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
——以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为例
2020-07-12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61006)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近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就“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其中第33条指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那么如何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以往的保护工作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呢?未来“十四五”时期又将如何继续发展?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对于达斡尔族音乐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系统性地保护与传承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前提是保护。达斡尔族是北方地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达斡尔族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舞蹈,这是在中国地域历史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采取系统性地保护,避免流失。何为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指标处于不同层级,形成一定的秩序,同层级指标之间,指标层与指标层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整个体系中的单个指标能反映评价对象发展的某个侧面,而指标的综合又能反映整体情况。如果把保护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工作视为层次分明的整体,那么不同层级是指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以人为指标形成不同层级,即国家-地方政府-学会单位组织-个人,四个层级共同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保护。
(一)四位一体联动效应
国家-地方政府-学会单位组织-个人,四个层级缺一不可,而且四个层级需要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保护。2006年国家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了非遗司。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我国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正规化、常态化的发展道路。2006年5月26日,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民间舞蹈)“乌钦”(民间说唱艺术)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达斡尔族“沃其贝节”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省先后将“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族萨满舞”“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列为省级非遗名录。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将“达斡尔扎恩达勒”“木库莲”“鲁日格勒舞”“乌春”(乌钦)列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塔城地区“毕利多尔舞”列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1]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成立至今已有38年,三十多年来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学会及其下属学会在非遗保护的工作中发挥起主导作用,通过节庆、民俗活动、年会组织歌舞表演、比赛,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进行专门的研究讨论。梅里斯区文化馆多年来举办各种形式、不同大小规模的歌舞表演以及成立非遗传承培训班,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6月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黑龙江省文化厅、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了大型歌舞风情音画《达斡尔人》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达斡尔族同胞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广泛参与。由此可见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地方政府、到各级学会、再到个人民众形成联合互动,相互协同工作才能系统性地保护与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政府通过确立法治、政策导向、策划统筹、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牵动各个职能部门单位发挥具体功能作用,带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才能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效应。
(二)多种形式传承与发展
1.传统传承方式
师傅、长辈等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是达斡尔音乐舞蹈传承的传统方式,也是必要的方式。无论是民歌扎恩达勒、说唱乌钦、还是舞蹈哈库麦勒,都要经过老师的多次示范讲解与学生的反复模仿,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并掌握要领。
达斡尔族同胞每年都有丰富的节庆民俗活动,正月十六各地举办“抹黑节”“阔德格乌渡日”,6月份有许多祭祀敖包节日,莫旗“斡包节”、梅里斯“库木勒节”、新疆塔城“沃其贝节”,在这些活动中歌舞表演是主要活动内容,也因此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传播了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间接起到了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2.现代传媒传承方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多元传媒时代,传媒作为文化记录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书籍、歌谱、乐谱、照片、图片、音频、视频等传媒工具从多个角度记录保存了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方方面面。众多传承人与音乐学者多年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和舞蹈等作品,并出版成集。以各地达斡尔族学会、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为主体开展了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这些资料既是达斡尔族发展延续的历史佐证,也是后人继续学习和发扬达斡尔音乐舞蹈文化的基础与参考。
3.学校教育传承方式
近年来在达斡尔族聚居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专门教授达斡尔族音乐舞蹈的课堂教育。例如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文化馆在达斡尔族聚居区的学校中建设了六个非遗传承基地,并根据各基地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立了相关课程,由优秀的达斡尔族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让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在少年儿童中得以传承发展。
除了针对少年儿童的传承教育,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还走进了高校课堂,成为大学生们的选修课程。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开设了《达斡尔音乐》选修课,课程以讲授、欣赏、演唱为主,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达斡尔族音乐,欣赏演唱达斡尔族民歌。舞蹈系也专门开展了达斡尔族舞蹈教学,舞蹈系学生作为演员主体成员参演了大型歌舞音画《阳光下的达斡尔人》的编排与演出。齐齐哈尔大学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努力使达斡尔音乐舞蹈的传授成为常态化教学。[2]
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承方式的共同作用才能将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最大限度地系统地保留下来流传后世。任何一种方式的缺失或者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二、持续地保护与传承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
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历经了几百年逐渐发展而来的,其艺术形式、内容与精神内涵博大丰富。对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众多社会力量长年累月地努力工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不断地奋斗才能得以传承下去。
(一)文化精品需要持续保留、精益求精
达斡尔族音乐舞蹈作品众多,其中还包括一些精品,对于这些文化精品不能任其昙花一现不作流传,而应将其进行重点保护留存并继续发展。例如2012年大型歌舞风情音画《达斡尔人》集达斡尔族民歌、舞蹈、服装、民俗生活、历史文化于一身,其内容精彩纷呈,舞台效果美轮美奂,是难得一见的文化精品,舞台演出轰动一时,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然而这样的文化精品既没有被持续推广,也没有进行完整留存,让人心生遗憾。这个节目没有长期留存的原因是多方面,演员阵容中有许多大学生因毕业无法继续参加排练演出是原因之一。然而通过各方努力培养稳定的演员阵容是有可能的,节目重现舞台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优秀作品很适宜在全国各地进行展演,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达斡尔人的历史文化,喜欢并愿意传承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
(二)研究项目需要持续深入、日积月累
近年来有关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人士的重视,还设立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然而有些项目设立之初红极一时,取得了短期成果之后,时过境迁便逐渐被淡忘、搁置乃至荒废。这不能不引起学界人士的重视与警惕。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保护好并传承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资料研究参考。项目研究不能流于形式、只为吸引各界眼球以及满足个人功利需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日积月累持续深入地把研究工作进行下去,才能提炼出真正的成果,才能福泽后人。作为肩负文化传承发展使命的研究人员应多向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们学习,多向当代长年奋战在研究一线的学者们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科学地保护与传承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
保护与发展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需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站在科学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
(一)保护、传承、发展三者相辅相成
随着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地区逐步城镇化的速度加快,达斡尔族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游牧、渔猎生活逐渐减少,达斡尔族人失去了传统歌舞应用的生活环境,会说达斡尔语的达斡尔族青年寥寥无几,会唱传统民歌的老一辈民间艺人越来越少、相继故去,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的风险,所以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急需重点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不应对原有文化造成破坏与扭曲。保护、传承、发展三者应一脉相承,互通互联,相互促进。
(二)培养各个年龄阶层的非遗传承人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文化馆从2007年以来,连年举办达斡尔族“哈库麦勒”歌舞、民歌传承人培训班。聘请文化馆的专职教师和资深民间艺人为学员进行辅导与培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辅导学员上千人,已培养出了多位非遗传承人,成绩可喜可贺。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节奏加快、社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培训班学员的年龄构成也偏向老龄化。为了使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科学有序地传承下去,培训班应采取措施多补充一些青年人,广泛吸纳汉族和其他民族喜爱并有志于传承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各界人士,一起参与到保护与传承发展的事业中来。
(三)扎根老家,各地开花
达斡尔族人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区、海拉尔鄂温克自治旗、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根植于这些地区,这里是达斡尔族人的老家,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这些地区开展各项工作非常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也理所应当在这些地区重点开展。然而“音乐无国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达斡尔族音乐舞蹈也完全有条件在其他地域进行展示与传播,在更广泛的地域领域传承发展撒种开花。
四、结语
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多年努力,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期盼着“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社会各界继续努力奋斗把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推向更高的层阶,收获更多的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