容来看,摄影师们十分注重如何让镜头下呈现出一些具有技术层次的内容,导致摄影作品的用途变为视觉记录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对于客观记录具有良好效果,但多用于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等领域。在水墨美学的影响下,摄影师们开始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思想与审美观念,让作品内容更具艺术感、意境感,也让欣赏者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摄影作品更加认同。
一、传统文化对摄影艺术的影响
(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我国摄影艺术经历年发展已经颇有成就,中国的摄影艺术家们不仅汲取西方摄影的艺术精髓,还结合各地民族摄影艺术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摄影艺术发展。数百年来,我国摄影艺术文化一直与西方摄影艺术进行比较,汲取过多西方的审美观念并对现有艺术文化进行塑造,导致本国艺术文化受到破坏。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对艺术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深思国有传统文化艺术,人们此时已经能够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状态下吸取国外文化艺术,并采用创新性理念将个人对艺术的认知注入艺术作品中。我国的摄影艺术文化应从民族角度、个性角度出发,围绕传统艺术文化对当前摄影艺术文化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艺术作品中呈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与民族特性,充分体现出摄影艺术家身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在传统文化的审美视角下将水墨美学艺术结合摄影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摄影艺术文化。摄影艺术在结合水墨美学的过程中,可彰显民族化艺术特征,用摄影师独特的审美视角概述艺术的语言与表现形式,以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随着世界艺术文化的迅速发展,多方文化元素开始不断冲撞与融合,世界艺术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摄影艺术应吸取他国优秀文化,加强本土文化自信,用良好的创作态度体现民族精神,让中国文化的艺术韵味与艺术特色能够占领全球艺术文化的美学高地。一直以来,我国艺术文化都强调多元化发展,鼓励艺术家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打破传统艺术观念束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形态,支持多元化艺术共存发展,从中体现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摄影艺术作品中的恢宏大气。同时,坚持发展多元化摄影艺术还可以加强读者的审美体验,满足他们对摄影艺术的需求,让包罗万象的摄影艺术作品带给欣赏着不同的情感意蕴,欣赏着不仅需要在视觉上对作品集中注意力,还要深刻体会作品中的其他信息,从而需要摄影艺术家在作品信息方面有所取舍,让摄影作品更具文化意义[1]。
(二)多元化的摄影艺术
人们在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下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是多样化的,艺术家们通过摄影艺术作品来呈现自己的精神与态度,让传统单一形式的摄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摄影艺术包含着人们对世界的敬畏和崇拜,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体现。对于摄影艺术家来说,更加注重作品中的精神文化与情感意蕴,在作品中突出比物质形态更加深入的精神表现。也正是摄影艺术家们多元化的审美观念,让摄影艺术形成不同流派,人们对摄影作品的艺术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由此可见,摄影流派的不同是必然的,也是推动摄影艺术发展的关键,艺术家们将不同艺术理念综合汇聚,在不同的领域内占据一角,在相互借鉴与学习的状态下不断提升着欣赏者的审美眼光。很多摄影艺术家们在水墨美学的影响下让中国摄影艺术体现出浓厚的土壤情调与人文韵味,这与其他国家摄影作品有所不同,他既具备中国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摄影文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国外的影响,但摄影艺术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中民族性的特点是关键因素,艺术家们将本民族文化元素结合先进摄影技巧,二者在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摄影艺术文化,无论是任何时期,具备独特艺术创作理念的摄影艺术家们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并通过创作民族风格的摄影作品带领中国摄影艺术走得更远,通过赏析这些艺术作品可以发现其中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也让中国摄影艺术作品更具当代性特征,在与社会共同进步中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二、水墨美学对摄影艺术的影响
(一)水墨美学影响下的摄影艺术风格
摄影艺术家们所创作的摄影作品中皆透露出他们自身的情感意蕴、审美观念、文化修养与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是需要历经多年所沉淀而成,而摄影艺术可映出人们所经历的历史发展状态,这也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2]。在摄影艺术中的不同流派中,深受水墨美学影响的便是摄影艺术中的画意,画意摄影源于1980年,西方的摄影艺术家们希望在摄影作品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注重摄影的线条感、色彩感等。因此,在讲述摄影作品时仍然存在绘画元素,人们在对摄影作品进行欣赏时多数都以绘画角度来评价作品、解读作品,且摄影艺术本身便与绘画艺术是相互冲突、相互吸引的,二者在对彼此激励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实现持续发展。在美术史角度来看摄影艺术,以往带有画意的摄影作品已经被人们认为是艺术摄影的趣味性作品,虽然水墨美学的意义与摄影艺术存在差异,但人们仍然可以在水墨美学中养成摄影艺术风格。例如雷兰德的摄影作品之一《两种人生》便是从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中获取的灵感,通过对比二者作品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内容。拉斐尔在作品中的气氛十分浓郁,采取夸张手法和透视技巧作为作品的建筑背景,画中的空间感带给人们纵深交错的强烈反差感。与之相比,雷兰德的作品则是将内景进行压缩,没有过度铺张作品空间感的问题,相机所拍下的人物透视关系也十分强烈。实际上,雷兰德的作品与舞台剧照较为相似,且人物位置布置内容没有凸出远近,却带给了人们一种空间性的感觉[3]。
(二)水墨美学影响下的摄影写意形式
在我国摄影艺术发展过程中,刘半农在受到水墨美学艺术的影响下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相比其他摄影作品多了一份意境和创新意义。例如刘半农的摄影作品《半农摄影》便是摄影理论著作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主要讲述摄影艺术的具体概念,认为摄影艺术也应与其他艺术一般作为一种门类。同时,刘半农在创作大量摄影作品后还从中分析摄影艺术如何通过正确规律进行创作。也正是艺术家们对水墨美学和摄影艺术的不断探索,让摄影艺术在结合水墨美学后促使我国摄影艺术文化走上一条创新的民族发展道路。通过观看《半农摄影》还可以关注到其中摄影写意问题,作者认为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一种艺术的体现,需要注重写意表现而不是周而复始的写真,鼓励人们在摄影中创造艺术、创造生活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摄影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可以呈现出自身的主观意识,因为每个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审美观念和综合素养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待摄影艺术的写意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作者在水墨美学的影响下可以让一副画面融入艺术构思,作品中会呈现出浓厚的意境氛围,让作品更加灵活、生动[4]。例如,我们可以从一些祖国山河摄影作品中探索写真与写意的不同表现,作品如若通过写真形式进行拍摄,那么拍摄内容也会相差无几,但如若通过写意方法来表现作品,那么这幅作品也会体现出作者对场景的情感和心情,从中体会不同作者的表现差异。又如在拍摄海面作品时,一些作品会带给人们波涛汹涌的感觉,还有一些作品会带给人们无边无际的安静感。在拍摄山村人家时,一些作品会体现出唯美、禅意的感觉,如同山水画一般意味深远,但有些作品却展示出冷清、寂静的感觉。作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作者对拍摄场景的不同感受,一些作者之所以格外关注作品中的情感,多受水墨美学所影响,因而在创造拍摄画面效果时不仅关注画面的季节、画面的时间,还关注到一些其他意境的内容。一般来说,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不会过于关注事物内在的本质,而是却可以受到画面的冲击,这种冲击可以感染我们的思想,触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赏析建筑摄影作品时,应关注作品内容带给我们的情感体会,从中探索摄影艺术家在这个作品中赋予了怎样的灵魂,想要通过这个作品带给我们什么。在摄影艺术中,写真与写意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写真主要以客观角度来记录场景,将场景以复制的方法带给人们观看,多以战地摄影或新闻摄影广泛应用,需要记录真实的事物和场景,通过摄影作品让人们看到摄影师眼睛里的画面,没有添加艺术创造内容。而写意表现形式却更加偏于摄影师的主观角度,将事物原本的形态融入摄影师对其的创作思路,在相机的辅助下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摄影特色。我们可以从一些山水摄影作品中发现,原本的山水形态是固定化的,作者将自身对山水的情感与意境添加艺术表现后便与真实的山水形态存在差异,且每一个写意的作者所表现的山水内容皆有不同,也是摄影作品中不同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墨美学的影响下,我国摄影艺术作品形式逐渐发生变化,一些摄影师将自身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融入摄影内容中,让摄影作品带给人们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也让欣赏者能够借助作品与摄影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赋予摄影艺术作品更加深厚的艺术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