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特色在公共空间中的设计研究*
2020-07-12许翔宇
许翔宇 石 英
(1.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2.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融入并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是许多的设计师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的民众严重的缺乏了对当地文化特色的认知和理解,严重地影响了文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将乡土文化特色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民众对乡土风貌、民风民俗的认同和理解,在充分的满足自然保护和设计生产相结合理念的基础之上,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研究乡土文化特色在公共空间中的设计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相关概念
一般来讲,在对某地的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具体可以从文脉、地脉和人脉三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同时还可以从四个重点要素进行分析,前两个重点要素是无形要素和有形要素,后两个重点要素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民众。所谓无形要素,即当地方言、风土人情、村落的设计理念等。有形的要素主要指的是能够看得见的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服饰等内容。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的人民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特色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文化构成不同、历史文化内涵的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的特征。相应的,这也成了地方文化特色和其他地区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当地的居民作为乡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是环境、历史文化无形的传承者和有形的拥有者。
以上四个重要的要素便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和当地的空间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这些独特的文化要素所延续,充分的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乡土文化特色的具体内涵
从乡土文化特色的本质上来看,将其充分的融入空间的设计中,其实际上是一种对乡土文化符号的提取。在后续景观的设计、空间的结构设计中都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完成。为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乡土文化符号的代表性、地域性、情感性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民众的快速认同,从而激发起民众对于当地历史或当地文化的深层记忆。
提取乡土文化符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乡土物质、乡土空间和乡土精神。所谓乡土物质层面,主要指的是听觉、味觉、嗅觉等方面对民众所产生的各种刺激,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直接性的感受。其中,视觉感受是一种最为直观、情感最强烈的。为此,在进行乡土物质探寻的过程中,可以着重的发挥视觉层面的积极作用,从物质的外形、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更高效的完成设计工作。在乡土空间中,其主要反映的是当地的空间和空间、空间和人民之间的各种关系[1]。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结构中,由于其蕴含的文化底蕴、物质基础完全不同,人们的认知感受就会迥然不同。对于乡土精神的提取,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控,绝非易事。所以,设计师要走进当地,深入民众的生活,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与此同时,还要持续地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并能根据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采取正确的方式,充分展示出当地的乡土文化精神。在进行物质形态和色彩选取的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物质形态的提取
乡土文化元素包括物质符号、精神符号和文化符号。在提取乡土文化时,设计师首先要能够对当地的文化特征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文化符号,把当地主要的文化特征展现出来。所以,设计师可以寻找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入手。在做好了前期的各种调查之后,寻找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和一些新式的设计理念等进行有效的融合,选择最具当地文化特点的元素。一般来讲,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能够快速的拉近和当地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更加高效的推动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在进行元素选取的过程中,最好选择某一单元的主题或者元素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并有效的结合当地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方式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当地的人们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增强外来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在充分的彰显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基础之上,达到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文化的相统一。
最后,还可以将一些元素和现代化的美学概念和设计思路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彰显地域文化特点,显示其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让空间的设计更符合现代化的审美标准,和时代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同时需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为此,设计师不仅需要彰显当地的文化特征,还需要能够让空间设计和中国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有效的融合,把特色文化的主要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色彩的选取
色彩能够有效地传递情绪、唤醒内心的记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体验和感知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视觉心理的变化十分的明显。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提取的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对自然环境的提取。比如:陕西地区的人民可能会比较偏爱和黄色和红色。这主要是由当地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点所决定。陕西地区拥有其所独特的沟壑和窑洞,大部分都是红色或者黄色。再者,红色和黄色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丰收时节的到来。
其次,在人文景观方面的提取。在不同的地区,都会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雕塑、庙宇、楼阁等。虽然这些建筑只是当地文化的点缀,但是很明显地可以发现,很多的景观、景点等都是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最后,在人文环境的提取。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地人民的审美价值观念,对于建筑主流基调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徽派建筑中,会着重加强粉墙黛瓦的重要性。为此,在该地区进行空间设计时需要结合其审美的价值观、融合人民所喜欢的各种色彩,彰显当地文化特征。
三、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
1.乡村共同空间的设计要素
乡村的公共空间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这个特定的地域范围之内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定的人际交往活动。从其影响来看,当地的居民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共同认识,对于乡村生活的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较深[2]。
在进行公共空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在芦原义信的著作《外部空间设计》中提道:外部的空间设计主要有尺度和质感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其中,在尺度方面主要指的是从点、线、面三个方向所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乡村这个特定的文化范围,所进行的具体化的分析。
2.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含了整体性、延续性、人性化、多元化、公众参与等原则。在进行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其延续了空间设计的具体内涵和基础性的原则,但是所有的活动都必须要在“乡村”这个特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完成。
现如今,人民对于审美和时尚有了更高的追求。从其影响来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并符合民众审美观念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的吸引游客的目光,让其能够对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3]。
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原生态的营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严格的贯彻落实“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民众的文化需求等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乡村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化的设计。这种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的彰显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为文化的发展注入生命的活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材料和材质的选择中。当前阶段,出现了众多的人工合成材料[4]。在进行材料运用的过程中,竹制品、瓷器和一些木制的生活用品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从其产生原因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材料还是取材于自然、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另外,考虑到乡村环境的影响,这些材料能够和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
近年来,国家层面着重地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应用。在进行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体现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为此,具体的工作中,需从民众需求角度出发,尽可能达到出人性化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空间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能源、地质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思考。从乡村的特点来看,其具备了丰富的地质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应用,但并不能够盲目、无限的索取。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5]。
四、结语
总体来看,乡土文化特色作为彰显一个地区文化内涵和特点的重要体现,对于文化情感的传递和民风民俗的显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度。在充分的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特点、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之后,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从而更好地提升当地的精神文化风貌,彰显其文化底蕴。