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
2020-07-12
(四川交响乐团,四川成都 610000)
改革开放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追求也逐步提升。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推动文艺繁荣,对于舞蹈来讲,就进行不断创新,通过创设手法创新,进而实现舞蹈的突破。编舞创作人员舞蹈编排过程中需要对舞蹈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了解,并巧妙利用创作方法,让舞蹈编导效果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并把舞蹈创作手法在编舞过程中进行应用与反思,从而促进舞蹈的改进与创新。
一、舞蹈创作手法运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舞蹈创作手法运用的意义
众所周知,舞蹈创作手法与舞蹈作品是否具有重要的关系。舞蹈创作人员需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对舞蹈见精心的编排达到创新的程度。[1]舞蹈创作手段是舞蹈编的关键因素,在编舞过程中创作中能够打破常规,采取独特的创造方法,促进舞蹈生命力延续,打造舞蹈的灵魂。中国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舞蹈艺术也是博大精深,我们在吸取经典同时,还要继承与创新。这其中就会很多优秀的五舞蹈创作手法,也有众多经典的舞蹈作品,但是这些舞蹈的特点都是具有独创性和思想性。
(二)舞蹈创作手法运用的重要性
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不仅为舞蹈创作工作奠定基础,也能充分加强舞蹈创作者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从而使编舞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构建具有现代结构的优秀舞蹈作品。[2]同时,运用舞蹈创作手法进行舞蹈创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舞蹈质量。首先,舞蹈创作者要不断寻找舞蹈编创技巧,并对舞蹈风格和舞者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保障编创工作顺利运行;其次,舞蹈编创者在运用舞蹈创作手法时,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舞蹈创作者需要具有很强大的舞蹈理论基础,也要具有一定的舞台编舞经验,这样才能促进舞蹈创作手法的合理运用,从而使舞蹈作品充满艺术性和美感;最后,创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舞蹈创作手法,这样不仅能帮助创作者了解创作手法的发展规律,也能为创作者提供灵感来源,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二、影响舞蹈创作手法的主要元素
影响舞蹈创作手法的元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一)动作元素以及空间分配
在选择舞蹈创作手法时,首先,要对动作元素进行分析。不仅要选择符合舞蹈特色的动作标准,也要具有一定特色,这样才能使动作优美,大方。同时,很多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要加强对生活的观察才能合理创作一些动作元素,并在舞蹈中科学合理地表达一些人物神态和动作,使舞蹈充满艺术性。[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加强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发现生活之美,并不断提升舞蹈动作之美;其次,创作相关舞蹈动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空间分配问题,不仅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合理运用舞蹈动作加强空间感,也要使画面感和艺术感不断加强,这要求舞蹈创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悟性,这样才能在有限空间中演绎不同的舞蹈美。同时,舞蹈创作者要充分考虑到舞台空间对舞蹈的影响,并对动作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完善,这样才能使舞台的艺术效果更加震撼,也有效加强舞蹈的感染力。
(二)线条以及力量的运用
线条以及舞者力量的运用对舞蹈创作手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舞蹈中的很多动作线条是舞蹈充满艺术之美。一般常见曲折线、直线、弧线等等线条,随着舞蹈风格的不同,运用的线条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直线可以充分地表达读者的力量之美,因此,运用直线的舞蹈多是比较硬气的舞蹈,这些舞蹈充满力量之美,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机械舞中运用曲折线条的概率较多,曲折线条不但能充分表现机械舞蹈的特点,也能充分体现舞者的力量。同时,不同的舞蹈类型对舞蹈创作手法也具有重要影响,只有不断加强对不同种类舞蹈的了解,才能确保舞蹈创作手法科学、合理;其次,不同的舞蹈,要表现的力量也会有所不同,但舞蹈的力量表现对舞蹈创作手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青年舞蹈家的演绎作品爆发力更强,也充满感染力,但中老年舞蹈者表演的力量较弱,因此,在舞蹈创作时,也会创作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风格,从而保证不同年龄段的舞者都能共同演绎舞蹈之美。同时,具有超强力量的舞蹈动作蕴涵十分强大的爆发力,因此对舞者的肢体力量要求也更高。
(三)动作幅度、速度以及相关的技巧
动作幅度、速度以及相关的动作技巧,对舞蹈创作手法也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不同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幅度会有所不同,很多舞蹈会根据事物的表达顺序进行依次表达,也有些舞蹈是绝处逢生的逆向表达,希望通过反向衬托是舞蹈的感染力更加强悍,从而使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力量。[4]同时,舞蹈创作手法必须要加强对动作幅度的考虑,这样才能创作个性鲜明的舞蹈作品;其次,一些舞蹈情感较为强烈和饱满的舞蹈动作会非常快,也有一些慢动作表达张力和抒情的舞蹈动作,速度的快慢与舞蹈风格会相呼应,快慢结合会使舞蹈充满层次感,这也要求在舞蹈创作期间,充分考虑到舞蹈动作的速度对舞台效果的影响;最后,舞蹈技巧不仅需要舞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甚至一些舞蹈需要一些技巧,才能表达精髓,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舞蹈创作手法,将动作与技巧巧妙地进行融合,从而使整体舞蹈融会贯通,一直是创作者的重点关心话题。同时,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不能追求过多复杂的技巧,复杂技巧堆积的舞蹈可能因炫技而失去一些深层次内涵,反倒失去舞蹈创作的初心,因此,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运用相关技巧,这样才能加强舞蹈的艺术美感。
三、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分析
(一)在创作构思当中的运用
首先是内在动机。这种舞蹈创造中比较关键,是创作者内心主观的倾向,舞蹈中能够反映创造者的真正思想和观点。特别是现代舞创作中,其中主要是进行内心情感的呈现,对于个体而言就有差异性,表演者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具是不相同的。比如,《也许是要飞翔》的这支舞蹈,舞蹈人员把当下工作忙碌而紧张的人们对无拘束,渴求自由的意愿融入其中通过肢体与表达情感。这就是一种主观情感的表达。其次,外在动机。主要是人们外在影响因素的干扰。比如,如工作、生活、环境会干扰到人们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发展,进而出现相应的情感倾诉,这样就把外在的动机融入舞蹈创作中,外界刺激实现创造灵感,用肢体进行诠释这种情绪。例如,舞蹈比赛《南京亮》这支群舞,是由于历史的背景而到达一中渲染情感的作用,这种背景的融入也是一种普遍的构思方法。
(二)结构创作和情节组织的运用
舞蹈结构创作与纺织具有相同的工序,创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线条的选择,然后按照相应的规定,再按照图案进行编织,让故事情境更加合理、丰富。通常来讲舞蹈的结构也是由开发、发展和高层等部分组成的。舞蹈情节编织主要指创作人员在舞蹈创作中根据思路形成舞蹈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通过这种逻辑思维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呈现。舞蹈创作者要实现创造手法的逻辑性,就要在编排中对内容的设计保持紧凑,让舞蹈的色彩性得到体现。另外,还需要让舞蹈动作更加连贯,让各个部分有机融为一体,凸显舞蹈的美感。为此,舞蹈创作者对情节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塑造,进而保证舞蹈情节的完整性。
(三)时间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时间的合理运用也能体现舞蹈作品的效果,是舞蹈创造不能忽视的因素。舞蹈创作手法在段落时间中的应用,与文章结构比较相识,具有众多部分,需要着力进行叙述,引入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例如《公车交响曲》这支舞蹈。故事整体氛围为等公交车、中间上来一位老奶奶,但是没有人主动让座;当众人认识道德意识发现后,有人开始让座,然后就把故事就达到了高潮。舞蹈的创作者通进行三个部分的描述,对故事内容进行完整的表述,继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在整个舞蹈的整体时间,大致就是5分钟左右,不超过8分钟。如果表演者用的时间过长,就会让人觉得不适,影响整体的效果。另外,舞蹈时间不单指作品时间,故事的年代也包含了其中。因此,创作者要对把控好舞蹈时间,对其背景和年代等信息要深入了解,进而彰显舞蹈的严肃性。
(四)空间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对于空间调度的合理运用,是一中运动的思维方式,让产生立体感。让舞者的主体思想得到体现,创作者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让情节走向既定的舞台站位,达到增强舞台的画面的效果,感得到增强,从而让观众能够体会对舞蹈要表达内容和思想。[5]演员在舞台中位置的变化和路线移动都是进行情感的抒发,对立体舞蹈形象的多重呈现。可见,空间调度的合理性是比较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立体层面、曲线队形、平面队舞蹈《那么远·怎么近》中其中利用了拼图手法,舞台中间还摆上了云彩道具,道具与舞蹈配合表演,观众通过各自云彩道具的两个洞,可以看到演员上下生动作的配合,给人是两个人在表演,其实是四个人,视觉误差,也是空间效果的体现。
总之,舞蹈是艺术体现不可缺少的项目,舞蹈是传递美、创造美的根本途径,也是人们提升意识素养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但是文艺发展,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对美的感知。创作手法在舞蹈创作中的合理运用能够给提升作品的质量,并提升舞蹈表演的效果。舞蹈创作手法关系到舞蹈动作对情感的表达,也是舞蹈作品艺术内涵的表现。创作人员对舞蹈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升,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舞蹈创作真正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